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现状和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要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房地产市场金融创新的方向、必要性与发展路径,以期为我国房地产资金要素市场的充分竞争和整个房地产市场良性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建设科学、合理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十六字方针,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楼市的发展定下了基调。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将会在此主基调的指导下,加强市场商品住房及政府保障住房建设职能,强化"两条腿"走路功能,以此稳定房价,改善市场供应格局,促进房地产市场稳步、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所体现出来的民生导向和房产政策的信号非常明确,就是要走"群众路线"。这是一场"高层统一思想的会议",房地产长效政策将逐步落实。新一届政府首次对房地产行业表态,这也是市场与行业期待已久的表态。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会上针对房地产的讲话,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定调,其重要意义在于:厘清了政府和市场的边界问题,并明确了住房供应必须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4.
森工企业在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应建立以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为主体的要素市场;健全并发挥要素市场的作用,才能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发展林区经济。  相似文献   

5.
在房地产利益链条中,各主体各取所得。地方政府拿走土地出让收入以及交易环节的各项税费;而开发商主要从建房卖房过程中盈利;房虫们则通过炒房获取收益。无论是地方政府、开发商还是投资客们,都通过房地产赚足了银子。但上述利益各方并非最大受益者,其"江湖老大"是那些手攥大量开发用地的"地主"们。在房地产圈内流传这样一句话:当官最好做国土局的领导,做商人最好做开发  相似文献   

6.
浅析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紧迫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着内在缺陷,再加上国民经济要追求供需总量平衡的目标,以及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这些要求政府必须对房地产开发活动加强管理,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办法,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历程已经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在房地产开发活动中必须将发展市场经济与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政府就房地产发展的目标已经非常明晰,业务的环境、调控措施等不确定的因素在减少,在城镇化和收入增长两个因素驱动下,我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发展比较乐观。这种乐观更来源于两大因素:一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是全球最大的,二是中国经济也是全世界唯一可以出现如此稳定的增长的大经济体。  相似文献   

8.
作为摩根士丹利亚太区的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在接受关于“国六条”问题的采访时表示:中国房地产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建立为购房者服务的市场,而房地产大多是为地方政府服务,每年地方财政的三到四成收入来自房地产。他说,遗憾的是,中国并没有为地方政府融资需求“开门”。有效的方法是国家实行透明化发展,比如开一个债市,允许地方政府进行债券融资。在美国,许多州政府就是靠地方政府发债起了关键作用。这是解决房地产根本症结的良方,如果不走这条路,地方的融资需求问题将无法得到根除,地方政府发展积极性很难保证。房地产是地方性的市场,调…  相似文献   

9.
完善房地产市场税收政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税收是政府凭借合法的政治权力对社会财富进行强制性征缴和社会再分配的垄断行为。它是政府筹集资金以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和公共品供给的主要手段,也是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重要工具。房地产税收是围绕着房地产的生产、开发、经营、交易和保有所开征的税项。积极的房地产税收政策,一方面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大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居民的消费、优化房地产市场结构、改善供需关系,促进可满足中低收入居民需求的经济适用型住房的开发建设。因此,完善房地产税收体制是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中国具体国情分析得出政府忽视房地产作为准公共产品的概念,'重市场轻福利'导致中国商品房市场的畸形.同时将预期功能定位为诱致预期,住房需求分为真实需求与投机,以阻滞递减型的数理模型和泡沫形成及破灭的运行轨迹论证诱致预期是如何使房地产泡沫膨胀且让其破裂.通过论证得出上海市投机与总销售额的比率已远远超出国际警戒线,房地产泡沫已接近破裂的边缘,破裂与否取决于政府的干涉行为.  相似文献   

11.
最近,邹副总理就当前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着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加强宏观调控,防止炒卖和投机行为,促进规范的房地产市场形成的十项措施。1.强化建设用地的计划管理;2.严格执行55号令,土地使用权出让必须由政府垄断;3.适应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需要,改革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4.尽快改革供地方式;5.成片开发出让土地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保证房地产的发展,相应的工作是通过改革,建成一个成熟的房地产业市场经济体系和运行机制。其主要内容是: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建立起完整的发展房地产业的体制;建立健全房地产法律规章和执法机构;制定鼓励房地产市场流通的政策措施;发展房地产市场和规范房地产市场行为;培育一支业务技术管理素质  相似文献   

13.
经济多样性的减贫效应受多样性类型、空间尺度以及特定"区情"的影响。美国阿巴拉契亚地区的经验表明,在连片特困地区县域层面,产业多样性、知识多样性总体上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减贫,功能多样性、职业多样性则可能由于牺牲效率、不利于经济增长而加剧贫困。同时,4种多样性的减贫效应还受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贫困程度、失业率、人口密度、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和教育水平等客观"区情"的影响;在不同的"区情"下,4类经济多样性的减贫效应差异显著。此外,空间依赖性不容忽视,邻近县域经济多样性特点、基本"区情"对各自减贫效应产生交叉影响。在其他因素中,高中及同等水平的教育、就业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但政府转移支付直接增加穷人收入的帮扶方式加剧了贫困。最后,本文总结了阿巴拉契亚地区经验对中国连片特困地区的启示和政策含义,即在适宜的空间尺度上实现不同形式经济多样性发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经济多样性的生计方式、就业岗位创造和经济稳定功能,创新教育扶贫、政府转移支付方式,为经济多样性发展提供人才和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以来,一向只涨不跌、成交旺盛的中国楼市出现了一些引人关注的变化。在房地产市场下滑迹象的刺激下,一些地方政府悄然推出“暖市”优惠政策。文章通过对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行为分析,探讨了地方政府出手“救市”的行为根源。  相似文献   

15.
我国房地产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信息市场一样,脱颖而出。尤其近两三年日趋活跃,发展快,势头好。一、据不完全统计,"七五"期间,我国沿海已有28个城市和19个县开展了国有土地出让试点工作,出让土地近两千公顷,收入10多亿人民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沈阳市房地产供求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供求关系是影响房地产价格的重要因素.对供求关系进行有效的分析,可以把握市场发展状态,为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提供依据.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沈阳市房地产供求协调度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证明主成分分析法是分析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政府市场监管权的行使较为活跃,尤其是对房地产行业的规范与调整。为了进一步稳定房价,引导房地产市场朝着健康、有序方向发展,国家先后实施多轮调控,颁布与实施了多项措施,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同时,在市场监管过程中,也出现了政府权力行使错位、越位、缺位等问题,影响了政府应有的调整功能。本文认为,应明确政府市场监管权的...  相似文献   

18.
绍兴县委、县政府已经明确了中国轻纺城"二次创业"的总体思路,确立了中国轻纺城提升发展的"12345"战略目标。即围绕一个中心目标,就是建设国际纺织之都、现代商贸之城。实施两方面联动,就是中国轻纺城的发展必须与纺织产业联动,与县城建设联动。坚持三个原则,就是政府主导,通过一系列举措增强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力度;降低成本,通过市场建设、改造,扩大市场规模,降低  相似文献   

19.
跟前一届政府相比,本届政府看上去似乎有些"无为而治",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策略。让前一轮的宏观经济调整有一个沉淀过程,然后再展开分门别类的调整。更加自然,也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对房地产市场必然是一个利好。城镇化加速期中,推动城市发展满足产业升级满足人们生活需求,房地产肯定还是大有机会。我们认为房地产仍然可以持续15-20年的发展周期是有可能的。商业地产主流的开发模式仍然会在2014年形成惯性发展,但是会有几个分化。2014年的商业地产领域我认为会有这么几个趋势: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市场中存量与增量市场应有机统一。完整的房地产市场体系包括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在存在发达的存量市场的条件下,居民的住房资产才具有流动性,而流动性又是一个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二手房市场的高速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已购公房交易,因为从北京已购公房特点来看以中小户型为主,更加符合绝大多数居民住房需要,而且价格相对一手房的价格也比较低,不管从位置,交通和环境来说也是非常符合中低收入家庭。存量公房:也称公有住宅、公产住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