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论文考察了中国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相对于公司管理层独立性的影响因素及独立董事的实际治理效果。采用中国独有的强制披露的独立董事对董事会议案投票的数据进行研究,解决了以往研究中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对董事会议案提出公开质疑,然而当公司业绩较差时,独立董事更有可能质疑公司管理层的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存在异议独董的公司股票收益率在之后两年内会有更加明显的提升,并且存在异议独董的公司正向盈余管理的水平明显低于无异议独董的公司。这表明当公司经营状况不佳时,独立董事自身的监督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并且其监督行为能够提高公司价值和公司的会计透明度。由此可知独立董事制度的设立确实能够对中国的上市公司产生一定的治理效果,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独立董事的监督和咨询两大职能出发,以历史的眼光研究了独立董事制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说明了独立董事对公司经营管理的作用。内部治理行为作为董事会和公司业绩两者之间的中介变量,因此研究董事会结构和公司内部治理行为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了解董事会结构是如何影响到公司业绩是有帮助的。文章研究表明,除去内生性影响之外,独立董事对公司业绩状况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北方经济》2002,(2):26-27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又译为法人治理结构或公司管治)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结构.公司治理,特别是股东和经营者在股份有限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经历了一个从管理层中心主义到股东会中心主义,再到董事会中心主义的变化过程.在董事会中心主义理论中,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对于公司和董事的关系,目前有两种理论,即代理关系理论和委任关系理论.在委任关系理论中,公司是委任人,董事是受任人,委任标的是公司财产的经营与管理,并使股东利益最大化.根据委任关系,董事可因其被委任而取得对公司事务的经营决策和业务执行权.由于董事可作为公司的特殊事项的受托人,对董事应当和对代理关系中的代理人一样,也应当采取激励手段,以确保完善董事对公司财产经营管理的"善管义务".  相似文献   

4.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会转移管理层的诉讼风险并降低其诉讼成本,进而诱发机会主义行为.基于此,文章以2010-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购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降低了企业会计稳健性.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会加剧管理层自利行为,从而影响会计稳健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作为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对管理层起到了有效的监督作用,从而减弱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会计稳健性的负向影响.该研究结论拓展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治理效应,丰富了会计稳健性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对企业实现有效的内部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外独立董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在研究国外文献的基础上 ,针对国外的研究重点 ,从为什么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 ,独立董事制度能否保护股东权益以及如何保护股东权益 ;公司管理层和独立董事之间的关系 ;独立董事的引入对公司的业绩、公司股价的影响 ;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结构是如何随着公司的动态变化而变化的 ;在公司的收购和兼并过程中独立董事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方面 ,阐述了目前国外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的结论 ,并指出目前研究中的不足和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试图为我国研究独立董事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独立董事制度成为公司治理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现有文献大多关注独立董事的作用、有效性以及激励约束等问题,很少系统地论及机构投资者在独立董事制度产生发展中的作用,而且,在独立董事独立性的认识上也存在模糊之处,如认为美国的独立董事是独立于大股东等。其实,美国  相似文献   

7.
MBO模式下公司治理结构初探--从MBO的主要法律特征展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MBO模式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重新统一入手,在详细分析MBO的主要法律特征的基础上,对MBO模式下公司治理结构产生的原因和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认为应从强化管理层义务、强制设立独立董事、发挥银行的作用以及多层治理等方面来完善目标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选取上市公司样本,对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独立董事并没能明显有效的监督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即便是财务独立董事,其监督盈余管理的作用也不显著。从盈余管理的角度研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丰富了国内外对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占美红 《科技和产业》2012,12(1):102-104
独立董事制度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一环,但自引入我国以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个重要原因是独立董事在与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之间的博弈中处于劣势地位。利用博弈论的基本原理,构建两者之间博弈的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得出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有效性难于发挥的问题所在,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就显得很有必要。而研究认为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有效性难于发挥的问题在于独立董事履行相关职能的成本太高、对其相关行为的声誉激励不强和对独立董事及高层管理者行为的查处力度不够大等,故应针对这三个方面采取一些实质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鸿 《上海经济》2001,(3):44-46
独立董事(Independent Direc-tor),亦称外部董事或非执行董事,是指公司制企业中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的董事。由于独立董事不像内部董事那样直接受制于控股股东和公司管理层,因而有利于董事会对公司事务的独立判断。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一方面可以制约控股股东利用其控制地位做出不利于公司和中小股东的行为;另一方面还可以独立监督公司经理层,遏制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出现。此外,独立董事能够以其专业知识及独立判断促进董事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