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牌》2014,(7)
民歌作为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地域性和民族姓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吕家河民歌是很具有当地特色民歌代表。文章以吕家河历史为背景,深入研究吕家河村的民歌的历史渊源、传承及其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尉薇 《科技转让集锦》2014,(20):202-202
我国是拥有众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共有55个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灿烂文化。本篇论文主要是浅谈了居住于我国东北区的少数民族赫哲族的民歌特点。先从民歌的基本定义入手,然后引向论文的主要部分赫哲族民歌,通过对赫哲族代表民歌作品《乌苏里船歌》分析进行论证,总结出赫哲族民歌特点。  相似文献   

3.
荆楚民歌文化是荆楚先民在各个历史阶段从其特有的社会环境和民风民俗中逐渐形成并发展的,能够充分展现民歌魅力、蕴含丰富价值的一种文化形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荆楚民歌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现状却并不乐观。据此,通过对荆楚民歌文化发展传承的现状、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对荆楚民歌文化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促进荆楚民歌活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孟丹丹 《商》2014,(26):94-94
河曲位于晋西北黄河中游的拐弯处,西望陕西,北接内蒙,是"鸡鸣三省"的地方。解放前,河曲人民的主要谋生手段是"走西口","跑河路",因此在这种颠沛流离,聚少离多的生活中,积淀了许多动人的民歌,被称为"民歌的海洋"。本文主要关注的是河曲民歌中"走西口"这类别的内涵。河曲民歌与清代民国时期的"走西口"移民运动密切相关。在"走西口"过程中,晋西北、陕北人口大批向河套及大青山前后地区移居,形成以山西河曲、保德人和陕西府谷、神木、榆林人为核心的"河府移民圈",人口同源支持了民歌共性。走西口是一个在特定地区发生的特定的历史现象,它反映着这一地区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民情风俗,研究这一类民歌,对于研究河曲一地其他民歌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于研究内蒙古,陕西等地的民歌也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作为西北地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北民歌直接起源于民众原始形态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传播活动。悠久的历史、特殊的黄土地文化和歌咏者强烈的传情达意欲望,产生了西北民歌多层次、多效应的信息传播功能。探讨西北民歌产生的渊源、归纳其发展过程中生发出来的丰富的信息传播内容、分析其现代信息传播的生命活力,不但可以挖掘西北民俗文化的精髓,向人们展示特殊的西北文化形象,而且有助于西北民歌在大众传媒时代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品牌》2015,(3)
在中国众多的优秀钢琴作品中,我们总是可以看到由陕北民歌改编而成的钢琴曲,比如说:《兰花花的故事》、《陕北民歌变奏曲》等都是家喻户晓由陕北民歌改编而成的优秀作品,几乎每个人都能随口唱上几句。伴随着文化全球性的趋势以及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不断走向世界,由陕北民歌改编而成的钢琴曲目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人们的欢迎。因此,本论文主要从陕北民歌与钢琴音乐之间的相互关系、陕北民歌在钢琴曲目表演中的特色并且通过相关由陕北民歌改编而成的钢琴曲目的研究,探索和理解由陕北民歌改编而成的钢琴作品的独特风格和艺术特征,目的在于更好的促进民族音乐与西洋乐器的融合,并且对我今后的钢琴演奏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磁河发源于灵寿县草房子村西北,清嘉庆六年(1801年),磁河因淤塞,在正定县陈家町改道流入木刀沟,原磁河故道逐渐退化成一条排涝河道,即为现在的老磁河。  相似文献   

8.
汪玥月 《消费导刊》2014,(9):203-204
江西民歌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承载了赣鄱地区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劳作文明,是江西人民生活和情感的音乐化再现。如何把江西民歌推向世界,民歌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刘杨 《中国报业》2016,(24):29-30
义诺彝族民歌流传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义诺土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由于居住地封闭,地域性、民族性等特征,使得外界对义诺彝族民歌了解甚少。加强对义诺彝族民歌的保护并进行文化品牌创建,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和少数民族地区稳定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糖烟酒周刊》2006,(34):108-108
宋河始于春秋,盛于隋唐,传承了3600年的酿酒文化。宋河粮液产自我国著名的传统酒乡——道家鼻祖老子李耳的诞生地及道教文化的发祥地一河南省鹿邑县枣集镇。来河酒业设厂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其前身是有数百年酿造历史的民间作坊,后经过连续4期扩建、技改工程。目前已形成中原最大,全国雄踞前5位的专业化,现代化的优质白酒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1.
安徽民间音乐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当涂民歌和巢湖民歌,本文选取的时间段是从2001年-2011年,通过对CNKI全文数据库中的相关论文进行整理,进而使学者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民间音乐。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由于受"欧洲文化中心论"的影响,音乐教学园地普遍以"西乐为雅,中乐为俗"。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当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普遍存在民族音乐教育缺失、大学生民族音乐素养薄弱的重要问题。作为民族音乐教育基础课程的民歌鉴赏课更是处于备受冷落的地位。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民歌课艺术实践与参与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民歌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及各种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的旋律自由洒脱;歌声悲壮豪迈、慷慨低回,却又很优美和动听;歌词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情感朴实、爱憎分明,能够使人亢备,是充满哲理、能雅俗共赏的词句与诗歌.它记录着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故事和土家族的发展历程,再现着土家族的历史文化、民间艺术和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14.
《品牌》2014,(6)
本文对海南三亚的崖州民歌进行了探讨,对其地域历史和民歌的体裁、演唱风格及形式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叙述。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浅解"左权民歌"、"左权小花戏",追溯"左权民歌"、"左权小花戏"的源流和价值,并进一步探索 "左权民歌""左权小花戏"的现状和未来.  相似文献   

16.
郑星华  俸邦彦 《中国市场》2008,(44):158-160
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探索中的一个热点,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歌教育在艺术教育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位置。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需要民歌教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需要民歌教育。  相似文献   

17.
赤水河败笔     
赤水河不去深入挖掘赤水河背后悠久的历史文化,而是以时尚的、前卫的、流行的娱乐文化作为品牌的支撑点。这是典型的外行做法。  相似文献   

18.
崖州民歌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文章通过分析崖州民歌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条件和意义,提出崖州民歌的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9.
《商》2015,(52)
丹河流域东侧支流在今高平市内主要是大小东仓河,东仓河几乎贯穿高平市南北,然而在清代以前的史料中极少或者并未出现有关东仓河的记载,与丹河西侧的长平水形成鲜明的对比。本文通过文献考证证明东仓河在历史记载中的缺失,并分析得出其中原因,最后将东仓河作为历史时期的流域文化的弱势方看待,此类文化同样值得我们去关注。  相似文献   

20.
《商》2015,(8)
《十送红军》是由江西民歌《送郎歌》改编而来的革命歌曲。这首歌后来被选作电视剧《长征》的主题曲,也是由于它悠扬而凄婉的旋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情景交融,更能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笔者通过搜集和查阅《十送红军》的相关资料和视频,对江西民歌《十送红军》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以及演唱技巧有了很深的了解,受益很多。本人研究《十送红军》的目的是想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学习中,发扬红色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