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微博之外,2012年中国最热门的互联网应用是什么?是微信!2011年1月21日,腾讯推出了腾讯微信iPhone版本,3天后又推出Android平台版本。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截至2012年9月17日,短短一年多时间,微信注册用户数即突破2亿。与以前出现的微博一样,微信的强势亮相给本来竞争就激烈的移动互联网领域带来了一股新风,更给本就处于转型关键期的电信运营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榜上有名     
《中国电信业》2013,(8):50-51
举足轻重奖——微信7月22日,有大量用户反映微信发生故障,包括微信信息无法发出、无法刷新朋友圈、无法登录公众账号平台、无法连接微信网页版。对此,腾讯微信团队回应称是"服务器基础网络故障",因市政道路施工导致通信光缆被挖断,影响了微信服务器的正常连接。从新浪微博网友反馈的结果来看,包括北京、广东、浙江、山东、黑龙江、  相似文献   

3.
赵晋 《中国电信业》2013,(10):41-41
随着微信客户的不断扩大,微信公众平台发展也极为迅速,许多企业把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企业营销宣传的另一个重要阵地,各地的电信运营商也加入其中,三大运营商的不少地市分公司纷纷开通了微信公众账户. 但运营微信公众平台并非易事,如果用做微博的思路来做微信公众账号,靠发些促销信息、生活小常识,再加点心理鸡汤之类的文字来装点门面,那几乎可以肯定,这个账号将很难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习惯用QQ的客户,800010000随时恭候你;喜欢上微博的客户,@中国电信广东客服,就有微博客服与你互动;如果你是‘微信控’,关注中国电信广东客服,动动口就能得到想查询的信息;拿起电话拨打10000号,客服代表甜美的声音等着你……"从看得见但不易懂的通信服务向看不见却暖人心的人性化服务转变,中国电信广东公司已傲立潮头。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客服渠道是中国电信广东公司面向移动互联网开辟的新型服务窗口。  相似文献   

5.
春节前夕,腾讯发布最新微信版本并突出宣传其群发信息功能,很多媒体机构都不约而同地给出了前瞻:2013年春节将宣告短信这一古老传统拜年方式落幕,而微信、微博等"微拜年"将以其新颖时尚的姿态接过短信的接力棒。  相似文献   

6.
移动互联网新旧势力虹迭.大战不断,硝烟弥漫。当年新浪微博之火,引得众巨头为之折腰,而真正打击了新浪微博的却是腾讯的微信。而谁又能说,在未来三四年,不会再有一个新的产品,  相似文献   

7.
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 过去十年间,论坛、QQ、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及即时通信工具的出现,使人们的沟通交流方式发生巨变。  相似文献   

8.
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一个个“微”事物正风起云动。催生了一个“微时代”的来临,并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经济生活和金融业态。  相似文献   

9.
"千呼万唤始出来",1月21日,微信朋友圈首批广告正式亮相,包括宝马中国、vivo智能手机和可口可乐。朋友圈广告以类似朋友的原创内容形式进行展现。"微信不是营销工具"的口号也瞬间成为历史。从本质上讲,朋友圈广告是一种信息流(Feed)广告,顾名思义,它是一种穿插在信息之中、依据社交群体属性对用户喜好和特点进行智能推广的广告形式。2006年,Facebook首先推出这种广告类型,目前Facebook总收入的三分之二是数据流广告,而国内新浪微博、今日头条,也包括QQ、Qzone等在内的平台也都在使用这种广告形式。这是当前对用户体验影响最小的广告形式,因此,在微信规模日益庞大的情况下,以营销带动的商业变现是可以操作的。  相似文献   

10.
"爱免费,更爱实时状态,比短信方便,不愁话费账单"、"比短信方便,比电话省钱"……在我们还沉迷于如日中天的微博时,又一个微字辈悄然兴起——微信。根据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微信是腾讯为智能手机终端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一个应用程序,支持跨运营商和跨系统平台发送文字、图片、语音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因此,如果从广义上理解,我们完全可以将微信理解为针对智能手机终端的新型即时通信服务,例如国外的Kik Messenger、BBM、talkbox以及国内的米聊、速聊、个信、友信、Kiki等都可以算得上"微信"的一员。正是这些"微信"的强势亮相,给本就竞争激烈的移动互联市场带来了一股新风,更给本就处于转型关键期的通信运营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为信息通信产业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不过,随着微博、微信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各种免费应用软件以及新型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传统电信业务被替代的趋势日趋明显,发展环境日趋严峻。从全球来看,运营商普遍面临被"管道化"的尴尬处境。与此同时,经过近20年的快速增长,国内信息通信行业的传统业务渗透率趋向饱和,数据业务正在逐步替代语音业务,传统业务增长空间越来越小。在新的形势下,  相似文献   

12.
榜上有名     
《中国电信业》2013,(7):38-39
疯狂走红奖——疯狂猜图微信上、微博里,无不充斥着朋友的求救信息——"谁能告诉我,这幅图的答案是什么?"不知你最近有没有被这款名为"疯狂猜图"的手机游戏"骚扰"到,小编着实是被疯狂猜图的疯狂走红弄得几乎  相似文献   

13.
高娃 《中国电信业》2013,(10):42-43
微信有着怎样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产品模式、运营模式、盈利模式、广告收益模式等,不一而足.本文主要选取产品模式、营销模式、盈利模式对微信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 产品模式 从产品开发者的角度来看,微信完全是由腾讯公司自主开发的,腾讯有一个微信开发者团队,专门负责微信业务的开发.这跟运营商推出的同质业务大为不同,以中国移动的飞信为例,飞信是移动为了应对互联网OTT业务的冲击而推出的即时通信类工具,由第三方神州泰岳公司独家负责开发.对于开发者而言,基于QQ业务的成功,微信团队必然比第三方公司更有经验,更能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而飞信业务完全交给第三方公司开发,导致开发者自身缺乏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14.
"微信,不只是一个通信工具,而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是腾讯副总裁张小龙对微信的阐释。从2011年年初至2013年年初,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微信用户就达到了3亿,速度之快让人吃惊。以微信为代表的手机IM软件本身完全免费,除了流量费由网络运营商收取外,发送语音短信、文字短信、视频、图片都不收取费用。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及通信特性的增强,微信对传统移动话音、短信、彩信等业务分流越来越严重,微信及类似工具对  相似文献   

15.
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邮政企业经营发展的环境出现重大变化——中央“八项禁令”等政策的出台,使主要面向政企客户的贺卡、政务类商函、集邮定向产品、报刊公费订阅以及分销业务高端商品销售等受到很大的影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技术推动了电子商务、移动商务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对传统邮政业务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微博、微信及社交媒体的发展使邮政分销、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6.
新型电信业务管制:以社会性管制兼顾公平与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信、微博到底是不是电信业务?这些被传统电信运营商视为洪水猛兽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到底应该如何监管?中国的行业监管部门最近开始小心谨慎地寻找回答这个问题的方案——工信部近日发布《试办新型电信业务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以备案管制的方式向新业务的创新伸出了有形之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不断涌现,使得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客户从线下走到线上,也给传统邮政业务特别是邮务类业务的经营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此情况下,将新媒体技术与邮政传统业务的转型发展相融合,成为邮政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邮政企业必然通过“通政、通商、通民”来实现经营转型,为政府搭建信息沟通的桥梁,延伸服务窗口;整合各专业、各板块的产品和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综合营销服务方案;利用网络渠道,  相似文献   

18.
微博是运用云计算架构模式,结合有线与无线的承载方式,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传播与分享平台。国外最早的微博是2006年3月由美国Blogger创始人Evan Williams推出的Twitter。目前,Twitter也是国外最著名、最典型的微博,截至2011年5月,其注册用户数已超过3亿。自2007年起,我国陆续出现了饭否、叽歪、嘀咕等相对独立的微博网站,但真正将我国网民带入微博时代的是2009年8月新浪网推出的"新浪微博"。从此,我国微博用户的数量与影响力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颠覆传统当下,一个新概念——互联网思维,在我们四周掀起一股旋风.“站在台风口,猪都会飞!”“羊毛出在狗身上.”伴随这个新概念出现的语言,既让人发笑,又引人深思.雕爷牛腩12道菜.“雕爷牛腩”是北京某大型购物商城的一家餐馆,菜品只有12道.从未搞过餐饮的“雕爷”,用微博进行营销,用微信来管理客户.开业不到一年,餐馆生意特火,引爆了餐饮业线上线下模式(O2O).据悉,“雕爷牛腩”在获投资6000万元之时,风投给出的估值高达4亿元,惊得互联网圈里的人叫嚣,餐饮业被互联网颠覆了!  相似文献   

20.
这个春节虽然来得晚,但热度丝毫没减。抛开对以往春节红火劲儿的延续不说,今年春节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奇的体验,"抢红包"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据微信、微博、手机QQ和支付宝钱包公布的红包数据,在除夕当天,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是去年除夕的200倍。手机QQ方面则表示,除夕当天,QQ红包收发总量达6.37亿个,抢红包人数1.54亿。支付宝方面的数据也相当可观,在除夕当天,有6.83亿人参与了红包游戏,支付宝红包收发总量超过2.4亿个,总金额达40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