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过度自信行为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基于我国A股市场机构股票持有数据,构建了不同的投资组合来区分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然后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与SUR估计,探讨了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是否具有过度自信行为,结果表明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在不同市场状态下都存在交易过多的过度自信认知偏差。并且我国证券市场上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程度在不同的市场状态下并无明显差异。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各主要国家的证券市场非理性地繁荣或走熊,投资者的很多行为都无法用标准的金融理论来解释,标准的金融理论不断面临着挑战.诺贝尔经济学奖曾三次授予行为经济学家,使行为金融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行为金融学来源于心理学,其中最中重要的结论之一就是人们是过度自信的.本文在对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投资者过度自信的特征以及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各主要国家的证券市场非理性地繁荣或走熊,投资者的很多行为都无法用标准的金融理论来解释,标准的金融理论不断面临着挑战。诺贝尔经济学奖曾三次授予行为经济学家,使行为金融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行为金融学来源于心理学,其中最中重要的结论之一就是人们是过度自信的。本文在对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投资者过度自信的特征以及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不断深入,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已经趋于多元化.文章从资本市场投资者的心理着手,通过分析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环境、投资者的结构状况,结合行为金融学经典理论建立“过度自信”模型,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来透析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心理与行为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引导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理性投资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从行为财务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产生过度自信的影响因素,总结了投资者过度自信的特征,分析了投资者过度自信与市场环境的关系,给出了对过度自信投资者的投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行为财务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产生过度自信的影响因素,总结了投资者过度自信的特征,分析了投资者过度自信与市场环境的关系,给出了对过度自信投资者的投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有关过度自信心理理论的发展状况,列举了投资者过度自信心理的形成原因以及其所能解释的投资者行为偏差和市场异象,并简单总结了应用过度自信心理建立起来的行为金融模型。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Odean的收入效应假说和Statman、Thorley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过度自信和交易量进行研究,得出市场收益率会影响交易量,并且在市场上升阶段过度自信的程度要大于市场下降阶段的过度自信程度。 相似文献
9.
10.
过度自信作为一种认知偏差,会导致投资者将投资收益归因于自身出众的投资能力与信息优势,从而在接下来的投资活动中表现出非理性的一面,外化的集中体现便是过度交易行为。根据过度自信投资者理论模型,结合我国股市投资者的特征,文章尝试提出我国投资者过度自信引起过度交易的两个假设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上投资者普遍存在过度自信引起的过度交易行为;随着股市不断发展,投资者过度自信引起过度交易的程度将有所降低;同时相比熊市而言,在牛市的情况之下投资者过度自信引起过度交易的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