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研究世界地质公园发展及公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必要性的基础上,依据可持续发展与GIS理论,设计了"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九大数据库和五大功能子系统。九大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自然旅游资源信息数据库、人文旅游资源信息数据库、地图与遥感影像信息数据库、旅游景区景点信息数据库、旅游服务设施信息数据库、交通网络信息数据库、景区规划信息数据库;五大功能子系统包括旅游信息查询与检索系统、旅游数据处理与管理系统、旅游信息制图系统、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分析系统、旅游产品的制作与显示系统等。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系统的旅游区研究--以武功山风景旅游区为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何华春  石军南 《经济地理》2003,23(6):840-843,853
以江西省安福县武功山风景旅游区为例,探讨了基于GIS技术的旅游景区信息系统实现的技术路线、组成、结构。通过对研究区定性和定量研究,在MapInfo软件支持下,以VB、MapBaic和MapX控件相结合,研制景区旅游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可对武功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进行查询、统计、分析,并提供各景点之间最短路径计算及相应的图文资料。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地统计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工具,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探讨了河南省175个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结构,分析了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区域分布均衡性很低,区域间差异较大,高密度区域为开封、洛阳地区;②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呈现空间不平衡的特征,符合河南省旅游资源“弓箭式”的战略发展布局;③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受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景区地域组合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及其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毛一J岗  宋金平  于伟 《经济地理》2011,31(8):1381-1386
北京市自2001年认定首批A级旅游景区以来,其发展势头在空间上已呈现出一定的分布结构和演化规律。通过GIS空间分析发现,当前北京市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城区和远郊区密集、近郊区稀疏的"哑铃结构",这种结构主要受资源和市场两大因素共同驱动;通过对不同阶段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变化,进一步揭示北京市A级旅游景区具有沿交通干道演化、沿重要水系与公共绿地演化和沿旅游集散中心与集散镇演化的规律,这些规律表明,资源本底、水系和公共绿地条件、交通与基础设施条件在A级旅游景区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数字足迹的游客时空行为特征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京市为例,以网络游记为基本数据源,提出了旅游数字足迹结构化表达和建库方法,并结合文本分析和GIS时空间分析方法,从旅游形象、游客行为时序变异及空间格局等方面分析了南京游客时空行为特征。结果显示:(1)"历史"可作为南京旅游形象整体认知,且受气温和假期因素影响游客多选择在春夏季出游;(2)到访南京旅游景区空间最邻近指数为0.48,核心城区成为到访景区、游客聚集区域;(3)到访南京旅游轨迹空间上表现为由核心城区向外辐射,旅游流空间结构则以夫子庙为核心逐级向外展开。在此基础上,从旅游景区形象提升、旅游景区游客容量控制、旅游市场营销等方面探讨了南京旅游发展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6.
旅游景区经营权出让中旅游景区价值与经营权价格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旅游景区价值的理论探讨,提出旅游景区价值是指旅游景区能够满足旅游者旅游需求功能的货币衡量,并明确了旅游景区价值体系.通过对旅游经营权的讨论,划分了旅游景区资源经营权和功能经营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不同价值立场的旅游景区经营权价格评估模型.对旅游景区经营权出让中旅游景区价值和经营权价格的冲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科学编制旅游景区规划、加强规划执行监督,开展旅游景区价值评估工作和合理评估旅游景区经营权价格等协调办法.  相似文献   

7.
韩洁  宋保平 《经济地理》2014,(11):166-172
选取陕西省为研究区域,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空间计量地理方法,对区域水利风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结构性、均衡性和组合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陕西省水利旅游空间结构体系。结果表明:水利风景区呈弱凝聚分布态势;空间分布均衡性差,主要分布于关中和陕南,集中在宝鸡、西安、商洛等市;空间分布高密度区域为关中渭河流域,低密度地区为陕北风沙草滩区;空间上呈现两大两小"带状"分布特征;空间体系构成要素包括87处潜力型景区、9处增长型景区、四大水利旅游发展板块、三级水利旅游发展节点和轴线。  相似文献   

8.
景区的旅游品质对于旅游景区塑造良好的市场形象、创造在旅客心目中的美好印象、提高景区的竞争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太行大峡谷旅游景区旅游品质的一系列分析,指出太行大峡谷风景区旅游品质的不足,为提升太行大峡谷风景区旅游品质整合提供合理建议,试图为我国旅游景区的建设和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探寻一条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旅游景区游客数量调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健华  余建辉 《技术经济》2007,26(2):110-114
一些热门旅游景区在旅游旺季往往人满为患,如何科学合理的调控游客数量是旅游景区非常棘手的一个难题。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景区目前已经采用的各种游客数量调控技术,并从多个角度对它们进行分析和比较,最后对旅游景区如何合理使用这些调控技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格局及空间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从类型、密度、关联及均衡性等方面对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上为典型的集聚型分布,分布密度总体呈现"东北多,西南少"的半包圆型分布格局,主要集中于长沙、株洲、湘潭3市周边。②A级旅游景区具有明显分形特征,且分形结构复杂,在自组织演化过程中围绕交通、城市等地理要素展开,京港澳、长张、杭瑞、沪昆等主要交通干线及城市周边是A级景区的主要聚集区,且具有明显的等级性。③A级旅游景区发展较为活跃,热点区和冷点区空间差异明显,在省域层面表现出显著的"块状"分布特征。④随着景区级别由高往低,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呈现由东北向西南转移的趋势,展现为由点状到带状再到点面结合的空间分布规律。⑤旅游资源禀赋、地形地貌、湖泊水系等是影响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内在因素,而社会经济水平、交通条件、人口分布等是重要的外在推手,对其空间分布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旅游和环境管理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可持续旅游和环境管理的关系入手,回顾了国内外可持续旅游和环境管理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分析了旅游目的地环境管理的基本特征,确立了以可持续旅游为目标的旅游目的地环境管理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将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管理按照时间顺序划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不同阶段,使之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福建省旅游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陈菁 《经济地理》2002,22(1):120-123
本文介绍了以GIS技术为基础平台,采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管理技术,对福建省旅游活动的信息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计算和图形处理显示,以图文、声像形式综合展示系统处理信息结果,为福建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土壤及相关要素的数字化是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将GIS、空间插值等技术应用到以县域为单元的土壤质量调查,建立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调查成果图和八种土地适宜性评价图及属性数据库,从而为土地适宜性评价构筑了土地信息化平台。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从经济、产业、地形及关联性等方面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旅游—经济—环境三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对旅游—经济—环境耦合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其中旅游系统是调节中枢,经济系统是资金保障,环境系统是发展基础,三子系统互相牵制,互相驱动。(2)2007—2016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逐渐演变为中部渐弱,第三梯队城市由西部向东部转移的空间分布格局。(3)根据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解析三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特征:环境子系统发展综合效益基本以中部为界,东部沿海整体上优于西部地区;经济子系统发展综合效益呈现以广州、深圳为圆心,同心圆辐散式分布且辐射作用向外逐渐变弱的特征;旅游子系统发展综合效益北高南低,随时间推移表现出东部渐强、西部渐弱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5.
A GIS-based approach was designed to spatially estimate direct us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o map results for a case study at county scale. The approach highlights the use of GIS to collect data, perform spatial analysis, and map economic values of ecosystem services. Three key steps of spatial valuation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forest products, and tourism services were illustrated in the GIS-based technical framework. We applied this approach to the Tiantai County (1423.8 km2) in Zhejiang province of southeast China. Selected components of natural products and tourism services in the case area were mapped as data layers in GIS, with each layer containing monetary values for every 25 m cell. The total direct us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was estimated in RMB to be approximately 538 million Yuan in 2005 (Chinese currency, 8.2 Yuan = US$1), of which agricultural products, forest products and tourism services accounted for 65%, 30% and 5%, respectively. The critical areas for management purpose were identified depending on the heterogeneity of direct use services learned from the case study. The spatially explicit measures provide a mechanism for incorporating spatial context into ecosystem services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present GIS-based approach and case study, the sugges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local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eco-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were extensively discussed. The work was expected to highlight research avenues to advance the ecosystem services framework as an operational basis for regional ecosystem-based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6.
According to the data from the 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and investig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GB/T 18972-2003) in Hami region, the abundance, quality and dimensional distribution of the tourism resources in Hami region were evaluated based on GIS mapping technology.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n the tourism resources in Hami region are described as follows: there are rich tourism resources categories; the quality of tourism resources is ordinary; the resources distribute equably; the number of the historical resources is much more than the natural resources,but the 1atter still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developing. All the results of the evaluation can provide important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乡村生活、乡村民俗和田园风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正逐渐从单一型向融观光、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环境问题已对乡村旅游开发地区的持续发展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本文分析了对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实施旅游环境保护控制的必要性,提出了有效的环境保护控制措施,以期更好地发挥旅游产业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别对国内外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与应用的相关研究领域以及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趋势进行综述,并对我国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科学有效地衡量和评价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推动我国城市群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今后区域旅游发展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主要研究了实施瑞丽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资源特征、旅游资源结构层次及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瑞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及建议。认为瑞丽应该在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扩大宣传、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注重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和建立旅游地理信息系统方面多做工作。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urban population of tourism practitioners'perceptions of economic,environmental,and social impacts on cultural,convention,and sport tourism may have in Haikou and Sanya,Hainan,China the study uses a modified Urban Tourism Impact (UTI) to examine economic,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perceived impacts.Analysis of the data includes testing three models of structur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ourism impacts and support for development in each of the tourism market sub-divisions through a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the positive economic impacts consistently exert influence on predicting support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in all three models.However,the social impacts play a greater explanatory role with all three market segment,the negative environmental impacts play a role in determining support for .sport tourism only.Dif ferences have been found with those with a higher education level in predictmg support for cultural tourism,but not Convention or sport tour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