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鉴欧洲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经验提高我国人才队伍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学习借鉴工业发达国家在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成熟经验,加快推进我国机械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2004年4月14日至4月28日,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组织的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赴欧学习考察团,对德国、奥地利等国的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中国机电工业杂志社社长于清笈为考察团团长,成员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冶建材工会及来自全国各地机械、电子、建材行业的企业党委书记、工会主席、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等21人组成。 考察团在欧洲期间,先后会晤了奥中友好协会、德国经济部劳工管理总局(德国劳工服务管理中心)、德国法兰克福劳动局、波恩市劳动局、波恩市工商会、德国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德国高技能人才数据管理中心、德国劳工市场和职业培训研究所等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和社会中介组织,分别与他们就该国企业高技能人才的现状,政府对高技能人才的特殊政策、鼓励措施和管理方式,以及专业人才培训交流管理体制和培训考核制度等进行了座谈交流,并参观了梅赛德斯一奔驰博物馆,实地考察了维也纳技术之门工业园区和想象力科技公司。  相似文献   

2.
2002年12月13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北京召开机械行业荣获“第六届中华技能大奖”、“第六届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工人代表座谈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于珍、联合会常务副主席陆燕荪、薛德林、副会长陆仁琪、秘书长于清笈、纪检书记赵驰、副秘书长宋晓刚及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副主席马方成,会议由联合会秘书长于清笈主持。于清笈首先致欢迎词,热烈欢迎来自工业一线的“最可爱的人”,并代表联合会对获得这次“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的工人代表表示衷心的祝贺!在座谈上,于珍会长对“第六届中…  相似文献   

3.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基础。大庆油田公司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全面推进三支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集团公司自主创新、科技进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他们增强了搞好高技能人才队  相似文献   

4.
1月15日,在茉莉花茶的香氛中,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召开了在京理事会暨春节联谊会,共46个在京理事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于珍主持,其主要内容为:通报联合会2002年的工作;审议联合会一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方案;听取在京理事对联合会工作的意见,研究2003年联合会工作思路。共计2小时的会议气氛轻松、愉悦,各位理事发言积极、踊跃。会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于清笈从坚持热情服务,当好政府部门的参谋助手;拓展服务领域,树立联合会的良好社会形象;加强自身建设,促进联合会各项工作规范发展等…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高技能人才需求日益增多。如何加强对技能人才的吸引、培养、选拔、使用、激励和考核,建设一支技能水平高、工种配套、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已成为各企业迫在眉睫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高技能人才总量短缺,结构不合理,领军人才匮乏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随着国家《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的颁布和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的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将得到大力加强。而在培养和发展高技能人才过程中,企业一线班组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之所以"不可或缺",就在于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企业最基层、最活  相似文献   

7.
一、实施电力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的现实意义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电力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了人才强国的战略指导思想,并将高技能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了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部署。2002年9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了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其目标是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使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数量和比重有明显增加和提高,缓解高技能人才短缺状况。2003年底,又制定了全国《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训计划》,要求通过企业岗位培训、学…  相似文献   

8.
正近些年来,国家在落实人才强国和强企战略时,特别强调并凸显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及其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中组部、人社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迈出了重要一步。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要以企业的发展目标为导向,依据岗位需求和职业  相似文献   

9.
《现代班组》2014,(2):46-46
为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初级工向中级工、农民向技术工人、一般技术工人向高技能人才、大中专毕业生向高技能劳动者、企业负责人向企业家转变等“五个转变”,山东省高密市已连续四年举办全市职业技能大赛。  相似文献   

10.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基础。大庆油田公司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全面推进三支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集团公司自主创新、科技进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他们增强了搞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健全和完善操作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上狠下功夫。突出关键岗位管理。加强一线操作技能骨干队伍建设;优化一线队伍结构。实现一线主体队伍良性循环;以关键岗位人员培训为重点,大力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工程;  相似文献   

11.
电力行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在电力行业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电力行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同中电联一道,共同实施电力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为电力行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一、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抓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人才强国的战略任务,并将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部署中,这既是对高技能人才工作强有力的支持和推动,同时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任务要求。当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国家电力建设的蓬勃发展,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企业要提高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不仅需要管理和科技人才,同样需要施工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设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施工一线技能人才队伍,是施工企业创建优质工  相似文献   

13.
《中国纺织》2011,(7):42-43
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加快发展我国纺织工业的重要举措,特别面对当前经济危机,更有其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高技能人才是企业的生产主体,是促进产业升级的中坚力量,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加快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拟开展“中国纺织服装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以下“基地”)建设工作。基地主要依托各地职业院校的专业优势和区域特色,担负起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和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现就基地建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4.
正高技能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中坚力量。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对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班组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高技能人才与班组生产实践密不可分。高技能人才离不开班组的培养,班组是高技能人才发挥作用的重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电力建设的蓬勃发展,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企业要提高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不仅需要管理和科技人才,同样需要施工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设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施工一线技能人才队伍,是施工企业创建优质工程,实现现代化管理、全面建设和谐企业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6.
电力施工企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知识和技术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职业资格评价体系的角度来说,高技能人才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如何加强电力施工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有如下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建设向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移,高技能人才对加快产业化升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高技能人才是社会生产的主力,社会财富的依托,社会稳定的中坚。高技能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建设向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移,高技能人才对加快产业化升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高技能人才是社会生产的主力,社会财富的依托,社会稳定的中坚。高技能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9.
由中电联牵头的电力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中的第三个实施项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已联合向首批进入项目实施的14家重点企业和各省劳动保障部门印发了《关于实施电力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的通知》.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步伐和高新技术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而缘于理念、体制、培训手段等方面的局限,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还比较滞后.企业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日益凸现,如何寻找出有效、有力地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本文从走大学企业化道路、企业应注重在高职院校毕业生中,选拔高技能人才、以师带徒岗位培养的途径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重点论述,以图帮助企业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