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农业灾害史料灾度等级量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卜风贤 《中国农史》1996,15(4):38-46
农业灾害史料的等级量化是进行农业灾害史研究的一项前提性、关键性的工作。以往的研究者从各自的目的出发.人为地规定了各种灾害史料等级量化的办法,异说纷呈,莫衷一是。本文首次从灾害学的角度入手,将灾度概念及其计量方法引入农业灾害史研究领域,在纷繁复杂的灾害史料中找出灾情信息与灾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解决了困扰灾害学界、农史学界的一大难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灾害等级量化办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我国15个省份50个区县的524户农户的入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来分析农户对农业灾害赔偿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以及农户对农业灾害的认识和行为。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农业灾害赔偿总体持肯定态度,政府灾前的预防宣传与灾后救济服务越到位,则农户对农业灾害赔偿的满意度越高;性别、家庭年总收入、主要从事农业类型、所在地区灾害风险发生频率、有关部门对潜藏灾害的预防工作都非常显著地影响了农户对农业灾害赔偿的满意程度;农户受自然灾害风险的威胁越大,对农业减灾的需求越迫切和强烈,对农业灾害的赔偿越满意。  相似文献   

3.
研究农业气象灾害与农业生产的相关关系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利用1991至2012年间全国农业气象灾害和粮食生产数据,分析了旱灾、水灾两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探讨了不同种类灾害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对气象灾害受灾成灾面积与粮食单产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灾面积呈下降趋势,且水灾受灾面积与旱灾受灾面积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反向变动特征;成灾面积虽也呈下降趋势,但水灾成灾面积与旱灾成灾面积逐渐呈现出同步波动趋势;农业水旱灾害呈明显周期性波动,且干旱致灾强度的年际波动较大;谷物单产与水旱灾害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等指标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再响集结号     
农业抗击2008年新春这场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工作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安排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和重建工作,对恢复农业生产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应、保障灾区农民生计、保障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实现极为重要。为此,农业部号召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再接再厉,迅速行动,全面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恢复重建的各项部署,立即掀起农业灾后恢复重建热潮,灾后重建的“集结号”将在南中国大地上奏响。  相似文献   

5.
风暴潮灾害综合损失等级划分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风暴潮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需要进行灾害损失评估并确定灾害损失等级。论文应用计量经济学中的联立方程模型,综合考虑灾害损失性特征和承灾体脆弱性特征,建立经济损失等级和人口损失等级的联立方程组,对1998~2009年风暴潮灾害数据进行拟合和验证。参数估计及检验结果显示,直接经济损失、地区经济密度与风暴潮的经济损失等级存在正相关关系,受灾人口数、人口密度与风暴潮的人口损失等级存在正相关关系,经济密度与人口损失等级呈负相关关系。论文认为,在综合损失等级划分依据和标准下提出的微灾、小灾、中灾、重灾、巨灾五个等级可较为准确地刻画风暴潮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钦州市旱涝灾害发生频率高且灾情惨重;1950~2001年旱涝灾害发生有周期缩短和时空的影响不均衡等特征;主要的致灾因子有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气候异常、防灾减灾体系脆弱以及人口与社会财富集聚体的增多和集中等。  相似文献   

7.
一、热作产业抗灾救灾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今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热作产业带米了严重的损失,受灾范围广、强度大、时间长,为历史罕见。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大热作产业主管部门和农场职工、农民群众迅速行动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抗灾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已由应急抗灾救灾转入农业灾后恢复重建阶段。由于灾害的后续影响还在持续,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8.
试点缘起淮安市地处江苏省北部中心地域,淮河下游,农业人口占70%。作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淮安市,是农业灾害多发地区。据气象资料显示,淮安市七年一大灾、四年一小灾。  相似文献   

9.
近日,银监会下发紧急通知,全面部署支持灾后重建和春耕备耕金融服务工作,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金融机构坚持支持春耕备耕与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相结合,坚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和防范信贷风险相结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面做好对灾后重建和春耕备耕的金融服务工作,全力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0.
基于城市雨洪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属性特征,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3个方面构建城市雨洪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相应的分级标准。采用云模型与物元分析方法耦合建立了城市雨洪灾害风险评估的云物元模型,并对南京市2011—2016年的雨洪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得到历年南京市的雨洪灾害风险等级。结果表明,南京市夏季的城市雨洪灾害风险都处在较高的等级,且南京市遭受高风险等级的雨洪灾害的可能性也在逐年增加。从改善排水管网密度、加强雨水蓄存设施建设、降低城市不透水面积、加大市政防洪投入和提升城市雨洪应急处理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南京市雨洪灾害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海洋灾害经济损失的模糊测定——以风暴潮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慧  赵昕 《中国渔业经济》2009,27(4):105-110
本文以灾害经济学、海洋经济学为理论依据,在分析海洋灾害损失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海洋灾害——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价指标体系;以数量级为灾害损失定级标准,建立风暴潮灾害模糊灾度5级分类表,简化了现有的损失单一因子模糊灾度计算公式,并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对风暴潮灾害损失进行定级分类,给出了实用性较强的海洋灾害——风暴潮灾害损失等级模糊定级测度法。  相似文献   

12.
灾害频发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中的常态特征,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巨大灾难,"5·12"汶川大地震正是其中的典型.我国在"多难"的国情下如何建立有效的财政制度与政策成为"兴邦"之关键.为了积极应对灾害,最大程度上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需要构建起应灾性财政预警和响应机制,为了加强灾后重建工作,需要实现灾后重建资金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为了有效开展灾害预防工作,实现应灾预算的制度化,加强应灾资金的绩效审核和监督.  相似文献   

13.
从现实来看,仅2008年,我国先后经历了南方的冰雪灾害、四川汶川8.0级的特大地震灾害、南方的洪涝灾害等。这些都给整个社会的经济与生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众所周知,大多数的自然灾害最直接的受损者就是农业,关联损失者就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由于我国农业保险和巨灾保险滞后,灾后恢复重建基本上靠国家财政和民间捐助,对损害的补偿只能是低层次、小范围的,无法依据一种切实可行的体系来分担赔偿。《中国的减灾行动》第一次比较全面地探索了关于建立农业保险、巨灾保险和再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4.
刘高峰  宁思雨  王慧敏 《水利经济》2023,41(4):82-87, 101
为解决灾后重建资金在各产业间合理分配的问题,基于ARIO模型构建了灾后区域经济模拟模型,设置了均衡投入、高贡献产业优先、灾损弥补与高贡献产业优先相结合共3种重建资金分配方案,并以湖北省2016年洪灾为例,分析了重建资金分配对灾后区域经济恢复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经济从受到灾害冲击到恢复灾前平衡状态,历经生产骤减损失不断扩大、生产快速回到灾前生产水平、生产持续增加、生产回到灾前的平衡状态4个阶段; 灾后区域经济恢复时间与重建资金呈指数关系,随着重建资金投入的增加,灾后经济恢复时间不断减少,但减少的幅度逐渐降低;将重建资金首先用于弥补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后分配在对国民经济贡献较大的产业,能在保障民生的前提下提高灾后重建效率。  相似文献   

15.
周致元 《中国农史》2002,21(2):63-71
明代的灾蠲包括报灾、覆踏和蠲免等基本程序 ,只有皇帝和监国的太子有权下令灾蠲。明代灾蠲的频率随着制度的完善而提高。明初的灾蠲不轻易推行 ,但却常常将税粮全部免去。明代灾蠲的内容主要是粮草。弘治以后只免存留 ,不免起运。明中后期常常要免拖欠多年的税粮。弘治时定下了根据受灾程度确定蠲免份额的原则 ,是荒政史上的大事。明代对灾区实行的税粮改折主要在嘉靖和万历两朝发挥作用。改折的份额依据受灾的程度决定。灾蠲过程中有贪官横行 ;灾蠲的最大受益者是地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雷电致灾因子对农村地区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以期为加强农村地区雷电风险管理和应急处置提供技术依据。[方法]结合2013—2017年云南省近5年ADTD闪电定位监测数据和雷电灾害统计资料,分析云南省地闪活动时空分布特征,确定各地区雷电易发等级,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农村雷电致灾成因和灾害分布规律。[结果]地闪活动是影响农村雷电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近5年农村雷电灾害占总雷灾起数的40. 61%,损失类型表现为雷击导致的人身伤亡损失,主要分布在农田、树下、山坡及水域附近等野外空旷区域。[结论]农村雷电灾害与地闪活动的时空分布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还与孕灾环境、承灾体易损性紧密相关,通过完善农村地区防雷设施,加强防雷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实施农村防雷减灾示范工程等能够有效防御和减少农村雷灾损失。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域辽阔,是农业灾害频发的国度之一。农业巨灾给农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了巨大危害。在应对农业巨灾的过程中应大力发展保险行业,提高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水平。从实际状况来看,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很多情况下都是由农户自行承担费用或由政府部门进行灾后救济。在这种情况下针对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展开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本文中,笔者从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水平的政策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农业灾害风险展开评价,为防灾减灾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理论参考,将有利于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基于引起湖南省农业灾害风险的旱灾、水灾、风雹灾、病虫害和霜冻5个主导因子,分别分析2009—2016年各主导因子的受灾率和成灾率变化趋势,并通过受灾率、成灾率、灾害脆弱度、灾害经济损失所占比重和因灾缺粮人口所占比重5项指标构建农业灾害风险评价模型,整体评估该省农业灾害风险度,同时采用DEA中的CCR模型进一步对全省抗旱防洪效率进行了探讨。[结果](1)2009—2016年,在湖南省5个农业灾害风险主导因子中,旱灾和水灾是受灾率和成灾率均较高的两种灾害,风雹灾、病虫和霜冻的受灾率和成灾率相对较低。水灾的发生频次最高,风雹灾和病虫害发生频次较低。(2)2009—2016年,湖南省均有发生不同程度的农业灾害风险。其中,2013年农业灾害风险度最高,为0203。2015年,风险度最低,为878。农业灾害脆弱度整体上呈降低趋势,由2009年的6100%降低到2016年的5416%。(3)2009—2016年,湖南省抗旱防洪效率值波动较大,在2010、2011和2013年抗旱防洪效率值为100,这些年份湖南省在抗旱防洪方面的投入和产出达到了最佳状态,其他年份抗旱防洪效率均相对较低。(4)研究阶段内,大部分年份存在排灌动力机械台数和农用柴油使用量投入过多的现象。2012、2014—2016年,存在受旱灾未成灾面积产出不足的现象。[结论]该省农业灾害发生较频繁,抗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今后应提高对农业灾害的防范意识,减少农业损失。  相似文献   

19.
湖区避灾农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益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特殊的区位条件、气候特点,长期以来,渍涝灾害始终都是制约湖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湖区农业要消除这种制约,积极发展湖区避灾农业将是最根本和有效的途径。这就是,通过加强政府的组织引导和加大综合投入,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积极采取相应的工程和技术措施等,有针对性地解决渍涝灾害的季节性危害问题,增强农业生产对渍涝灾害的耐受力,以达到主动规避渍涝灾害对农业的危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本文对湖南省益阳市规避渍涝灾害实践的分析表明,发展避灾农业不仅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样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生态安全的框架下,研究氧失衡的现状特征、孕灾环境和影响因素,构建了研究区氧失衡的致灾模型,发现氧平衡系数对核算灾害发生的可能,识别灾害高发的区域至关重要。以盐城市为例,分析城市生态安全等级。结果显示:滨海、大丰生态系统完整且稳定,是全市最重要的环境保护区;建湖、射阳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好,但氧气消耗量有进一步逼近氧气释放量的势头;响水、盐都处于低安全风险状态,要密切追踪监测,并开始管控人类自身的不安全行为;东台、阜宁处于中安全风险状态,警情已经出现,要尽快快降低风险、防护危害;亭湖是氧失衡最佳的孕灾环境,安全风险高,人作为承灾载体其生产、生活、生存被糟糕的环境制约和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