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家庭状况 陈先生 43岁,某国企部门经理,税后年收入10万元左右 陈太太 35岁,某单位职工,税后年收入3万元 儿子 3岁,上幼儿园 陈先生有养老保险,而陈太太没有.目前家庭有两套住房,市值约为150万元,其中一套住房出租,年收入为15000元.存款约为15万元.对于这笔存款,夫妻俩原本打算在2007年年初购买股票或者基金,但一直没有看准行情,2007年11月份股市震荡之后,他们更加犹豫.目前没有任何投资.  相似文献   

2.
“80后”新婚小夫妻,丈夫崔先生,26岁,某传媒公司总编辑,月薪1万元左右,年终奖为2万~5万元。妻子李女士,29岁,IT媒体记者,月薪6000元左右。两人均在单位上有三险一金,无其他商业保险。家庭还有定期存款20万元,活期存款10万元,基金8万元左右。目前居住的房子为100平方米左右的两室两厅,无贷款。家庭每月日常支出大约是5500元。  相似文献   

3.
徐先生今年31岁,是上海某跨国公司的一名部门经理,未婚,月收入1万元左右,年终双薪.此外还有年终奖3万元.公司有三险一金,自己还购买了人身意外险、重大疾病险.徐先生目前租了一套一居室居住,40平方米,月租金2500元.除了房租,其每月的日常支出在2000元左右.另有基金5万元,定期存款12万元,活期存款3万元.在"剩男"状态还没结束的情况下,该如何保障自己未来的生活,特别是该如何制订结婚、养老的规划.  相似文献   

4.
<正> 今年以来,我区储蓄存款出现了持续滑坡的态势,至5月末,全区银行城乡储蓄存款余额分别为138738万元和35465万元,同比分别少增12095万元和4088万元.据反映目前下滑趋势仍在继续。我区储蓄资金分流向何处去?据笔者调查了解主要有如下几个因素:(一)各种集资热、债券热、投资热是分流我区储蓄资金来源的最主要因素。一是职工内部集资的影响。目前,许多企业都通过集资解决信贷资金不足的困难。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四季度至今年一季度全区集资筹建水泥厂就有82家.集资总额达27481万元;同时行政、企事业单位纷纷兴办各类公司,均采用集资方式筹资.而以上单位集资的年利率大部分都在20~24%.大大高于银行同档利率,这些集资的钱,相当部  相似文献   

5.
朱先生,今年41岁,在一家大型国企工作,收入稳定,年收入20万元左右。朱太太,今年40岁,在一家物业公司工作,年收入10万元左右。儿子今年16岁,在读高中。朱先生的家庭属于小康家庭,有一套住房和一辆家庭轿车,存款30万元,基金投资20万元,没有负债。由于单位有较好的福利保障,朱先生一直没有考虑购买商业保险,由于不久后要退休,朱先生考虑给自己和太太购买一定的养老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  相似文献   

6.
《大众理财顾问》2008,(5):82-82
我们现在是两口之家,夫妻俩都届而立之年,月薪合计有6000元,目前有住房一套,存款20万.每月定投基金1000元.并持有指数型基金1万元.单位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企业年金.明年准备要孩子.  相似文献   

7.
小陶是一位28岁的北京白领,在一家事业单位做行政工作,每个月收入6000元.老公赵先生(30岁)从事金融行业工作,月收入1万元.目前有一套房子(价值70万元、无房贷),活期存款10万元,没有任何负债,也没有任何投资.家庭每月生活开销大约为5000元,包括交通费1000元、餐费2000元、添置衣物1000元、娱乐休闲1000元.她和老公都有社保,也有三险一金.  相似文献   

8.
小周,38周岁,私营企业员工,享受"五金一险",月收入1000元左右:妻子,35周岁,国有企业下岗后自己缴纳"五金一险",无固定工作,现为某报业公司投递员,月收入在800元左右;育有一女,10周岁,是市属重点小学5年级学生.家庭成员都没有购买任何商业保险,在商业银行存有定期存款45000万元,下月到期.股票型基金5万元,由于2008年以来股市震荡调整的影响,缩水至3.1万元.  相似文献   

9.
梁漓清 《理财》2015,(1):64-65
基本情况小张是南宁一家公司的设计总监,月入5300元,有社保,年底有2万~3万元的年终奖,妻子、孩子、父母都在老家桂林。每月生活费2000元左右。妻子在老家桂林,每月收入3000元,妻子带孩子,每月花销500~1000元,逢年过节也会接济父母5000~1万元。小张的孩子还有一年上幼儿园,他为孩子购买了一款教育保险,每年交3500元,共10年。老家父母有一套价值80万元的自建楼房和妻子有一套价值50万元的单位宿舍房,有1.5万元存款,公积金账户小张有1.7万元,妻子有1.3万元;小张一年之后计划买一辆10万元左右的车。  相似文献   

10.
丁克是英文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的音译,意思是夫妻双方都有收入,却主动不要孩子的生活方式。杨先生夫妇就是典型的"丁克一族"。杨先生是一个都市白领,35岁,供职于一家外企,每月收入5500元;妻子龚女士33岁,同样是外企公司的职员,月收入6000元,年底有双薪,并有10000元左右的分红。龚女士每月需要给父母1000元的生活费,而杨先生的父母的收入基本可以保证老两口的生活支出,不需要杨先生照料。目前,杨先生夫妇有现金1万元,人民币存款20万元,美元存款2万元。现有小面积住房一套,市价60万元。已首付20万元,每月月供约3000元。汽车一部,已使用5年,准备一两年内更换一部新车。目前,杨先生夫妇每月生活开支约5000元,养车费用1000元。由于没有经验,杨先生夫妇并未参与股票、基金投资。夫妇二人想增加一些投资方式,例如购买国债、投资部分理财产品等,但也不知该如何选取合适的产品,以及应该用家庭财产收入的多少比例去投资。杨先生夫妇均有社会保险,退休时两人可领取每月约3000元的养老金,但没有参加其他商业保险。其双方父母也仅靠退休金生活,没有购买保险。杨先生夫妇大概会在20-25年后退休...  相似文献   

11.
马艳丽和爱人在前段时间才结婚,属于新婚家庭,但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新房子。马艳丽供职于一家效益不错的私营企业,是一位文员,爱人则是一名中学教师,他俩的固定工资收入合起来每月大约在7000元左右,再加上两人年终奖,全年大概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由于两人均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几乎没有任何积蓄,好在双方父母不需赡养,加上三年后才要孩子,所以目前没有什么负担。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博览》2008,(8):84-84
理财师您好,我是一名27岁的年轻人,一年前刚结婚,目前夫妻二人都在北京工作,两人年收入加起来18万元左右,但因为新婚购房,现在每年都需要背负6万元的房贷,所以日子过得有些紧张。现在我们每月开支大概在5000元左右(不算房贷),每年除了花销和房贷,还能结余4万元左右,一般都是存做定期或活期存款,没有什么好的投资渠道。请问我们这种情况需要如何理财?  相似文献   

13.
郭辉 《理财》2009,(11)
小王,今年26岁,是某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月收入7000元左右,公司办理有相关保险.近期将2000年买的一套住房卖掉,收入房款20万元,银行存款6万元.目前住在公司宿舍,除每月生活开销2000元,无其他较大支出.  相似文献   

14.
姜先生,41岁,某企业销售经理,月收入2万元,年终奖10万元,月支出4000元.姜太太,38岁,某大学副教授,年收入15万元,月支出3000元.两人均有社保.孩子10岁,小学三年级,在姜太太所在大学的附属小学读书,每年学费2.8万元,每月生活费用等2000元.姜先生家庭在大学附近购买了一套商品房,目前市价1 50万元,尚余34万元贷款未清偿.除房产外,姜先生家庭还有银行存款56万元,基金5万元. 姜先生目前的理财目标有4个:考虑买第二套房进行投资,目标价1 20万元左右;为孩子出国留学作好100万元的资金储备;买一辆20万元的私家车;为退休生活早做准备.  相似文献   

15.
理财目标 住房地段相对较偏,而两人的单位都在市中心,夫妻俩正酝酿换套离单位近且面积较大的房子,预计花费100万元左右.孩子一天天长大,夫妻俩希望2~3年内,买一辆较体面的车接送孩子上下学,预计需要18万元.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博览》2010,(16):82-83
宋先生34岁,在某股份制公司任职,做中层管理工作,目前年薪35万元左右;妻子尚女士29岁,在一家外企工作,年薪12万元左右。目前,宋先生夫妇住在北京南四环的房子里,此住房为2004年二人刚刚结婚时购买,成本较低,且没有承担贷款,购买时市值80万元的房子如今已经价值300万元左右。家庭月支出主要包括生活支出和养车费用,约为1.2万元。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博览》2008,(7):84-84
理财师您好。我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40岁,目前年收入18万元左右。妻子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压力不大,年收入大概10万元。孩子13岁,刚上中学;我父亲身体不太好,由于退休前单位给上的保险金额不大,每年还需要5万元左右的医疗支出。  相似文献   

18.
玉林地区水陆交通比较便利,农村商品经济比较发达.近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每年都在十亿元左右,是广西商业工作比较发展的地区之一.全地区供销系统共有独立核算单位182个,其中基层供销社139个.1981年以来,全系统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每年都在62300万元到70500万元之内,农副产品和地方工业品收购在27500万元到33700万元之内.五年来商品零售总额都在47200万元到52800万元以内,约占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52%,是农村商业的主体.近年来,供销社购销业务有了一定的扩大.这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繁荣市场,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春毅 《理财》2006,(1):75-75
小张和小何是一对家住北京的夫妇。丈夫小张在一家知名通讯公司上班,月薪6000元,加上年底奖金和平时各种小福利2万元,年收入达到9.2万元。妻子小何是在读研究生,没有经济收入。小张赶上了单位福利分房,在军博(西长安街)附近有一套7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  相似文献   

20.
小巧,28岁,某时尚杂志编辑。目前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税后),杂志社交纳五险一金。爱人大志29岁,现在某大型国企工作,每年各项收入约18万元(税后,不含公积金),但是不确定未来的5年或10年后单位效益能否持续,单位交纳"八险一金",即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补充个人医疗保险、补充个人独生子女医疗保险、补充个人养老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计划明年要宝宝。目前家里有车有房,其中房子是贷款,爱人的公积金基本上可以用来还贷款,还略有剩余。家庭每年的支出在6万元左右。小巧的妈妈今年52岁,2012年刚做了心脏手术,所以特别担心健康问题,总觉得需要额外买点健康类保险才踏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