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段立新 《商》2014,(10):73-73
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报纸副刊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报业想要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得到发展就必须重新评估自身的价值,重新给自身进行定位。副刊是报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必须正视这种挑战,为副刊的发展做好准备工作。本文通过对报纸副刊的研究发现,多元化的发展模是未来报纸副刊的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戴军 《中国报业》2023,(5):60-61
进入新世纪,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崛起,报纸面临巨大挑战,导致许多报纸副刊减版。在这样的情势下,宜兴日报阳羡副刊依然坚持走文艺副刊的道路,以主题性策划版面为特色,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将其打造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副刊品牌。  相似文献   

3.
张慧 《中国报业》2015,(4):34-35
《中国青年报》作为我国最权威的青年报纸,其副刊拥有自身的特点并在报纸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简单介绍中青报版面设置和副刊相关内容,从四个方面分析报纸副刊独立化的原因,并针对报纸副刊独立发展困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当代台湾报纸副刊发展分为三个时期: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前期,台湾报纸副刊从综合副刊转变为文学副刊;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人间副刊的引领下进入文化副刊时期;进入90年代后半期,台湾报纸副刊从大众副刊逐渐向分众副刊过渡。副刊发展成值得一看的版面,继而又发展成报业竞争之决胜地,而今则沦为困难坚守的阵地。.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台湾社会变迁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5.
朱海华 《中国报业》2009,(10):58-60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报纸传统副刊“没落”的叹息声便不绝于耳,传统副刊日渐边缘化,甚至成了可有可无的版面,扮演着“候广告”的角色——有广告,副刊版面撤;没广告,副刊版面顶。  相似文献   

6.
报纸副刊反映整份报纸的人文素养,在报纸与网络的融合发展中,副刊占着较大的比例,因此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报业发展大环境的变化,副刊也应当适时调整办刊策略和传播方式,打造充满地域特色的品牌栏目,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本文将以大同晚报《九龙壁》副刊作为研究案例,阐释报业改革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赵晓梦 《中国报业》2017,(15):14-19
作为中国都市类报纸的鼻祖,华西都市报在报业发展新形势下,赋予文化副刊以多种可能性,引领了新一轮报纸文化副刊热,让副刊这一老品种焕发出了新生机。  相似文献   

8.
《中国报业》2017,(15):14-15
本期特约嘉宾华西都市报常务副总编辑、四川省报业协会副理事长赵晓梦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编委、副刊部主任陈桥生新民晚报副刊部主任刘芳扬子晚报专副刊部主任陈申《中国青年报》文化副刊部记者沈杰群我国报纸副刊有着悠久的历史,副刊曾经是文化艺术名流新秀荟萃之地,是媒体连接文学艺术界的一个大平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副刊的热潮期,副刊成了报纸的标配,日报晚报行业报各类  相似文献   

9.
刘峥  田杰 《中国报业》2014,(7):76-77
《阳泉日报》是阳泉市委机关报,其副刊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零散的文学版形式面世,2007年正式以"漾泉"为名,逐步从以培养文学新人为主的纯文学副刊,发展成植根本土文化、贴近本地读者的综合性文化副刊,不仅拥有了一大批读者,在其周围还形成了固定的作者群,并以其独特的个性在厚报和网络的冲击下站稳了脚跟。"新闻招客,副刊留客",副刊是报纸的"美人眼",是报纸最生动、最能体现文化韵味的部分。  相似文献   

10.
随着媒介竞争的加剧,各个纸质媒体都在积极增加新的媒介传播手段,以提高纸媒的竞争优势。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纸质媒体的"报网融合",它的出现使纸质媒体逐渐摆脱出版周期的限制,及时获取并传播有效信息。本文正是以全媒体时代作为研究背景,结合当下纸质媒体中的报纸副刊部分,探讨全媒体时代报纸副刊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并提出了转变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是应对报纸副刊危机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
陈桥生 《中国报业》2017,(15):20-22
羊城晚报的副刊一直以来有着悠久的文化特质,报业转型期,报纸文化副刊也在不断创新,新闻化、人文化与活动化是羊城晚报副刊的转型方向,沿着这一路径,其副刊发展取得了不俗成绩。  相似文献   

12.
党淑梅 《中国报业》2012,(18):106-107
作为一个文化发展的主阵地,报纸副刊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报纸副刊将在繁荣文化创作、挖掘本土文化、塑造城市精神、引领时代风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宪红 《中国报业》2023,(13):32-33
在当前新媒体语境下,信息资讯传播数量呈直线上升,热点话题更新迭代速度也不断加快。在这一背景下,副刊编辑要想持续提供高质量内容,就必须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性与技术思维,不再浅吟低唱地表达,而是另辟蹊径地创新,探索报纸副刊的多样化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同质化的今天,人们不再满足于对新闻事件的简单了解,而是更关注深度挖掘和多角度分析的报道,这一点也正是报纸专副刊的优势所在。从传统副刊的文学副刊转向综合大副刊,同时,其价值取向也表现得更为多元化;提高专副刊的新闻性、本土化、服务性与品牌意识,使专副刊成为地方党报宣传的特色阵地,以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5.
刘芳 《中国报业》2017,(15):23-25
本文以新民晚报副刊为例,探讨新传媒时代报纸副刊的坚守与改变,一方面,坚守优秀的传统;另一方面,创新拓展新领域,积极与新媒体取长补短,才会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6.
英国的全国性报纸或许是世界上最好的报纸之一,它们独立于政治控制之外,把娱乐内容与新闻信息的生产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对待,报纸满是色彩丰富的各类增刊副刊、Sudoku游戏,附带有免费DVD、电影票和假日促销券等。那为什么这些报纸的所有者还要费尽心思留住读者呢?这是因为购买报纸的读者数量一代一代地在减少,在过去10年中,全国性报纸流失了数百万读者。日报及周末报纸的发行量10年前是3100万份,但到了2005年8月,这个数字下降为2200万份。  相似文献   

17.
网络技术的问世,推动了传媒的更新换代.面对网络强势,商业运作的都市报、晨报、晚报、商报等都市类报纸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部分出现赢利下滑的态势.在副刊的表现上,就是极力压缩副刊版面.报纸的走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报纸副刊在新时代面临增强聚合力,提升影响力,走在新闻界文化担当前列的挑战。自觉运用"仪式化传播"理论,转变观念和传播方式,实现由"信息媒体"向"意义媒体"飞跃,是应对挑战的新视域。本文论述了仪式化传播的理论源流、实践模式和副刊取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形势下媒体融合悄然改变着受众的阅读习惯与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媒体人的生存与思维。步入2020年后,传统纸媒发展趋势愈发明朗,曾经作为报纸最为"吸粉"的专副刊版面,未来命运将何去何从?专副刊版面如何完成自我突破?文章以闽北日报为例,探讨新形势下专副刊的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20.
成锦如 《中国报业》2012,(19):58-60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传播"地球村"的时代,县市报要发挥"喉舌"、"纽带"作用,吸引更多的读者,就必须有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有提升新闻引导力、感召力、监督力的意识和行动。近年来,《海门日报》以办一张有思想、有表情、会讲故事的报纸为己任,努力在高扬主流价值中彰显新闻的力量。5年间,获江苏省报纸好新闻一等奖3篇、二等奖13篇、三等奖9篇;全国报纸副刊金奖1篇、一等奖1篇,并有2篇副刊作品入围中国新闻奖候选篇目,受到业界首肯、同行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