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日.由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国高新区协会主办,兰州高新区承办的“2009年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讨会暨国家高新区(兰州)创新发展高层论坛”在兰州举行。  相似文献   

2.
国家高新区二十年发展,第一个十年是初创发展的十年,第二个十年是“二次创业”的十年。未来十年将是“创新驱动、战略提升”的十年。如果说“二次创业”的核心是国家高新区在发展模式上实施“五个转变”,努力提升园区自主创新能力;那么“创新驱动、战略提升”的核心就是国家高新区要在发展路径上推进”四个跨越”,努力提升园区科学发展水平。“创新驱动、战略提升”是新时期国家高新区发展的总体战略。创新是高新区发展永恒的主题,也是高新区持续不竭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3.
2006年是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高新区十五周年,也是科技部实施“十一五”计划的起始年。在过去的一年里,53个国家高新区(此文数据截止于2006年底,故宁波国家高新区并未统计入内)高举火炬旗帜,按照“四位一体”的战略定位和“五个转变”的要求,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组织创新,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快了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步伐,  相似文献   

4.
“谈战略没有新思路不行,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的研究,就是要站在改革开放的前列,站在历史新的战略高度进行超前部署!”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中国高新区协会理事长张景安在“2009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讨会暨国家高新区(兰州)创新发展高层论坛”上,作了题为《创新文化与高新区发展战略》的演讲,他指出,高新区是高度文明的象征,经过近20年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开放高地和改革高地,是新时期赋予国家高新区的新使命新要求。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国家高新区发展模式,构建“一区引领、数核驱动、多园协同”的“一区数核多园”新发展格局,推动形成国家高新区的园区圈层、创新圈层和区域圈层,探索新时代国家高新区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以国家高新区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6.
2013年,国家高新区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提升国家高新区的创新能力,以“创新驱动、内生发展”为主线,以“一个行动,两项工程”为重要抓手,发挥国家高新区在经济增长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出一套依靠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增长模式,逐渐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引领.  相似文献   

7.
贵阳国家高新区是我国第一批成立的同家级高新区。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积累了一定的产业基础,集聚了一批创新资源,引进和培育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但是与国内一流冈区和先进园区相比较,在产业总量规模、产业服务环境、创新资源集聚、园区开发模式等方面还存在差距。笔者从以下三个角度提出一些建议: 一、在发展模式上鼓励“双轮驱动”。即通过“大招商、大孵化”的模式解决“总量规模和结构效率”提升的双重使命  相似文献   

8.
2004年国家高新区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是国家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二次创业”,实现新跨跃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中,53个国家高新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在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推动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继续取得重要进展。让我们一起聚焦2004年高新区发展,领略高新区建设用劳动和汗水创造的新业绩。  相似文献   

9.
1988年,我国开始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起,国务院先后批准了53个国家级高新区,并颁布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十余年来,国家高新区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体制创新、成果转化和优化经济结构、凝聚人才和提供创业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引导科技第一生产力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鼓励科技创新与创业,走有中国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之路的重要示范基地,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十五”期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旗帜,积极推进技术、体制和环境创新,在长春会议上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决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创新纲要),对高新区的“二次创业”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高新区步入了以二次创业为标志的崭新发展阶段,为高新区在十五期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刊 讯9月15日,第九届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联席会议在宝鸡召开。来自国家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全国88个国家高新区的领导和代表200余人齐聚宝鸡.共同商讨如何推动“十二五”规划和新时期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战略提升行动的实施,努力将国家高新区建设成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动力平台、创新驱动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域。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批准湘潭高新区为国家高新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3月18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同意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国函[2009]30号),湘潭高新区正式成为全国第55个国家高新区。这意味着湘潭自主创新的“引擎”成功升级,标志着湘潭高新区的发展被纳入了国家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正迈入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新常态、新机遇、新挑战,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主动对接“一带一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布局,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当好创新驱动发展的先锋;认真实施“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工程”,努力发挥好国家高新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3.
国家科技部与北京大学共建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院”日前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成立,院长由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教授担任。 今后五到十年,高新区将进入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培养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任务的二次创业阶段。该研究院将整合资源,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影响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从战略的高度、在全局上指导全国高新区的“二次创业”,成为服务于全国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2012,(19):17-17
6月16日,贵阳国家高新区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住投·美乐汇项目招商启动暨主力商家人驻签约仪式在贵阳举行。这是高新区实施“产城互动”发展模式的第一个产业配套综合体项目。  相似文献   

15.
战略研究是一项智力活动,而创新必须以智力作为支撑。因此,“创新”是“战略研究”里的题中应有之义。那么,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着力点又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新区》2013,(10):42-50
2012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会胜利召开,国家高新区在系统地总结20年来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紧密围绕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与“创建创新型国家”的新时期战略部署,继续把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重点抓手,坚持走“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的发展道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逐渐成为同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构成。一、国家高新区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增长  相似文献   

17.
经过十三年的蓬勃发展,国家高新区内已成长起一批有竞争力,有创新活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对国家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发展形势面前,国家高新区提出了“二次创业”,这一内容不仅有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创新发展,还有政策和发展环境的创新举措。这是关系到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与壮大,关系到国家高新区对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关系到支撑发展的政策环境,生活环境迈上新台阶的大事。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可持续成长的环境,是新的历史时期国家高新区首要考虑的问题。加入WTO后,高新技术企业加快了产业化,国际化,商品化的发展进程,为适应这一快速变化的形势发展,国家高新区也面积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速度,密切结合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现实问题,研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需求,创造一个管理科学,发展合理,实用可行的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问题,积极推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一个优裕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8.
刘鹰 《中国高新区》2013,(7):124-129
当前,国家高新区正迈入以创新驱动、战略提升为特征的崭新阶段。实施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体现着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意志,关乎国家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太原高新区如何应对新挑战和新机遇,突破发展的路径依赖和现实瓶颈,持续保持创新力和竞争力,唯有引入新思维和新方法,进一步加快变革与创新,探索出一条资源型经济转型背景下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9月的无锡,秋风送爽,丹桂飘香。29日,美丽的锡城迎来了“2006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无锡新区创新发展论坛”这一盛会,来自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国高新区协会、30多个国家级高新区以及高校研究机构的代表,共9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20.
国家高新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有效集聚和整合了各种创新资源,正在成为我国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但是,为突破现有的体制束缚,解决我国转轨中高新区面临的诸多问题,推进高新区的“二次创业”,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新区立法,完善高新区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为高新区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完善的法制保障,促进高新区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