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化作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历史进程,它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但在欠发达平原农业区,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发达的大中城市数量少,现有的小城镇零星散落在幅员辽阔的平原上,难以接受大中城市"极化"作用的辐射.区域中心城镇虽然在数量上比小城镇少,但它们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优区位,能够争取到更多的各种经济要素来城镇集中,因而能得到较快增长.因此,在欠发达平原农业区,发展区域中心城镇,建立自己的经济增长极,从而带动经济的整体发展,是欠发达平原农业区城市化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前浙江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城镇体系结构不甚合理。其中.大中城市偏小、偏少,中心城市功能偏弱.对区域发展缺乏应有的辐射带动作用;小城镇数量虽多,但规模小、层次低、布局分散,建设缺乏重点.用地不够紧凑;市、县区域经济受分割体制的束缚,重复建设浪费严重,区域性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共建共享,也不利于流域整体治理和排污、防洪等工程规划的统一实施,市县之间、城乡之间缺乏整体协调.必将影响发展后劲。现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欠发达平原农业区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小城镇建设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取得了明显成果,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小城镇越来越不适应欠发达平原农业区经济发展的要求。发展区域中心城市越来越成为欠发达平原农业区城市化道路的必然和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工业园区在推动城镇建设和地方经济增长,提升小城镇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小城镇的建设中存在的各方面的问题也渐渐浮现出来,土地的滥用、科学规划思想的缺乏、经营模式的单一和粗放严重阻碍了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新形势下,探索小城镇工业园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刻不容缓。文章基于昆山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实践,基于区域视角,把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小城镇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俭英 《发展》2002,(5):64-65,70
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基本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建设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很大作用,从1978-1998年的20年间,按城镇总人口计算,小城镇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5.5%上升到13.6%,小城镇对城镇化的贡献率由30.7%上升44.7%;按城镇非农业人口计算,小城镇非农业人口20年由4784万人增加到近1.25亿人。(一)小城镇数量快速增长,但人口规模偏小。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建制镇数量有了较大增长。1978年全国农村有建制镇2173个,1998年增加到19060个,20年间增加了16887个…  相似文献   

6.
<正> 小城镇由于分布广泛,在一定区域生态经济系统中有一定密度,往往要结成一定的城镇体系,成为区域生态经济网络的重要环节。限于篇幅,本文仅就以小城市为中心的农业区域和工矿区域中建立合理的小城镇体系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探讨。一、区域生态经济发展和小城镇体系布局的关系 (一)小城镇体系布局能基本决定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内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人流和价值流的集散方向和集散地点,这对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变化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在一个没有  相似文献   

7.
舟山市现有全国、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8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12.7%。这些试点镇区域经济特色渐趋鲜明,但城镇发展方向定位偏低工业虽得到进一步发展,但城镇化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虽进一步完善,但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相似文献   

8.
许勤  苗衡 《发展》2002,(3):51-52
从国际经验看,世界经济进步与城市发展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为80%,有的高达90%以上,中等收入国家为60%左右,我国只有30%。如何处理好城市化滞后工业化、大中城市发展和小城市建设的矛盾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我国大中城市数量少、容量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不可能走西方式单纯发展大城市化道路。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必须在适量适度发展大中城市的同时,充分发挥小城镇的“蓄水池”作用,建立大中小并举的城镇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9.
小城镇是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城市经济社会文化要素向外辐射扩散的承接基地.小城镇能否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也直接影响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基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局限,除少数区域可以发展成为城市群、城市圈以外,小城镇是广大西部地区城市化的主要空间依托.因此,基于功能定位选择其发展路径是西部城镇化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0.
欠发达平原农业区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小城镇建设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取得了明显成果,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小城镇越来越不适应欠发达平原农业区经济发展的要求,发展区域中心城市越来越成为欠发达平原农业区城市化道路的必然和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大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化道路的具体含义是:把城市化的重点放在现有中等城市的发展上,一方面大力发展中等城市,并逐步地把有条件的中等城市培育成大城市;另一方面通过大中城市发展,带动小城镇的结构调整。虽然一个地区合理的城镇体系总是大、中、小城市和集镇协调发展、合理分布的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各级城市、集镇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是齐头并进的。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阶段,特别是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后,  相似文献   

12.
<正> 甘肃的小城镇萌芽于秦汉、汉唐时期,因丝绸之路的繁华,曾兴起了一批小城镇,后来日渐衰落。解放前,全省交通闭塞,经济萎缩,文化落后,城镇数量少,规模小,省内设市的城市只有兰州。1949年,  相似文献   

13.
城乡二元体制的长期存在造成了大中城市的资源集聚效应越来越强,小城镇的发展严重受阻。从英国、美国及日本大学落户小城镇的经验来看,小城镇在大学的带动下不仅可以推动城镇产业结构升级、城乡协调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推动科技创新和研发进步,使得城乡和大学的发展相得益彰。本文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我国大学在小城镇发展的优势,对以后大学落户小城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加快小城镇建设 促进新农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程度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我国小城镇占城市总数的60%以上,从一定意义上说,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快慢,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进程,同时也影响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速度。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党的  相似文献   

15.
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地方整体面貌的缩影.更是一个地方风土人情的眼睛.小城镇建设与管理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升小城镇品位.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城镇、小康城镇、魅力城镇乃人心所向.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自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作为城市和农村的结合部,愈来愈显示出它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聚合效应,一方面,同大中城市相比,小城镇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是小城镇介于大中城市和乡村之间,在城乡的技术,信息,人才及其他生产要素流动方面,可以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二是由于地缘关系紧密,农村进入小城镇比进入大中城市所付出的心理物质成本要低,可以说对小城镇农民更容易“进”;三是小城镇建设推进了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从事二,三产业,使善于从事农业生产者承包更多的土地,水面和山林,施展出才能而成为专业大户,出现了专业化大农业的雏形,四是小城镇建设为落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走共同富裕道路创造了条件,那些远距城市经济薄弱的山区贫困村,可过至小城镇致富,走共同富裕道路创造了条件,那些远城市经济薄弱的山区贫困村,可迁至小城镇附近,有利于易地脱贫,另一方面,从我们目前的现实情况看,一是绝大多数人口分散在农村,我们在今后短期的发展中,不可能有那么多的人口集中到大中城市,如奉化49万多人口中,农业人口有近41万,占总人口的83.7%,大桥建成区人口仅8.64万人,占总人口的17.6%,二是受财力的影响,大中城市建设要在短时间内在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上迅速上几个台阶,也不切合实际,三是在当前大力鼓励支持个私经济发展的新一轮浪潮中,一部分农民感到扩琐奔头,搞工业没把握,他们是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理发展工业,亦工亦农,更喜欢在小城镇办企业。  相似文献   

17.
晓亮 《市长参考》2000,(12):33-36
小城镇、小城市的划分,乃至大中城市的划分,是一个模糊概念、相对性概念,仅仅以人口数量划分,未必准确。以省级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作为划分标准,把县以下作为城镇,更难以让人信服。深圳市的现代化程度依我看超过了重庆,但重庆是中央直  相似文献   

18.
胡刚 《浙江经济》2004,(17):41-43
城市化地带是比城市群更高层次的一种城市空间组合形式。中国沿海城市化地带的形成。将从根本上改变浙江沿海城市的经济地理位置。浙江沿海城市化地带的形成。也将改变浙江城市化水平滞后。大中城市数量少、规模小、整体水平低。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弱的状况,形成以大中小城市互相融合、区域块状特色明显、以城市化地带带动城市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在继续发挥大中城市有效接纳人口的情况下,浙江应充分利用块状经济和专业市场发达的优势,采取强有力的政策,加快小城镇建设,以数量较多的小城镇分流部分剩余劳动力和乡村人口的转移压力是一条合理的城镇化道路选择。[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厉以宁 《发展》2005,(9):11-11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小城镇发展起来了.从全国范围来看,小城镇的星罗棋布是全国经济增长的有力依托.小城镇把大中城市与广大农村连接起来了.小城镇不仅带动了农村的发展,而且也支撑着大中城市的繁荣.因此,不能低估小城镇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