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本文首先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然后以赣州市为例,从实证的角度量化分析赣州市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发展的经济效应,其中包括增长效应和收入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赣州市财政支农支出的方向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理论上梳理了财政支农支出、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传导机制,并选取中国30个省域2008—2020年的面板数据,以索洛余值法测度农业科技进步率,构建基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全国整体还是东部、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均具有正向作用,且对于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2)农业科技进步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财政支农支出通过农业科技进步的中介效应促进了农业经济增长。(3)农业科技进步对财政支农支出驱动农业经济增长具有单门槛效应。当农业科技进步跨过门槛值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推动效果更强。基于研究结果,本文从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力度,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重视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科技进步的协调发展等角度提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 GDP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需要财政的支持。该文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选取山西省1980~2010年农业经济和财政数据,对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GDP增长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财政支农支出对山西农业GDP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635,从财政支农支出的结构看,各项支出对农业GDP的作用差异显著,说明财政支农支出构成有待进一步优化;基于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了促进山西农业经济增长的财政支农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利用多元协整方程对1980-2006年我国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及构成与农业产出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财政支农支出确实能够促进农业产出增长,但存在支出总量不足的问题;从财政支农支出的结构采看,各项支出对农业产出的作用差异显著,说明财政支农支出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基于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四川财政支农支出比重下降,农民税负增加的状况表明,财政因素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负面影响显。农业的弱质性和我国农村发展的现实,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尤其是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探索多种增加农业投入的新形式,改革乡镇财政体制,切实提高财政因素在增加农民收入中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财政支农支出是甘肃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推动力.当财政对农业每增加1%的投入,农民人均收入将增加148.8元;甘肃省财政农业支出项目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的顺序依次为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部门事业费、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农业的发展更加需要政府财政的扶持,那么作为支撑农业发展的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技术效率的提高是否存在着积极影响?本文使用中国31省市的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对数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实证分析了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和地区差异对中国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中国农业技术效率的变化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技术效率的差异.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中国农业生产存在显著的效率损失,主要来自技术效率损失,但从中国农业技术效率的变化趋势看,中国农业技术效率年均增长3.4%,以现有的技术水平和不变的投入要素,如果消除技术效率损失达到前沿生产面,农业生产总值还可以增加55.22%,提升的空间还很大;进一步分析出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发展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弹性系数为0.272,即地方财政支农支出每增加1%,农业技术效率增加27.2%,增加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可提高农业技术效率;同时中国农业技术效率与经济地理条件相关性很大,农业技术效率因区域差别.呈现出显著性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农业技术效率显著高于经济落后地区,其中东部地区农业技术效率远高于全国水平及中西部地区.为缩小区域间农业技术效率差距,建议各地政府应适当调整财政支农支出水平,提高中西部地方财政农业科技支出.  相似文献   

8.
财政支持是解决农业发展资金问题的关键,本文通过对财政支农的两个主要指标与代表农业经济增长的农业总产值进行基于时间序列的参数回归分析,发现了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并证实了财政支农支出主要指标与农业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发现支农支出对农业增长的效果明显,为进一步的惠农富农利农政策措施的落实起到有的放矢的论证.  相似文献   

9.
财政支农政策与中国农业增长:因果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104,自引:4,他引:104  
本文在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验证财政支农支出增长和农业产出增长之间关系的基础上 ,运用生产函数测定财政支农各类支出的边际产出效应 ,并从财政支农政策制定和执行两方面探讨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偏差的原因。主要的研究结论是 :农业公共产品投入不足极大地制约着中国农业可持续增长的潜力 ;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支农资源的配置效率 ,必须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适度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压缩农业事业费支出 ,并在政策层面上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财政支农支出的最优规模及其实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无论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农业自身的弱质性特点和农业外部环境等各方面因素来看,财政支农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对于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财政支农支出规模的大小是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本文对中国财政支农支出的边际产出给予了判断,估计出了中国财政支农支出的最优规模大约为农业GDP的47.2%;进而考虑实际工作中财政支农支出规模的刚性约束,建立了最优取向的增长模型,对2006—2020年财政支农支出总量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财政支农支出的最优规模具有较强的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是这几年人们议论较多的话题,而且人们似乎已经达成了以上的共识。然而,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以多大规模为宜?财政资金投入农业的哪些领域、投入哪些地区的农业效果最佳?对于这些问题,人们关注得还不够。何振国以“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边际产出为l时,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为最优”为判断依据,测算出这个最优规模应当是农业增加值的47.2%。显然,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增加值的比例大大低于这个最优规模。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当年全国GDP和上年财政支农支出水平对当年财政支农支出增长有明…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文章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利用时间序列考察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2007—2020年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粮食总产量等因素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实证模型,检验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结构的影响,其中财政支农支出划分政府投资性、消费性和转移性支出三类。实证研究发现: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对农村居民消费均具有挤入效应,其中政府投资性和转移性支出挤入效果明显,而消费性支出对需求拉动作用有限;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看,由于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对消费具有不同的传导机制,因此其消费结构挤入效果不同。从区域视角看,由于区域差距、政府投资力度以及居民消费偏好不同,不同区域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遵义市2001-2006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遵义市12个县(市)开展以"四在农家"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活动以及相关的制度改革和财政支出对于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研究表明,新农村建设及相关制度改革和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增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基础教育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等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不明显,提高县级财政的自给率对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很强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一、改革、完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是加强支农资金管理亟需解决的问题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是国家财政为了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关于农业发展的方针、政策而预算安排的财政专项支出,是财政支农总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增加,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支农专项的增设或各支农专项资金量的增加,即在维持正常经费增长的情况下,使专项支农支出不断增加,占农业总投入的比重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财政政策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财政政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财政支农支出。本文主要研究财政政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在研究广东省财政支农支出的资金规模、资金结构的基础上分析财政支农问题,并基于财政政策对农业发展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发展有正向的影响。最后,结合广东省农业发展的新态势提出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疆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新疆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78~2008年间,新疆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两者之间相关性并不显著。因此,促进新疆农业经济增长,就必须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建立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财政投资对经济的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1986—2006年农业财政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以支农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农村救济费和农业科研投资为代表的农业财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有稳定的协整关系。尤其是农业科研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作用显著、滞后期短,发挥作用持续时间长,但其整体投资不足,有向基建投资转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2001~2009年我国农民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重点探讨了财政支农支出的作用。研究表明,样本期间财政支农资金占比严重偏低、管理效率低下限制了财政政策对农民收入份额增长作用的发挥。样本期间我国农民收入份额下降了9.33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是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农产品生产价格变动,两者合计解释了农民收入份额下降的88.01%。导致我国农民收入份额下降的因素还有城市化和土地出让金的增长,而农村教育、农村贷款占比和农村投资率则提高了农民收入份额。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甘肃省农业财政支农资金中生产性支出、非生产性支出与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的统计数据为基础,以多变量的VAR系统为框架,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并进行了Granger非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农业经济增长引起了生产性支出的增长,而财政支农中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的增长均未明显拉动农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