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山东半岛发展产业集群与建设制造业基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以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为龙头建设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这是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增强山东半岛产业竞争力、带动山东加工制造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运用产业集群理论对建设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基础条件、产业选择、基本思想及主要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  相似文献   

2.
关于山东半岛发展产业集群与建设制造业基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以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为龙头建设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这是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增强  相似文献   

3.
如何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在山东省建设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区域经济规划中,威海市如何在八大城市中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一个增长极。本文认为我们应该以“产业集群理论”为指导促进威海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走向世界》2006,(1):46-49
过去的一年,在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山东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发展经济,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崭新的成就。2005年,是山东开放与发展飞跃的一年。山东的发展中,最有分量的当数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在这一年里,半岛制造业基地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工业结构合理规划,一批重点制造业发展迅速,汽车制造业、船舶制造业、电子信息及家电制造业、石油化工及医药制造业、纺织服装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6大产业优势突出。在2005青岛国际商务周上,山东半岛8城共同参与,联合打造半岛中央商务区。半岛城市群之间经…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经济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形象.这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在专业分工、交易成本、外部经济、劳动力市场、竞合博弈和创新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现象在我国也是普遍的存在着.如何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培育企业合作网络,加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要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充分重视产业集群在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作用,重要制度文化的创新,以发挥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史常凯 《特区经济》2007,216(1):170-171
本文从介绍产业集群的内涵和优势为起点,分析了武汉市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现状和特点,从战略层面上提出了武汉市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中政府应当为打造制造业产业集群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在打造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区域经济“小而全”的老问题,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必须具有动态观念,必须应用产业集群理论来规划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建设,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建设必须与制造业信息化、制造业技术革新同步进行等。  相似文献   

7.
隋映辉 《山东经济》2004,20(5):85-88
构建一个有利于山东半岛制造业发展的城市创新圈,形成具有科技资源优势和产业聚集的半岛城市群,对于带动山东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城市创新系统与“城市创新圈”研究,探讨了构建山东半岛城市创新圈的必要性,以及构建山东半岛城市创新圈的相关战略。  相似文献   

8.
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看,制造业基地是指基们品具有国内或国际市场优势的专业化产业区。把普通产业区打造成先进制造业基地,既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直接表现,也是提升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关键所在。对广大已有良好发展基础的浙江产业集群而言,通过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9.
马传栋 《山东经济》2008,24(6):131-138
随着“环黄海经济圈”的成长,由山东半岛、韩国西南海岸地区、日本九州地区组成的三角地带跨国城市走廊基本形成。山东东部与韩、日两国自然地理位置相邻、产业发展梯度的有机对接性强、在东北亚经济区域中产业互融性和经济互补性强。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成为承接日韩国际产业转移、建立鲁韩日跨国城市协作带和经济走廊的有效平台。进一步加强山东半岛与韩国西海岸两大城市群的经济技术合作是当前建设该跨国城市群走廊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装备制造业作为陕西省工业的支柱产业,有着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0—2014年的经济数据,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模型、偏离-份额Esteban拓展模型分析,与全国其他省区比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四大行业在全国省区间同行业中具有比较优势和产业竞争优势,金属制品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三个行业在全国省区间同行业中竞争优势弱。根据分析结论,提出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走资本化运作道路组建大企业集团、引导资本流入有比较优势行业,在行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把发展零部件、元器件生产和采购基地建设放在首位等提升陕西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发挥青岛海洋优势做强临港产业集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产业集群的优势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青岛作为我国东部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港口城市,发挥海洋优势、加快建设临港产业集群,对于推进现代化国际大城市建设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青岛发展临港产业集群的有利条件1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翔实的数据,从国际产业转移形势,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现状及劳动力方面出发论述了山东半岛发展制造业的优势,并指出山东半岛在发展制造业过程中存在着产业同构现象严重,创新力不足,管理水平低及新技术发展对制造业升级的压力等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山东发展制造业过程中应做出的战略选择,最后指出制定制造业区域规划,发展山东制造业过程中应着力解决好的三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关于山东半岛与韩国经济合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京 《山东经济》2004,20(3):89-90
山东半岛与韩国隔海相望,是韩国的传统投资区。特别是中韩建交后,两国的经济合作日益频繁,发展前景良好。山东半岛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为中韩区域经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韩产业合作模式应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建立产业联盟,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加速产业分工,推进专业协作化,加快构建中日韩山东半岛自由贸易区,逐步在区域内实现贸易自由化。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选择主导产业、膨胀产业规模是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大力促进农村城镇化,将为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资金、劳动力、基础设施等有效保障,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发现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山东半岛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选择。而山东半岛独特的地理环境、社会因素和经济状况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优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茅临生 《浙江经济》2003,(13):23-25
环杭州湾地区是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密集区域,是浙江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主要成长空间。环杭州湾各城市目前正处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时期,要加快环杭州湾区域经济的发展,园区是其中一个重要载体,是培育环杭州湾产业带重要的切入点和抓手。因此,整合和提升园区的国际竞争力,构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6.
沈阳市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媛  姚嫄 《辽宁经济》2007,(10):14-14
一、问题的提出产业集群具有独特的专业化、集中化、网络化、地域化优势,在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创新、解决就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等问题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沈阳作为国家"一五"、"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曾被人们称为中国的"工业装备部"。装备制造业是沈阳工业的主导和根基,但在我国由  相似文献   

17.
陈平 《改革与战略》2011,27(10):134-136
环鄱阳湖区域纺织产业在区位和成本上都具有明显优势。根据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以及江西纺织产业的发展现状,环鄱阳湖区域纺织产业应充分利用其现有区域品牌,选择生态环保、布局合理的集群发展路径,实现规模经济,提升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傅炎康 《浙江经济》2009,(22):52-52
要坚持工业立市第一战略,着力打造氟硅产业、装备制造业和区域特色产业“三大千亿产业板块”,培育若干个具有国内竞争力和区域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9.
用产业集群承接国际制造业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作为构造地方产业体系的有效组织形式,在提高地方产业竞争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制造业转移有助于整合各国资源,提升各国产业竞争力。结合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新特点和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用产业集群承接国际制造业的转移是增强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区域竞争力取决于产业竞争力。产业集群具有地域集聚高、整体竞争优势明显、对区域经济辐射带动力强的特征,是一种高效的产业组织形式。加快发展产业集群,既能够提高产业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自身发展壮大,也能够提高区域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