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女性消费是消费主义文化中的典型。城市文化诱导着女性的消费,女性消费文化在城市文化中养成、熏陶出来。将城市中的女性消费纳入消费主义的文化框架之中,是因为女性消费有着鲜明的文化特征。从城市文化、社会性别视角研究构建女性消费,引导女性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边城 《大众商务》2008,(2):26-26
据专家预计,2008年中国的女性饰品需求旺盛、潜力巨大,极具开发价值。有明显饰品消费需求的女性从8岁-56岁,中国约有5亿人。如此庞大的消费群体,每年的消费需求达数百亿元,中国将成全球最大的饰品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3.
现代女性消费心理与营销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我国,女性消费心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女性消费者是市场中最为活跃的主角,她们在购买活动中起着特殊作用。因此,研究现代女性消费心理特征对于市场营销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就现代女性消费心理与营销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女性消费者因其独特的文化角色,使她们在消费领域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购买角色。在我国,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以及由此引起的经济地位的提高,女性消费能力日益增强。企业界应在了解当前我国城市女性消费特征和心理的基础上,开展针对女性的营销活动。  相似文献   

5.
在马尔库塞的异化消费理论视角下,当代女性的消费行为,表面上标榜着理性、自由,实际上却是满足“虚假需求”的异化消费。异化消费下的女性,进一步受到控制和奴役,逐渐了丧失主体性。只有摆脱异化消费,回归理性消费,女性才能真正解放自身,走上独立、自由的幸福道路。  相似文献   

6.
方方的小说以写实为主要特征,《树树皆秋色》、《出门寻死》也以女性生存主题及原生态的写实延续其风格。作品主要描写女性所处的阶层和日常生活写实的消费文化:社会上层女性的符号消费与个性消费区隔的写实;社会底层中扩展家庭女性的底层代理消费。她们有通常的男权社会所期待的女性消费,又不同于西方文化视阈中的代理消费,以女性视角对女性生存状态原生写实,正是方方小说的女性文化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大众商务》2006,(12S):49-49
女性,虽然只是世界的半边天,但女人却好像永远是社会消费的主流。因而,很多商家都把眼光紧紧的盯在了女人的钱包上。女人问题,不仅女士自己喜欢研究,就是不少男士也很想打探。为了让女人能更好地了解女人,同时也让男人解密女人,开家专营女性问题书籍的书店,不仅能吸引来广大女性消费,同时也会使男性纷纷驻足,因而“女性书店”的市场发展潜力将是相当大的,前景也相当的可观。  相似文献   

8.
"她世纪"的到来使得酒店业界一度消失的女性楼层、女性客房悄然重生,一些新锐酒店也纷纷各出新招来扩大自己的女性市场份额。然而,由于一些酒店没有对酒店女性住客的需求特征、消费偏好等进行透彻地分析和调查,而只是出于盲目跟风、简单贴标签或制造噱头等原因,导致其推出女性酒店产品却面临叫好不叫座,甚至无以为继的境地。基于此,本文对福建省内的26家住宿企业的女性住客进行调查访谈,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酒店女性住客多为月收入在4 001-8 000元之间、学历在大专以上的中青年职业女性,出游动机主要为商务、休闲两大类,在选择酒店时,80%女性将价格作为首要考虑因素,近70%女性住客通过网络、电话预定酒店,近90%的女性住客在酒店停留时间在3天以内,在消费满意度方面,只有1/3左右女性对酒店服务表示满意等。基于本文的调查分析结果,本文提出应该针对女性住客的消费特征进行针对性市场定位、产品设计、营销推广,才能真正做好女性住客市场。  相似文献   

9.
方方的小说《树树皆秋色》、《出门寻死》以她对"女性生命运的关注"的取向选取女性日常生活的原生场景描写,她们的消费行为蕴涵的符号标识了她们各自的阶层和群体,显示了她们之间的区隔,读者可由此体察作品人物.传统习俗与文化将女性消费作了亚范畴地位的规制,女性的消费也是由社会和文化人为建构的.她们既有通常的男权社会所期待的女性角色的消费,又有中国式的女性代理消费.通过文化分析研究,可对女性文学的研究提供一个能够深入当代消费社会机制的更为广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女性消费者是家庭消费的主力军,在社会消费群体中占有很重要的比例。由于女性具有的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研究女性消费心理特征对于企业开展营销策划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我国女性消费心理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为此以现代女性消费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独特的消费心理特征及变化,能够为企业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提供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浅析现代女性消费心理与营销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我国,女性消费心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同时,女性消费者是市场中最为活跃的主角,她们在购买活动中起着特殊作用。因此,研究女性消费心理特征对于市场营销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家庭能源微观调查(2014)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5、2018)的三期数据,采用计量模型考察性别观念对家庭能源堆叠消费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性别观念现代化转移可以显著促进家庭能源堆叠消费向上移动,即实现家庭生活用能清洁转型;性别观念现代化转移会通过提高女性社会参与、增加女性人力资本和强化女性优生优育意识三条途径促进能源堆叠消费上移;性别观念对家庭能源堆叠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和夫妻年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营销要抓住女性消费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是许多商品的购买者和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必须分析女性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点,根据女性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制定适宜的措施,促进产品的销售。  相似文献   

14.
白领女性的符号休闲消费是指白领女性在进行休闲消费时,不是以其生理满足功能为选择标准,而是以附加在休闲活动上的身份、地位等符号价值为标准。经济收入是这种符号休闲消费的物质基础,西方消费主义文化、东方的"面子"文化和我国当前的性别文化形塑了她们的符号休闲消费行为,大众传媒为其提供了外在诱因,以上三方面的因素通过作用于女性心理才使她们最终选择具有符号区分意义的休闲活动。  相似文献   

15.
白领女性符号休闲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领女性的符号休闲消费是指白领女性在进行休闲消费时,不是以其生理满足功能为选择标准,而是以附加在休闲活动上的身份、地位等符号价值为标准。经济收入是这种符号休闲消费的物质基础,西方消费主义文化、东方的"面子"文化和我国当前的性别文化形塑了她们的符号休闲消费行为,大众传媒为其提供了外在诱因,以上三方面的因素通过作用于女性心理才使她们最终选择具有符号区分意义的休闲活动。  相似文献   

16.
女性旅游消费在旅游消费市场中所占份额日趋增加,是旅游消费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总结了女性旅游消费动机的两大影响因素:社会因素包含女性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加、女性学习行为的发展和“男主外、女主内”角色分工的转变;心理因素表现为女性追求美的心理、追求实惠的心理、好胜心理和趋同心理。上述影响因素使得女性旅游消费偏好有迹可循,为科学地展开女性旅游营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据第五次人口调查显示,我国女性人口达到61228万人,占总人口的48.37%。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女儿、妻子、妈妈等不同角色,决定着她们必然成为消费者中的主力军。而青年女性自身的特点更使她们在消费群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青年女性消费活动中心理与行为活动特点、方式及其规律,将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发挥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成都市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极核,正在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双循环新格局下,金融双向开放是助力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抓手。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梳理相关理论基础。其次,指出解析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存在的短板,并进行原因解析。再次,从内因和外因角度分析双循环战略下成都市金融双向开放的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从供给端、需求端和生态端提出金融双向开放助力成都市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路径,包括金融对外开放加快消费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对外开放提升消费资源聚集程度、金融对外开放提高消费活跃度和融合度及金融对内开放提升成都市消费国际化程度等。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纯纯 《大众商务》2007,(3):32-33
三年前,香港小姐庞思慧在上海开了一家名线行店,她用以教带卖的时尚消费理念.打造了毛线销售的新概念,使上海的年轻女性顿时涌起一股手工编织潮。[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2012年,有20个中心城市文化教育消费总量增长超过10%,其中8个中心城市总量增长超过15%,1个中心城市总量增长超过20%;有12个中心城市文化教育消费人均值增长超过10%,其中3个中心城市人均值增长超过15%,1个中心城市人均值增长超过20%。各中心城市文化教育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排行结果:所在省域城乡间、各中心城市间无差距理想值横向测评,广州、西安、南京为"2012年度城市景气领先"前3位;历年各地自身基数值纵向测评,合肥、昆明、福州为"2005—2012年城市景气提升"前3位;武汉、昆明、南宁为"2010—2012年城市景气提升"前3位;天津、合肥、长春为"2012年度城市景气提升"前3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