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营者”是基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并与“经营权”相对应的一个概念。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主要决策权越来越大程度地转移到经营者手中,经营者以单一独立的身份受托于所有者行使经营权,或者享有资本经营权,与所有者之间是委托受托关系,对外与企业所有者存在着利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会计目标的基本观念 1、受托责任观.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代表与企业的经营者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受托责任观的会计目标旨在向资产所有者(委托方)提供企业经营业绩和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信息,以帮助所有者了解和评价经营者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该会计目标的基本特征包括:客观性是受托责任观会计目标的核心要求;在会计要素确认上,主张如实反映的"交易观",会计信息侧重于过去,并按取得的实际成本计量,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验证性;强调利润指标的确认与计量,目的在于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  相似文献   

3.
一、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概述 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和制衡机制,即通过建立一套制度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他是借助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来实现的内部治理。其目的是保证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损坏所有者利益。受托经营和受托责任是构成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和前提,但公司治理的目标绝不仅是实现股东权益的最大化,更不是追求内部人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必然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在这种代理关系中,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在利益目标、风险态度上并不完全一致,加之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信息的非对称性,经营者很容易为追求自身代理收益而不惜牺牲所有者的利益。因此,对经营者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与约束是降低代理成本、维护所有者利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 ,企业风险不仅直接影响经营者的利益 ,而且也危及所有者权益 ,所不同的是经营者的风险在于经营管理活动目标能否实现 ,而所有者的风险既涉及投资利润 ,也威胁着投资财产。企业所有者为了收息保本 ,避免财产损失 ,最稳妥可靠的办法就是在将财产交给他人经营时 ,要求经营者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担保 ,以便在风险降临 ,不能收回投资利润甚至投资财产时 ,就用担保财产补偿。至于这种补偿是变卖担保财产而取得价值还是折价取得财产 ,并不十分计较。因为所有者的目的在于收回应当增殖的财产价值 ,而不是具体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将进一步分离,从而使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分属两个不同的阶层,企业所有者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形成委托——代理关系。企业所有者把经营管理权授予经营者,委托从事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而经营者接受委托成为代理人,代替所有者从事经营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张伟 《电子财会》2005,(6):28-31
一、导论。根据代理理论,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经营者和下属管理人员之间、管理人员与一般员工之间存在着代理关系,为了防范因代理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现代公司必然需要公司治理(所有者角度)和内部控制(经营者角度)。而公司治理把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价值的最大化作为企业的主要目标,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存在这么多的受托经济管理责任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这些受托经济管理责任得到有效的履行,进而保证公司治理价值最大化最终目标的实现?一种有效的措施就是内部审计,通过内部审计来检查最终促使这些受托责任的有效履行。  相似文献   

8.
从今年开始,铁道部对所有铁路局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资产经营是一种以价值形态为特征的经营行为,它与财务管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笔者拟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一、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的异同人们通常都把财务与微观主体相联系,并称之为企业财务、事业财务等。这些财务实际上属于经营者财务(或称受托者财务)。与之相对应,还存在所有者财务(或称委托者财务、出资者财务)。我国有些学者提出国家财务、所有者财务等财务理论后,在学术界已引起关注。笔者认为,这些理论对我们在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中,处理好财务管理问题具有指…  相似文献   

9.
建立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是协调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矛盾的重要方法,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客观需要。通过业绩评价目标和各层面的指标,企业的发展战略在组织内更明确。便于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及企业内部员工的目标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联系起来,使管理层及员工目标一致。集中精力改进企业的绩效,便于企业对发展战略进行检验、确认和修正。另外。企业业绩评价也是建立经营者激励机制的基础。企业所有者可以借此来指导企业的经营行为。  相似文献   

10.
耿志民 《上海企业》2005,(10):68-70
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根源从理论上分析.由于企业的所有者将经营权让渡给经营者代理行使.并以契约的形式固定下来,而所有者为了保证其财产的安全与完整以及获得必要收益.就要通过相应手段对经营者进行约束和激励,信息披露便成为获知和监督经营者的履约情况,制止经营者可能存在的“败德行为”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 经营者为了解除“受托”责任,获得高额收入,也需要利用信息披露作  相似文献   

11.
一、当前企业集团会计委派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企业集团由于两权分离,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实质上形成的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经营者作为受托者,应对委托者负责,使其经营目标利益最大化.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不完全一致,经营者背离所有者的利益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2.
企业托管是指企业的所有者通过契约形式,将企业法人的财产交由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并能够承担相应经营风险的法人去有偿经营,明晰企业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责权利关系,保证企业财产保值增值并创造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种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13.
两权分离以后,为了解经营者履行所有者委托的情况,所有者要求经营者必须提供会计报告,在会计上由于这一目的而提供会计报表称之为委托责任说;而所有者为进行投资决策也需要了解接受投资企业的经营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也同样需要企业提供会计报表,在会计上因这一目的而提供会计报  相似文献   

14.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亿红 《企业经济》2003,(6):99-100
一、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必要性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使现代企业形成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格局,即企业所有者委托经营者管理企业,企业所有者拥有企业的最终控制权和剩余索要权,而经营者拥有企业经营管理权,所有者(委托人)与经营者(代理人)之间的关系也因此通过契约形成委托代理关系。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由于各自的价值取向,在企业中的地位等不同,各自的奋斗目标也不同,所有者希望企业保值增值,从而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而经营者希望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作为经济人的经营者可能会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采取“逆向…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的所有者委托经营者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而经营者接受委托代理所有者行使管理权.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所有者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而经营者注重自身人力资源的增值和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经营者做出的经济决策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充分考虑所有者的利益,从而产生所谓"道德风险"问题.如何制定一种激励、约束制度,将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统一起来,使经营者能够按所有者的目标要求进行经营活动,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所在.在众多的对管理层的激励方案中,股票期权制度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两权分离的公司制企业根本特征之一就是出资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了委托受托责任关系,这种关系必然通过委托受托责任的内容予以体现和实现。在集团公司体系中,也会形成出资者系列和经营者系列,每一个层级的出资者与相应的经营者之间必然也会形成委托受托责任关系,这种关系也必须通过委托受托责任的内容予以体现和实现。  相似文献   

17.
一、资本经营中的双重会计控制和出资人权益保护 现代企业资本经营活动导致了资本的所有者和使用者、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形成了资本委托代理关系,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现代企业双重会计控制的问题。一方面,资本所有者为了维护其自身利益,严防经营者的道德风险,需要对资本经营者进行会计控制,即所有者或出资者会计控制。这种控制又包括出资者对会计的控制和会计控制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资本经营活动导致资本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相分离,形成资本委托代理关系。要实现资本增值最大化目标,必须实行双元控制:其一,资本所有者为了维护其自身利益,克服资本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对其进行会计控制,即所有者或出资者会计控制。这种控制又包括出资者对会计的控制和出资者的会计控制两个方面。出资者对会计的控制是指对会计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控制,保证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地反映经营者的受托责任,防止经营者为其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操纵会计政策。出资者的会计控制是指利用会计信息对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必要的干预,使其实现资本增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不是企业的所有者,所有者和企业的实际管理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尽管这种委托-代理关系还不规范,本文立足代理人的立场,从资本经营的角度对企业的日常经营决策谈点看法。 资本经营的实质是产权交易,形式是资本形态的转换。产权交易的决策权在所有者手中,代理人只有执行权。从资本经营的视角看企业的经济行为。必须改变过去形成的对企业经营过程的一些看法,即把企业的生命看成是供、产、销的不断循环过程,要树立资本营运的观念,即把企业的整个生命过程看成是各种资本形态的转换过程,从企业的内部财务…  相似文献   

20.
一、所有者(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博弈分析 在企业所有者(股东)和经营者利益主体关系中,所有者知道经营者只可能处于尽责和不尽责两种状态,从这方面讲两者之间是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但所有者并不知道经营者采取的行为,所以他们之间的博弈又是不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