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位变动成本就是保本点,是指企业利用剩余生产能力生产的产品,由于不需要增加固定成本,而售价高于单位变动成本的差额就是利润。所以,单位变动成本就是保本点。本文举例对这一问题做些分析。例,缙云宇雷集团公司生产的某产品,出口外销已订货10000件,单价720元。单位变动成本420元,企业固定成本800000元。因尚有剩余生产能力,现内销客商需要订货2000件,单价440元。售价比单位变动成本高20元,但比外销单价降低280元,降低率达3839%。这项订货业务能否接受?计算如下:1原外销单位成本(420 800000÷10000)500(元)2增加内销订货售价440(元)3每件亏…  相似文献   

2.
作为企业利润规划使用的基本方法——"本量利"分析法,主要强调成本、销量、利润三者的关系。在规划"期间利润"时,通常把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视为稳定的常量,只有销量和利润两个自由变量。给定销量时,可利用方程式直接计算出预期利润;给定目标利润时,可直接计算出应达到的销售量。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的量本利分析中,一般先假定销售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中的某几个参数保持不变,然后再进行分析,因此,这种量本利分析为一种无风险的确定型分析。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参数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企业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因素的变化都会导致产品的销售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发生变化,在分析某些因素时假设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化是不现实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进行风险型量本利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前,管理会计教科书中普遍采用的预测盈亏临界点的基本公式是: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价-单位变动成本);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边际贡献率。多年来,人们沿用这一模式从理论上阐述本、量、利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5.
正本量利分析(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CVP)是指在变动成本法基础上,以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文来揭示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保本点和保利点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及企业的经营安全性,所提供的原理、方法在管理会计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同时又是企业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重要工具。在进行  相似文献   

6.
六、作业资源模型在相关成本决策中的作用 大多数战术决策要进行较为复杂的分析,尤其要详细分析成本性态.早期的相关成本计算法强调区分变动与固定成本的重要性,通常变动成本是相关成本,而固定成本则是不相关成本.然而,通过对变动成本按单位基准和非单位基准成本动因进行划分,我们可运用作业成本计算法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本量利分析模型是基于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的利润规划方法。但是,基本的本量利分析模型都是以线性假设为基础的,即假设成本、销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呈理想的线性关系,而现实经济问题的复杂多变经常导致线性假设失效,使基本的本量利模型失去决策有效性。因此,现实经济的非线性特征在本量利分析中不容忽视。一、非线性本量利分析模型的基本形式在线性假设下,由于假设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不变,本量利分析模型的基本形式可简化为: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  相似文献   

8.
敏感分析是指研究与分析一个系统因周围条件发生变动而引起其状态或输出结果变化的敏感程度的方法,它是一种有广泛用途的分析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经常用来分析产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变化对利润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
一、变动成本的定义与特点成本按其性态可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其中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总额保持不变的成本;变动成本是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变动成本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0.
于维洋 《财会通讯》2004,(10):42-42
敏感分析是指研究与分析一个系统因周围条件发生变动而引起其状态或输出结果变化的敏感程度的方法,它是一种有广泛用途的分析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经常用来分析产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变化对利润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针对稀土行业各项政策频繁出台,引起稀土企业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单价以及销量等的变化,从而对盈利水平产生重大的影响。文章以南方NX稀土公司为例,通过分析2006—2011年的财务数据来反映在国家政策影响下的稀土企业的成本变化特征和盈利水平状况,以此评价国家现行稀土管制的政策效应,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些会计教材将利润灵敏度指标排列规律总结为“在影响利润变动的各有关因素中,以单价的敏感性最大,单位变动成本次之,再次为销售量,而固定成本的敏感性为最小”。我们认为以上提法不严谨,甚至可以说不成立。  相似文献   

13.
一、概述 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计算和提供产品生产成本的两种不同方法。 全部成本法(Full Costing)又叫吸收成本法,它是产品成本单位要负担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在内的所有制造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变动成本法(Variable Costing)又叫直接成本法,它是产品成本单位只负担与之相关联的变动成本,而同相关期间联系着的固定成本则全部由该期问的“贡献额”予以补偿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二、主要区别 1、成本划分不同 全部成本法是把企业的全部成本划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而变动成本法则是把企业的全部成本按成本习性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相似文献   

14.
财务成果的敏感性分析,是指研究当制约财务成果的有关因素发生某种变出时,对财务成果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这里的有关因素通常是指价格、成本、销售量、负债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各自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程度是不尽相同的。本文拟就价格、成本、销售量对利润的敏感性进行分析。利润的计算有这样一个利润公式为: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产销量-固定成本。从该公式中不难看出,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产销量都是影响利润的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某个因素单独变动或多个因素同时变动都会对企业的利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量利分析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运用数量化模型揭示企业的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相关业务量以及销售单价同利润在数量上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它可以帮助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利润规划和管理,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寻求各种途径。本量利的基本关系式是:  相似文献   

16.
一、管理会计运用于商业银行的内容(一)测算商业银行的盈亏平衡点通过盈亏平衡点分析预测,可以准确测算商业银行保本经营前提下的资产运用总量与结构以及经营成本。在测算中要根据对商业银行成本、收入、利润的界定及分析,合理划分各项成本的形成,正确计算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以及单位变动成本、单位收入等指标。属于混合成本的项目要按规定的方法进行分解,并把分解出来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分别进行汇总,以保证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7.
按成本性态,可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种。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是两种较为典型的类型,根据这种划分,很容易了解和分析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但并不是所有的成本都会分别以这两种形态出现。混合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本文试图把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概念引入企业成本管理范畴,从而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和观念,达到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一、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概念及特性固定成本是指当产量在一定幅度内变动时,并不随之增减而基本保持不变的那部分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费、利息费用等。变动成本是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及特点基础上,结合机场人力资源成本实际现状,分别从构建人力资源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弹性控制结构、构建人力资源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弹性控制结构两个层面,提出了机场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20.
固定成本(又称固定费用)相对于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能保持不变的成本。它由诸如利息支出、抵押支出、管理者费用等契约性开支所组成,是企业在某时段即使在产量为零时也会发生的成本。相对于单位业务量而言,单位业务量所分摊(负担)的固定成本与业务量的增减成反向变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