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3 毫秒
1.
<正>作为一位科研工作者,他沉着冷静,为国家的粮食安全贡献着力量;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他博学多识,将自身所学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创新不止,不断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人的智慧。他,就是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生物科学系主任曹树青教授。寻根溯源,生物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众所周知,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土壤污染的重金属可通过农作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并危及人类健康。而作  相似文献   

2.
韩树杰 《黑河学刊》2004,(2):126-128
爱辉是古老而不屈的名城,曾孕育了无数位英雄,而今又有多位学者浮现。郭德栋,黑龙江大学教授,原生物研究所所长,他的科研成果令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3.
国产生物抗癌药年内问世,价格将是进口同类药的1/5至1/10在刚刚结束的第12届北京科博会上,刘龙斌和他的杰华生物是第一次高调地出现在媒体和公众面前。而在此之前,他几乎没有在国内任何论坛、会议和媒体面前出现过,"东西没有做  相似文献   

4.
[广东十三行史话之八] 美国之父欧洲之父(下) 身为万人仰慕的"欧洲之父",潘振承的后半生其实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波折. 与潘振承同时代的有许多著名的人,例如乾隆皇帝、克菜武、华盛顿、路易十六等政治家和军事家,曹雪芹这样的文学家,也不乏瓦特和拉瓦锡这样的科学家,他们都与潘振承领导的广东十三行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这种关系在一位科学家的身上体现得特别紧密,他就是现代生物分类学之父、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教授林奈. 瑞典人林奈发明以"二名法"为基础的现代生物分类学,其实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为生物分类研究需要大量生物标本,而瑞典地处北欧,气候寒冷,生物种类匮乏,科学家缺乏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5.
提起大连赛姆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徐永平博士,业内人士纷纷翘起大拇指。这家坐落在大连高新区双D港创业园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致力于绿色生物添加剂的研发和新剂型兽药的生产,从2001年1月成立至今,已闻名遐迩,业绩斐然。徐永平教授的学成归国、创业成功的经历无不给人以启示,而他的"殷殷学子情,拳拳报国心"的抱负更是令人由衷敬佩。一堂历史课给了他答案1959年1月,徐永平出生在内蒙古的乌兰浩特大草原。世代以畜牧和  相似文献   

6.
正他是蜚声全国的生物技术领域的一流专家,也是年产值上亿元的高技术企业的掌门人,他是大连金州新区人大代表,是荣获"大连市十大杰出青年科技标兵"称号的青年俊杰——他就是大连医诺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文忠博士。吴文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技术性人才创业、创新、创优的徽商样本:他以高新技术立企,成为赫赫有名的"生物科技大王";他以敏锐的眼光洞悉行业先机,又成为业内闻名的"共轭亚油酸大王"。他  相似文献   

7.
赵磊 《产权导刊》2014,(10):69-71
正最近几个月,韩钰松成了名符其实的空中飞人,在天津和海南两地不停往返。他所在的天津海友佳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本只是扎根北方的企业,而不停的海南之行是因为他们把业务触角已经伸向了中国的最南端。在那里,佳音生物在被海洋环抱的地方,打造了一座城市中的海洋牧场。水中的放牧者今年年中,海南德益丰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在海南省琼海市开业。作为佳音生物的全资子公司,德益丰是佳音生物不同以往的全新尝试,标志着企业向原有产业链下游的延伸。  相似文献   

8.
节能巴士     
使用洁净能源是当今的趋势,许多汽车已经使用了天然气,英国的公交车现在已经开始用上了生物燃料。名为“BIO—BUS”的公交车是以生物甲烷气体作为燃料。该公交车使用的生物甲烷气体是人类日常厨余垃圾和排泄物通过厌氧消化而获得。  相似文献   

9.
城市蚂蚁     
白菜  菲飞 《中国西部》2009,(2X):68-83
人是一种陆地生物,一种脚踩着陆地的生物。他在坚实的陆地上驻足,行走,运动。那是他的立足点和根基;他由此获得了自己的视角;这也决定了他观察世界的印象和方式……我们所有此岸的存在,幸福与不幸,欢乐或痛苦,对我们而言皆是"属地的"(irdische)生活,地上的天堂或者地上的苦海。———Carl Schmitt  相似文献   

10.
用有机固体废弃物生产生物有机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以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生物有机肥进行了探讨。对生物有机肥的效用、优点进行了简述;对目前我国所采用的可用于生物有机肥生产的固体废弃物种类进行了汇总:对生物有机肥技术的生产原理、工艺过程以及技术要点予以了重点描述:并就生产生物有机肥而可实现的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所产生的环境、社会与经济效益进行了评述;最后对生物有机肥的发展趋势与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贫困问题的本质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总和,它存在于历史和现实之中,存在于世界范围,存在于一切思想领域,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思考主题。一、贫困与富裕历史上关于贫困与富裕有过许多思考。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哲学家斯宾塞(1820-1903)就是其中之一。斯宾塞推崇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也是优胜劣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他说:“所有生物都必须接受‘生计日艰’的事实,而这个压力造成了普遍的进步,因为‘只有能够进化的物种才能生存’,并且‘能够生存的又必定是生物中最优秀的种类”’。他强调,富人之所以富裕…  相似文献   

12.
刘海峰最初“出事”于2004年3月13日,这一天既是他入主ST春都一年多后,ST春都保壳摘星功成之日,也是他本人被河南洛阳警方控制之时。罪名是涉嫌挪用春都的关联公司之——华美生物公司资金。期间,媒体暴炒,众说纷纭,而鲜闻官方声音。  相似文献   

13.
康德曾经乐观地设想:人的天性将通过教育而越来越好地得到发展,而且人们可以使教育具有一种合乎人性的形式。这为我们展示了一种未来的、更加幸福的人类的前景。卡夫卡却比较审慎。他考察了教育的起点:家庭。他认为家庭本质上是个生物结构,因而人可称之为家庭动物。父母施教的过程,是一个自私的无意识过程,其指向,即父母动物性欲望的指向。  相似文献   

14.
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周林,多年来潜心研究、刻苦攻关,创立了生物频谱技术。他发明的WS生物频谱治疗仪,以仿生学方法,模拟人体的固有频谱,通过特定装置直接照射人体,并通过生物分子匹配吸收作用,在相应部位发生有益的生物、生化反应,从而达到人体保健、治疗的目的,先后获中国发明奖、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首届世界青年发明家科技成果博览会金奖等国内外10项大奖由于它使人类生病不吃药,实现自然疗法这一梦想成真,而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是中国对人类一大贡献!” 国务院曾召开生物频谱技术会议专门研究这一重大科技成果的科研、生产、推广及专利保护。1985年以来,周林的这项成果已先后在我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获得专利。累计生产销售已达65万余台,取得很好社会、经济效益。 正当周林公司将此项科技成果向国内外市场推广之际,国内仿冒侵权之举亦随之蜂起。严重败坏了周林公司的名誉,影响了公司的发展,也给社会带来了危害。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周林不得不花很大的人力、财力同侵权者和假冒产品经销者进行战斗。  相似文献   

15.
懒猫 《东北之窗》2011,(12):35-36
修长健美的身材,阳光平和的微笑,眼镜后面是一双睿智的眼睛。他就是隋鸿锦,"亚洲生物塑化第一人",海归博士。他用他掌握的知识,将中国生物塑化技术推进到国际领先地位。他首开先河,先后在8个国家和地区的21个城市成功举办了"人体世界"科普展览,观众人数累计超过3000万人,他的"人体世界"科普展览被《纽约时报》评为"在纽约最值得看的十项文化活动"之一。他还被《科学时报》和科学网评选为"科普十大公众人物"和"最大胆"科普之星。  相似文献   

16.
余莹 《亚太经济》2012,(3):42-47
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能源产业发展已经对国际粮食安全产生了消极影响。作为粮食进口大国,我国应推动将生物能源纳入WTO环境货物进行谈判,并对生物能源进行降税,还应推广实施鼓励以非粮原料的生物能源技术标准,以实现生物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他是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却时刻心系患者;他名利双收,却处之淡然;他修身洁行,守经达权;他的责任、努力;他的无私、奉献;他的博学、创新;一刻都没有停止过。他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位明德惟馨的仁者品质。他就是我国著名的肿瘤生物治疗专家祁岩超教授。精勤不倦,奉献不止  相似文献   

18.
正对科研的无比热爱,铸就了他的满腔热情;对科研的坚定执着,成就了他的事业追求。在砥砺前行的路途中,他不停地探索着科研的奥秘,追求着科研的真谛。正是他的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成为推动他在科研路上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他,就是中科院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沈建良。为了推动科研的发展和进步,近年来,他痴心于科研,用自己的努力拼搏出了一方蓝  相似文献   

19.
<正>长期致力于具有新型纳米结构的金属氧/硫化物以及碳基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并努力开拓这类材料在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新型高性能储能器件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他,就是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教授陈俊松。涉足科研初获成功1984年,陈俊松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2004年至2008年,他就读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获学士学位。2012年,  相似文献   

20.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生物炭由于其较高的比表面积、丰富的表面官能团以及较高的阳离子交换量(CEC)等性质,对环境中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生物炭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探讨了秸秆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应用潜力。大量研究表明,生物炭可以作为一种新型钝化材料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今后应该加强研究,开展相关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效果评价,以达到保障粮食安全和固体废物合理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