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马宏侃 《发展》2007,(11):78-80
这几年政府对房地产宏观调控接连不断,出台的政策也不少.但是,为什么房地产市场需要连年宏观调控?而且越是宏观调控,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越快、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越多、房价越是高涨或飚升.  相似文献   

2.
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房价持续走高.随着"国八条"、"国六条"的出台,还是没能抑制商品房价的增长,而2006年年末广州市政府出台的"双限双竞"房地产开发政策会不会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有影响呢?房地产开发企业如何去应对该政策的出台,来调整自身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发展》2013,(12):24-26
2013年上半年,我国房地产投资增速较为平稳,市场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仍然旺盛,房价上涨压力继续增大。新开工面积、土地购置面积等先行指标增速均出现下滑。近期的政策目标是完善和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同时,统筹兼顾住房的居住本质、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等多方因素,着手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杨光鉴 《唐山经济》2009,(11):35-36
房地产开发作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中央及地方政府连续出台了多项鼓励住房消费、活跃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进入10份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回升,房地产投资、商品房新开工及销售面积、土地成交量等各项指标皆呈上升态势。与此同时,房价的持续攀升,普通居民购买力显现不足,购房者的观望情绪有所抬头。  相似文献   

5.
卢荣  李元旭 《上海经济》2006,(11):59-61
近年来,国家为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政策主要集中在紧缩“银根”和“地根”两方面。目前房地产开发资金主要依赖银行贷款,房地产金融体系积累了大量的风险。2006年入夏以来,一系列关乎房地产的资本神话开始破灭,上海圣力数码广场资金链的断裂、顺驰地产神话的终结、钱江系从重庆房地产市场大撤退,以及豪森公寓、盛鑫嘉园的假按揭等,都表明国内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陋相开始显露。这些现象所揭示的,是国内房地产金融体系面对宏观调控、信贷紧缩体现出的脆弱性与先天缺陷。  相似文献   

6.
2003房地产:理性之年莫忘高速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 《西部论丛》2003,(3):54-54
也许是对不绝于耳的中国房地产发展“泡沫论”的回应,有关部门提出2003年为中国房地产发展的理性之年。 问题是如何理解“理性之年”。笔者的看法,最关键的是要理性地判断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情况,其次是要理性地制定调控政策。 从1997年中国出现通货紧缩的趋势起,笔者就一直密切地关注着中国房地产的变化。很简单,除非房地产和汽车消费启动,中国经济将很难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 由于房改、消费信贷以及地改政策的推出,企盼已久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终于在1999年徐徐启动并日渐红火。中国房地产增长的一个大周期有望开始。一是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在7000—8000美元以下,房地产将始终保  相似文献   

7.
肇始于2009年底的本轮抑制性房地产政策调控,可以说是史上最为严厉的紧缩性措施。纵观十几年房地产市场化改革和发展历程,兼与政策及调控相伴而行,而本轮以限购为着力点的政策调控主要针对于房价的过快上涨,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厘清房地产业的现实生存状况,探究内在发生机理,跟踪房地产业新变化和趋势,将有助于正确判断房地产业的转型轨迹,重构房地产业的发展战略。房地产市场转向的形势判断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转向,这是对目前房地产整体市场做出的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8.
靠城镇化和棚户区改造能够挽回房地产市场颓势吗?2015年1月-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10.4%,2014年增速为10.5%;1月-2月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7.7%;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6.3%,销售额下降15.8%。多年来,房地产一直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且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伴随着房地产投资的不断下滑,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鉴于此,3月30日,多部委齐出重拳调整房地产相关政策,将前期市场对于二套房首付比例下调和二手房营业税  相似文献   

9.
曹燕 《改革与开放》2012,(15):11-13
2012年,国家仍然以稳定和严格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为总基调,但随着经济不景气部分地区房地产政策出现一些预调微调,常州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一些苗头性的趋势.为了解当前常州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近期,我们对辖区内房地产市场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0.
预期是影响房地产市场波动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变化及市场预期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总结了影响市场预期的主要因素,并针对"稳预期"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邓郁松 《中国发展评论》2010,(2):38-43,133-140
一、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的基本判断1.销量快速增长,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2008年12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房地产市场销量大幅下降的情况,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在信贷、税费等方面实行鼓励住房消费的政策。政策实施一年来,效果十分显著,200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937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2.1%。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是我国进入新一轮宏观调控后,针对过热的房地产业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最多和力度最大的一年。中央政府通过房地产开发政策调整、土地出让政策调控、外资购房政策严控、房地产金融适时紧缩和房地产税收的不断规范,使我国的房地产业开始从快速增长期进入理性发展期,在房地产价格逐步趋于合理、房地产投资增速开始下降、开发商建房告别暴利时代、投资投机分批撤离住房市场和消费购房以改善居住为主的情况下,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开始对和谐社会的建立起到支持和促进作用。然而,全国仍有部分省市房价继续上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08年11月底,全国的房地产市场,除了房价还有小幅上升之外.无论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开工面积、销售面积还是销售金额等都出现了较大幅度回落,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房地产销售。就目前房地产市场政策及房地产市场转变情况来看,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以投资为主导的市场向以居民消费为主导的市场的转变.这必然导致房地产市场价格调整,并将使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一个持续而缓慢的下跌周期.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城市房地产现状 近几年我国政府针对房地产市场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2005年5月9日出台"国八条";2006年5月17日出台"国六条";2007年1月起正式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征收30%-60%不等的土地增值税.然而,房价在政府的调控下仍然持续上涨.  相似文献   

15.
宋志勇 《特区经济》2009,(7):287-289
2008年,政府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经历了从紧、地方政府公开救市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中央文件出台等。其间,对于国家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争议较多,甚至形成了两种相反的观点,即"打压论"和"救市论"。本文借鉴房地产经济周期理论,分析了我国房地产经济周期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当前房地产宏观调控的一些建议和政策。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及房地产开发业是我国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国家重点关注的产业,近年来受国家的市场调控政策、市场饱和度、国际、国内的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房地产开发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复杂。为了房地产开发企业能够健康长久地发展,建立一套健全、高效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尤为重要。文章结合诸多房地产开发案例,分析在房地产开发行业存在风险及现阶段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普遍存在的漏洞,探讨如何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典型的政策市场,调控政策的出台对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和价量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价格一直在持续上升,尤其在2007年之后,房地产价格更是开始快速增长。从2008年起,政府针对房地产进行了大量调控,"国五条"的出台成为市场热议的对象。"国五条"的出台对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没有完全发挥其最初的期待效果。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全省房地产联网直报工作在各级统计部门,特别是在房地产食业的积极配合下网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分析、判断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趋势,制定房地产开发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借此机会,我代表安徽省统计局对全体与会代表表示真诚的感谢。  相似文献   

19.
一般来说,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市场经济波动的影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风险问题。再加上"营改增"政策的不断实施,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的税收负担严重加剧。面对此种情况,唯有强化增值税的税收筹划,才能够有效防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风险问题。文章主要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入手,提出相关优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0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态势如何 ,这是大家十分关注的。笔者认为 ,其市场的主旋律为控制开发、消化空置、盘活存量、激发消费。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和分析。既是考验亦是机遇前些年非正常的房地产开发所产生的“虚热”严重背离了房地产市场的客观规律 ,从而导致了商品房市场出现空置现象。1998年以来 ,当住宅产业被当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 ,实物性福利分房被取消的信息和政策出台后 ,房地产业景气指数回升 ,这种购房消费的背后实际上是公款为主要消费的支撑。一些单位急于搭乘实物福利分房的末班车 ,出钱购房再无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