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建光 《发展研究》1997,(10):29-31
一、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争创全国一流旅游城市 武夷山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不仅有“奇秀甲于东南”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和厚泽的历史文化,还有与风景区珠联璧合的国家自然保护区。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也已初具规模。1996年城村古汉城遗址又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  相似文献   

2.
夏鹤  于海静 《当代经济》2016,(17):49-51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海洋经济已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随着国家旅游发展战略、海洋开发战略、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以及“一带一路”的提出,海洋旅游业正在成为引领海南省经济收入增长的重要领域.本文从海洋旅游资源、海洋旅游文化资源、交通运输条件、国家政策红利等方面阐述海南海洋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粤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桥凤 《经济师》2006,(8):157-157,159
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已越来越被旅游业所重视。文章通过分析粤北的概况、粤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其重要意义,说明了粤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然后重点阐述了如何开发粤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工矿废弃地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岳阳“6501”风案区是一个以军工、矿业废弃为资源特色的旅游区域。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岳阳“6501”风景区客源市场在时间分布上季节性明显.空间结构上以本地客源为主。交通、信息通达性较好的省内外区域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同时还进一步揭示了“6501”风景区在旅游消费、市场需求和旅游者意向等方面处于开发初期的市场特征。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旅游资源地域组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河南省有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三点一线”、“一带四区”为重点的旅游精品项目。但其开发存在着协作开发意识淡薄、资源整合力度小等问题,限制了优势的发挥。为此,文章提出了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地域组织思路,即从培育三级旅游中心地,到构筑二条旅游发展轴,再到构建合理的旅游区等级体系。  相似文献   

6.
县域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湖南省茶陵县为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对湖南省茶陵县的环境旅游发展开发模式进行研究.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遥感的支持下对茶陵县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茶陵县旅游资源的分类分级,并利用增长极理论、空间布局模式理论和环境系统分析理论,确定了茶陵县的旅游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研究结果表明,茶陵县旅游业发展可以分为六个区域(南宋古城和云阳森林公园、"红色"风景区、灵岩风景区、溶洞区、青年电站风景区、洮水水库风景区).本论文还确定了以南宋古城和云阳森林公园为中心区域,其余五个旅游区域为次中心区域的旅游开发模式,并初步确定了4条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7.
郑琦 《经济咨询》2005,(3):9-10
马鞍山是历史文化名城,采石风景区是马鞍山最著名的旅游景区,它既包含了著名的采石矶、长江所构成的江面、滨江、山峰的立体自然景观,又拥有以李白为代表的历代诗赋文化、王羲之的书法文化(千字文拓碑)、小九华山佛教文化和历代经典战事文化,是一个集山水景观和丰富历史文化干一体的旅游胜地,被列入国家级风景区。在眼球经济盛行的今天,如何有效开发采石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8.
苏南高校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挖掘高校旅游资源,开发高校旅游产品,已成为当前高校管理和旅游开发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项内容。本文拟针对目前不断升温的高校旅游市场,重点探讨苏南高校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一、苏南开发高校旅游资源的优势分析“高校旅游资源”,是指以高等院校独特的建筑风格、清雅而宁静的校园环境、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大学校园特有的书香氛围等为依托,能够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旅游吸引物。苏南高校中,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学院、江南大学等,由于具备上述特点条件,也开始吸引了旅游者的游踪。1.独特的资源价值一是历史性。苏…  相似文献   

9.
目前,全方位的旅游开发工作已经在升钟湖风景区展开.本文对文化旅游开发在湖区旅游开发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述,通过对景区文化资源的罗列,提出了湖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与亟须发展资金的旅游景区签订景区经营权转让合同,买断一定时期内风景区的经营权已逐渐成为旅游投资的热点.然而,在景区经营权转让后,如何在开发景区资源,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好景区生态环境,维护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产权分离后保护风景区生态环境重点应放在明确各方权限,针对风景区规划进行全面、多方审核等,以确保风景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长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1.
郭美斌 《经济师》2006,(2):121-122
现代旅游定格于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消费,旅游者追求的是一种心理满足。一般来说,旅游名胜风景区中心城市旅游已成为名胜风景区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者对名胜风景区中心城市的感观形象对旅游者的旅游心理满足和旅游风景区市场开发都将产生较大影响,最终影响到名胜风景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这一点过去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文章提出了城市感观形象理论,并针对相关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始追求个性化、体验性的旅游,传统的旅游,尤其是文化旅游开始逐步向“深度旅游”发展。首先探讨了“深度旅游”内涵及深度旅游与文化旅游之间的关系。其次描述了无锡吴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吴文化旅游发展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解决无锡吴文化旅游发展弊端的方法在于进行“深度旅游”开发,最后提出了无锡进行吴文化深度旅游开发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潘文焰 《时代经贸》2014,(6):355-356
本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对话。问卷调查等实证方法,基于杨浦区遗产资源及其旅游发展现状分析,立足于当今时代及区域背景提出相关策略建议:以“工业文明与时尚体闲’为主题特色,围绕“一带一圈一轴’三大板块分步发展,依托重点项目节点,优先开发一带(东外滩滨江工业文明体验带),创建中国最大的创新型。工业文明时尚体验旅游地”。  相似文献   

14.
茶马古道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安化茶马古道风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现遭遇发展"瓶颈",即使景区门票免费,客流量仍然较少,严重影响旅游收入,对旅游扶贫也不利,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安化茶马古道风景区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安化茶马古道风景区存在的问题,为安化茶马古道风景区进一步发展提出对策与措施,即充分挖掘安化茶马古道的历史人文内涵;加强安化茶马古道可进入性;充分利用政府对安化茶马古道旅游业的扶持;细化安化茶马古道开发管理,以促进安化茶马古道旅游业走上更加完善、持续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5.
张掖市作为河西走廊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优美,自古就有“金张掖”的美称.“金张掖”拥有着大量宝贵的自然、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产业作为十分火热的产业,必然是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旅游资源更是由于其具有特有性、区域性、唯一性等特征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资源.对张掖市旅游资源的深入开发与整合必将成为促进张掖市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的重点环节.而现实情况下,人们对旅游资源重视程度还不够深入,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等体制还不完善,使得对旅游资源的深入整合与开发的意义变得尤为重大,本文将运用相关的数据进行较为系统地分析研究,旨在找到发展旅游产业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6.
苏州夜间旅游开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卉妍  孙厚琴 《经济师》2009,(6):255-256
近几年,城市夜间旅游的开发悄然兴起。夜间旅游被普遍认为是提升旅游者审美情趣,丰富旅游体验和拉动夜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首先简介夜间旅游的概念、类型、特点、开发意义及成功案例,然后以历史文化名城苏州为例。结合问卷调查及实地考察结果,分析苏州夜间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苏州夜间旅游发展的目标及“行在苏州——吴文化的体验与探索”的夜间旅游主题定位,并从旅游吸引物、旅游宣传和配套服务三方面提出苏州夜间旅游开发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养生旅游开发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者需求的变化及中国源远流长的养生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使中国养生旅游的开发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文章在研究养生旅游的三大客源市场的基础上对养生旅游进行市场定位和主题设计,提出开发养生旅游的模式及其相适用的养生旅游类型,从而为养生旅游的开发建立了一个基本的框架。  相似文献   

18.
运用田野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ArcGIS地图表达法,从生态文明视角对滇西北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及空间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体育旅游人文资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开发更能凸显体育旅游资源的整体性价值,体育旅游自然资源更适合作为个体单元进行开发。空间特征以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为面状,形成了以香格里拉大峡谷、巴拉格宗大峡谷、哈巴雪山风景区、千湖山等环形体育旅游资源圈;以自然保护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风景区为线状,形成了以独龙河峡谷河谷南北走向、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等体育旅游资源线状;以大理苍山和丽江的老君山风景区为点状,形成了以滇西北体育旅游为双中心点聚集向四周各周边县市辐射的集散态势。  相似文献   

19.
武夷山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沉积丰富的人文景观,逐步完善的旅游设施和日益提高的旅游服务,它们共同作用,推动着武夷山旅游品牌的形成与发展。根据世界各地旅游开发的经验,不仅要形成旅游品牌,更重要的是创旅游名牌。武夷山要成为福建的旅游名牌,要经过积极的树品牌、创名牌过程。 一、武夷山旅游供给 (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在方圆70平方公里的武夷山旅游风景区,“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是武夷山风景区独特自然资源的真实写照。九曲溪水清澈见底,坐上竹筏从星村治溪而下,可饱览两岸奇峰怪石和古…  相似文献   

20.
湖南名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主要表现在古代、近现代等两个方面。湖南名人辈出的原因主要是文化的积淀与时代的召唤。利用湖南名人旅游资源来发展旅游业的对策是开发“祭祀与怀祖”、历史文化、红色、购物与休闲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