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粮食价格上升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敏 《中国物价》2012,(12):3-6,10
本文探讨了粮食价格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认为粮食价格上升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从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状况和农民收入结构变化来看,在现阶段,粮食价格上升对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是有限的,仅仅靠粮食价格上升难以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要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综合采取引导粮食等农产品价格逐步上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扩大经营规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财政补贴等多种措施,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2.
生物能源兴起,粉碎了"丰收悖论".法制确保农业科技(本文简称农研)投入强度逐步增加到2%以上.建立国家农研委员会,解决课题重复的问题;应用性院所建立现代农研院所制度,公益性院所建立非盈利组织,增强农研院所的活力;财政农研投入从国有制独享转向农研创新的各种经济成份;不断优化农研和科技结构,科技兴农兴村,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农民的生产生活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农民的生产与生活风险加大;农村对土地的可依赖程度逐渐降低;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这一切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提出了客观需求,保障和增进广大农民的利益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等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应运而生,已经成为农民走向市场,促进分散生产者与千变万化大市场有效衔接的中介,是农村经济组织创新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5.
2007年以来,我们广东省工商部门继续坚持标本兼治的方针,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着力创新,建立信息化监管平台,逐步健全农资商品市场科学监管体系,收到明显效果,有力地维护了农民合法权益,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村人口结构不合理;传统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低;教育培训工作不规范;价值观念的偏离。应从加强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优化农业发展环境,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转变社会价值观念等方面采取对策,以促进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关于粮食目标价格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定合理的粮食目标价格,有利于逐步理顺粮食价格,规范对种粮农民的补贴,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通过以粮食目标价格为核心的粮食收购价格形成机制的研究及对2011年粮食目标价格的测算,以期对我国建立新型粮食价格支持体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张芸 《中国电子商务》2012,(17):105-105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农民“老有所养”,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农村民生、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和谐社会目标意义重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在我市已经全面推开,但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这些实际问题不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到新农保制度在农村的全面贯彻落实,关系到农民是否能够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大问题,进而影响到城乡社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钰 《现代商业》2011,(24):173-174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首要解决的是了解当前新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其阻碍因素;其次必须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盘活土地资源,建立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支撑产业,加强为农民减负,不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岳静 《北方经贸》2008,(1):91-92
农村小额信贷是解决我国农村资金短缺问题的不二之选。但是近些年来,在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实施过程当中,逐渐暴露出了一系列的信用风险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步伐。解决信用风险应建立起完备的宣传教育体系,提高农民的还款意识;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逐步建立信用评级和激励制度,严格约束农民的还款行为;建立适合农产品的金融工具和保险,为那些贷款的农户提供最新的市场信息及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11.
许林 《中国市场》2013,(28):89-90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经历了早期的痛苦磨炼和原始积累后已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积极作用也开始显现。应该说,正是因为有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引导,才改变了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也使农民增收有了实现的可能。基于松滋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所取得的成效,我们必须不断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并在发展和壮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过程中助农增收。  相似文献   

12.
农民农业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对我国1985-2007年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农业贷款、农业保险、农业科技与农民农业收入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验证了农民农业收入与上述几个因素之间存在的长期协整关系和短期修正关系。研究表明,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农业贷款和农业保险次之;农业科技投入对农民增收不但没有促进作用,相反有微弱的阻碍作用;最后就促进农民农业收入增加简要地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粮食供应链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规模化水平低,产业化水平低,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粮食生产比较利益低,农业投资严重不足;粮食企业规模偏小,粮食深加工水平偏低,市场不健全,部门分割、地区封锁严重,粮食流通不畅;政府监管干预成效不大,对市场的引导作用有待加强。文章提出,政府必须调整粮食行政管理体制,基于粮食供应链行使管理与调控职能;完善农业管理的法律体系,改革粮食管理制度,建立综合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完善粮食供应链信息网络,逐步建立粮食产量和产能调控机制;加强对粮食种植大户与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平等合格的粮食市场主体,促进农业中介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闫继臣 《市场研究》2003,(4):7-8,13
<正> 河南省促进就业、积极就业政策措施的实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从1978年改革开放,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过程来看,河南省逐步采取了合理调整就业结构,努力促进就业总量的增加,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保持了就业的基本稳定;通过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使社会保障制度覆盖了大多数城镇从业人员和退休人员,在城市普遍建立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也在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在实际运行中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缺乏调动社员积极性的利益激励;缺乏政府金融机构向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融资的资金支持;贫困村互助组织中缺乏具备金融知识的人才,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发展互助资金的规模太小且试点覆盖面较小等方面.政府应明确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定位,给予相关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支持;加强村级互助组织骨干培训,提高为民办事的能力和管理水平;抓好发展互助资金规划实施,逐步扩大项目覆盖面;探索建立规避风险机制,推动发展互助资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杜明义 《商业研究》2012,(10):173-177
目前,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中农地市场不完善等问题损害了农民土地权益。为此应健全农地市场制度与机制,如完善农地法律制度,确立市场交易规则;健全政府规制机制,严格市场监督、规范仲裁;建立土地合作组织,鼓励合作组织市场运作;扶持农地市场中介,逐步完备农地融资市场;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完善城乡统一社保体系等。惟其这样才能有效保护农民土地权益,顺利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我国正处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市场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市场也越来越活跃。多年的实践表明,农业机械市场在引导农机工业产品结构调整,适应农民需求,促进农业现代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农业机械化宏观管理  相似文献   

18.
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劳务经济,是现阶段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劳务经济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要加快劳务经济发展,首先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树立务工品牌;建立劳务输出网络,实现劳务输出组织化;其次是完善社会保障,支持和引导农民创业。  相似文献   

19.
减轻农民负担是我国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内容。减轻农民负担税收政策主要是建立减轻农民负担的税制,建立城乡统一的新税制,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税负能力。  相似文献   

20.
运用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建立模型,对1995 ̄2006年江苏省农村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据此,提出促进江苏省农民消费的途径,即:建立规范有效的农业投入体制;建立高效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完善消费环境;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