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综合监控的角度分析研究现代铁路的监控系统,确定了基于ArCGIS的综合监控系统的体系架构,并阐明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GDI+技术,提出了现代铁路综合监控系统的解决方案.综合监控系统具有实时监控、系统管理、视图管理、查询,报警管理、显示等模块.实时监控模块作为系统的重要动态数据部分,包含了列车运行状态监视、供电设备状态监视、信号设备状态监视、防灾安全监控设备状态监视、维修状态监视、客服系统监视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防止或减轻地震灾害对铁路运输安全带来的危害,提高铁路运输安全性,阐述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在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中的作用,结合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的特点,采用基于HAZOP分析和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方法,对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进行综合安全评价。以在大西试验使用的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为例,采用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综合安全评价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安全评价,得出不同功能和偏差的权重及风险等级,验证该评价方法的适用性,为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升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可靠性,保障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安全,阐述地震预警系统现状,分析地震预警系统检测需求,构建融合数据接口层、数据传输层、数据交换层、数据处理层和应用层的系统架构,针对地震预警系统检测需求,设计地震处置检测场景及地震处置检测功能试验验证方案,检测地震预警系统紧急处置功能及设备状态,以满足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可靠性检测要求。采用高速铁路地震预警检测系统可显著提高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运用水平,对指导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管理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事故故障的应急处置以各类预案为指导,但由于涉及事件类别广、处置环节多、时间要求紧,使得突发事件发生时单靠人工实现快速、准确、高效的应急处置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分析轨道交通运营应急管理特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应急工作流程、多方协同联动、处置方案的生成与动态监控,以及列车运行调整等方面的影响,面向线路运营控制中心行车调度指挥的实际需求,设计开发基于预案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应急辅助决策系统,有助于应急调度指挥的准确、规范、高效,提高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可靠性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尤其进入到夏秋季节,台风灾害、暴雨洪涝成为尤为常见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对机场安全生产和正常运营带来重大影响。目前,各个机场均高度重视防台防汛工作,制定了较为详实周密的各类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总的来看,“点”、“线”考虑较多,“面”上考虑较少,尤其是对于“备灾、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等活动理解不到位,缺乏系统思维,容易出现任务布置缺项、处置活动缺失等情况。据此,笔者对各类活动的主要任务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梳理,并给出相关工作建议,以支持机场更好地开展相关防台防汛工作。  相似文献   

6.
研究山岭公路单洞双向隧道突发火灾时的烟气运动特性,为通风系统的设计和制定火灾疏解预案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方法,对隧道内火灾规模、火灾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及烟气传播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面考虑烟雾强制扩散的条件和防灾要求,制定合理的气流调控方案,完全可以达到控制火灾烟雾扩散浓度和扩散区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切实保障公共安全和春运期间道路平安畅通,宁夏中卫市交警支队联合交通运管、消防、医疗等部门,开展了紧急隋况处置演练活动。专门成立了演练活动组织领导小组,制定了应急处置的实施方案和预案。组织中卫市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公交车司乘人员100余人、消防车3辆、公交车4辆、清障车2辆、救护车2辆组成消防灭火组、伤员救助组、乘客转运组、后勤通讯组、现场勘查组。现场模拟行驶中的一辆公交车突然发生自燃后爆炸的重大事故,参加演练的民警按照操作程序,分别就接警、出警、处警、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提速以后,铁路运输企业如何保障运输安全;认为应该充分发挥科技的主导作用,通过构建行车安全监控系统,全面强化行车安全基础,增强运输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广泛开展软科学研究,促进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9.
建立道路安全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关系到人、车、路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牵涉到道路工程、交通工程、交通心理学、汽车工程等学科的研究内容,必须采用综合多学科知识进行系统管理的方法,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处理。针对道路交通这一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国外提出了道路安全战略的概念,即从宏观的角度对道路交通安全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从而提出事故的控制和预防战略。它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相关因素控制、事故防治、道路用户行为规范、伤亡控制和紧急救援等多个方面。实践证明,制定国家和地区的中长期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高速铁路应急处置是高速铁路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高速铁路线路安全运行、提高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有重要意义。阐述高速铁路应急处置特点,探析典型的高速铁路应急处置场景,提出优化高速铁路应急处置的对策,即:及时准确传递故障现场信息、科学制订应急处置方案、构建高速铁路应急处置辅助决策系统、优化高速铁路应急规章规程、加强高速铁路运营与外部联动,为提高高速铁路应急处置水平、保障旅客出行安全、树立铁路部门良好形象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1.
铁路新线开通运营后,局部铁路网结构将发生重大改变,因此有必要对平行线路的旅客列车运行调整问题进行研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市场效益3个方面选取指标,通过有关量化计算,对旅客列车运行径路的可选方案进行比较,得到列车最优运行径路,并通过实例分析说明各方案的比选过程,为调整列车开行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关于高速铁路开展快捷货物运输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轻型化、小批量、多批次的高附加值货物运输需求增长迅速,快速铁路网建设为铁路开展快捷货物运输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阐述高速铁路开展快捷货物运输的必要性,从铁路线路、机车车辆、装卸设施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高速铁路开展快捷货物运输的可行性,提出应尽快开展相关问题研究,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物流公司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运输方式服务效用的相关分析,阐述运输方式服务效用与区域旅游业的相互关系,在改进经济潜力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区域旅游业发展潜力模型,并以武广高速铁路为例,测算长沙市引入(不引入)客运专线对旅游业发展潜力的影响,说明客运专线的引入,提高了区域整体运输方式综合服务效用,使区域旅游业整体进入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从蓝烟铁路的地理位置、线路状况及运输市场的竞争,指出该线旅客列车提速的必要性;根据条件与总体规划,分析了该线提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在阐述合肥—福州铁路沿线工农业生产和旅游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认为沿线地区旅游、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而通道内地方货运需求和通过货流量相对较小。通过分析货运需求和相邻线路能力,提出沿线区域的货运需求可以通过区域路网的合理分工解决,相邻线路能力能够满足区域货运发展需求。分析表明,合肥—福州铁路由于货运需求较小,应主要作为客运通道,而不必要兼顾货运功能。  相似文献   

16.
死刑的存废问题是世界刑法学界 2 0 0余年的一个争论焦点。如果说我国的死刑已经历了从产生到广泛适用、限制适用的漫长过程 ,那么目前我国已具备严格限制死刑的经济、思想和社会条件 ,应该步入严格限制死刑乃至最终废除死刑的阶段。严格限制死刑虽然可以从立法、司法及文化等多方面入手 ,但笔者认为实际唯一有价值的、可操作的层面就是构建取消死刑立即执行方式的严格限制死刑制度。  相似文献   

17.
关于既有铁路开行市郊列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国内外市郊铁路的发展,提出市郊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特征差异。在分析我国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郊列车的现状及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加快市郊铁路发展、实现城市和铁路"双赢"及铁路网资源条件等角度,提出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郊列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既有铁路开行市郊列车的主要形式,阐述了既有铁路开行市郊列车的基本条件和城市开行市郊列车规划。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二十公”会议精神对公安机关监督工作提出的要求为出发点,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公安机关监督工作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当前公安机关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难点,提出了对新时期公安机关监督工作的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节点的物流选址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物流节点选址是在一个具有若干需求点的经济区域内选择一个地址设置物流点的规划过程。物流节点的数量和分布直接影响到该物流系统的服务成本及服务范围,因此物流节点的选址是物流系统规划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对多物流节点的选址问题,可利用鲍摩-瓦尔夫模型求解,通过举例对模型的运用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20.
陈林 《铁道运输与经济》2012,34(10):12-14,19
兰新线是我国西北地区铁路物资进出疆的惟一通道,兰新铁路通道的畅通对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目前,兰新线运输压力不断增加,通过分析乌西站接车困难的原因和制约安北分界口上行交车的因素,提出加强兰新线运输组织,强化乌西站作业组织,提高安北口上行交车兑现率等建议,以确保兰新线运输畅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