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朴汉真 《中国外资》2013,(12):19-21
韩国企业对华投资有将近30年历史。据韩方统计,截至2012年底,累计直接投资项目共有22,557件,投资金额已达到了396.8亿美元。本论文按投资方式和规模的变化将韩国企业对华投资划分了四个阶段并叙述了韩国企业在每个不同阶段的对华投资特点。随后根据韩国的企业团体和研究机构的调查报告讨论了韩国企业对华投资动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韩国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因而我们先要了解韩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新闻上的历史与其情况.首先我们用数据上的了解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情况.从1988年韩国企业最初进入中国开始至2001年的13年同,其实现投资额60.3亿美元;2001-2006年5年间韩国对华投资进一步扩大,总投资额达115.9亿美元.据中方统计,加入WTO之后韩国对华实现投资额是加入之前的两倍多.  相似文献   

3.
1992年中韩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以来,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呈现了这样几个特点:起步晚发展快;投资规模偏小;大企业加速中国本土化;行业多样化;地区布局面广。韩国对华投资为何增长迅速,原因是中国低廉的生产要素;有利于直接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投资环境稳定,劳资纠纷少  相似文献   

4.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韩国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因而我们先要了解韩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新闻上的历史与其情况。首先我们用数据上的了解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韩国企业对山东省投资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永芹  夏骥 《中国外资》2005,(12):58-60
<正>韩国企业对山东投资现状自1992年8月中韩建交以来,韩国企业对华赢接投资的增长势头十分迅猛。据统计,截至到2005年4月,中方实际使用韩资额277亿美元,居外国对华直接投资的第三位,仅次于香港地区和维尔京群岛。在中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中,韩资所占比重已由1992年的1.1%升至目前的10%。山东省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成为韩商在中国投资的一方热土。山东与韩国隔海相望,最近距离仅为92海里,交通便利;中韩两国均有崇尚儒教文化的传统,而山东又是儒教文化的发源地;两地在产业结构和生产要素上也有很强的互补性。这种区域优势、人文优势和经济优势,就成为山东吸引韩商直接投资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王璐 《黑龙江金融》2011,(12):38-39
随着振兴东北深入发展,辽宁以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及地方政府对投资者在税收、土地等方面的种种优惠条件,吸引了大批韩国企业投资,其中不乏三星、LG、CT等世界知名的韩国企业。2010年,韩国在辽宁(不含大连)投资累计达到2.75亿美元;2011年1至9月,累计已达2.07亿美元。辽宁韩资企业投资总额在全省累计实际直接投资额中的...  相似文献   

7.
<正>自2013年10月中国-东盟提出自贸区升级版以来,双方的投资合作迅速增加。至2014年底,中国和东盟累计双向投资额超过了1300亿美元,其中东盟国家对华投资超过900亿美元。2010年之后中国对东盟新增的投资占中国对外投资总量的60%以上。有关信息表明,从削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虑,中国有60%的企业对未来在东南亚地区发展保持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一、为国际资本提供了最佳舞台中国美国商会的调查表明,80%的在华美国商人相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他们的生意有"积极"或"非常积极"的影响.77%的企业将在2003年增加对华投资,79%将扩大在华业务,67%将会扩大在华投资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9.
郭建展 《中国外资》2012,(4):224-225
<正>一、引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的规模不断扩大。上世纪80年代初,仅有30多个国家(地区)对我国进行外商直接投资,平均每个项目投资为122万美元。截止至2007年底,来我国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超过190个,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55万家,超过90%的财富500强企业在华投资。据统计,2007年全年实际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本着与各国友好相处的原则,与各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且,我国的物力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都比较丰富,为了加强我国的经济发展,国家也成立了一系列有利于外商在我国投资的政策,吸引了大批的外国投资商在我国投资建厂。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外投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其中,韩国的投资占很大比重。韩国作为与我国距离最近的国家之一,在我国投资首先有地理条件上的优势,便于韩国集团对在华集团的管理和沟通。本文将针对韩国对我国的直接投资的特点做出分析,并分析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正>新浪财经4月24日消息,据韩联社报道,韩国进出口银行当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韩国对外直接投资从2007年的231亿美元增至35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韩国对华投资连续第三年停滞不前,但对美国和越南投资大增。据悉,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额从2007年的57亿美元降至2016年的33亿  相似文献   

12.
中韩两国自1992年正式建交以来,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日益增加。2005年,韩国对华投资额为26亿美元,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的投资对象国。但是据KOTRA(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统计,2002年在华投资的7293家韩国企业到目前为止倒闭了152家。按企业规模分析,大企业的倒闭比率为9.9%,高于中小企业的1.6%。按企业所在行业分析,投资数量最多的制造业倒闭比率最小,仅为1.9%,建筑业倒闭比率最高,达到了7.8%,其他行业的倒闭比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运输仓储业6.1%,农业3.5%,服务业3.4%,批零业2.4%。按投资形态分析,中韩合资或合作企业的倒闭比率为2.7%,而韩国独资企业的倒闭比率为1.7%,这说明中国企业与韩国企业的合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投资结果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3.
詹小洪 《银行家》2005,(4):77-80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在外国对华直接投资中占了较大比重,且仍处于迅猛增长之中。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外资》2009,(2):4-4
近日,商务部长陈德铭在中国美国商会年度答谢晚宴上表示,希望中美两国业界增强信心.通过深化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对当前世界经济带来的严峻挑战。目前,美国企业对华累计投资近600亿美元,在华运营的美资企业有1.7万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直接就业人数近220万人。陈德铭强调,绝大多数在华美资企业运营情况良好.也给其分布在各国的上下游企业带来了活力和商机。  相似文献   

15.
<正> 近20年来,中国利用外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 至2002年2月,中国累计实际外商直接投资(FDI)已经超过4000亿美元,在华投资开业的外企达20万家,2001年中国新批准的FDI合同金额达6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0.4%,实际吸收的FDI达4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4.9%。自1993年以来,连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2.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格局。 有170个国家和地区来华投资,财富500强中约有400家在华投资,摩托罗拉、BP、爱立信在华投资分别达到34亿美元、40亿美元和24亿美元。三公司设想今后几年再投资66亿、30亿和5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与特点(1)跨国并购交易总量和个案规模均持续上升截至2005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累计超过500亿美元,境外中资企业超过1万家,2002年至2005年中国企业累计对外投资179亿美元,年均增长36%。其中2000年到2004年,中国海外并购总额年均增长率为28.4%。20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商务部2011年8月上旬提供的数字显示,2011年6月份,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仅仅增长了2.83%,这是自2009年8月金融危机后外国直接投资由负转正以来的最低月增幅。相比之下,今年3月份外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增幅是32.9%,显示海外对华直接投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瑞士迅达公司成为中国第一个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瑞士企业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自2004年以来,瑞士企业明显加快了对华研发投资的步伐,目前,瑞士在华企业约有300余家,涵盖几乎所有行业,包括农业、工业和建筑业、服务业诸多部门,其中14家跨国公司在华设立了研发中心。瑞士企业在中国利用本地人力资源,积极开展研发活动,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快速满足市场需求,成为一个引人注目、充满活力的创新群体。研发是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其中就包括发展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北京应采取措施吸引更多的瑞士企业研发投资。  相似文献   

19.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足够强大的时候,企业“走出去”,寻求更多新的市场机会便是必然。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使越来越多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到海外进行项目投资,参与国际并购。截至2008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约1.2万家,中国非金融类对外投资累计金额约1400亿美元,分布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突破5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20.
新闻点评     
<正>日本在华企业受大地震影响最大2011年3月14日,商务部亚洲司中日经贸问题专家组成员周世俭表示,受日本大地震影响,为保日本总部,预计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会有所下降,受影响最为明显的将是日本在华投资的加工贸易企业,这部分企业作为日资跨国公司产业分工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其原料或关键零部件采购依赖于日本本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