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披露散见于上市公司年报与大众媒体中,未见独立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受此条件限制,国内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样本一般来源于上市公司年报,少数单独研究社会责任报告的文章则样本容量太少,上述研究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局限。2006年,宝钢公司发布我国第一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2006年3月国家电网发布我国第一份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此后有将近二十几家公司发布了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进入2007、2008年,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发布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这一趋势为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提供了新的研究样本和视角。本文试图分析我国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制度背景,以2005-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作为研究样本,对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行业、时间、驱动因素、形式、结构、内容、质量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我国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相关规律,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由于特殊的行业属性,采掘类企业在环境保护、劳动保护等方面具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本文以采掘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社会责任公开信息披露的形式、内容和质量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采掘类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对应的改进意见,希望能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进一步的规范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定期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以一定的形式披露其信息,已经成为现阶段上市公司不可回避的问题,我国现阶段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对其披露的覆盖面与质量尚滞后于国有企业.文中对2006--2009年度民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进行了多层面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制度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在推动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规则体系、制度内容、监管体制与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待于改进和完善.当前,应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纳入法律规制的范围,健全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的内容,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监管.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的界定,结合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和存在问题,在借鉴国内外理论成果和实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现代企业组织理论,企业承担了社会责任就应当履行向社会披露企业信息的义务。社会责任信息扮演着与财务信息类似的角色,即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资本成本。但其又不同于财务信息披露,因此正确认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促进上市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降低资本成本,提高其盈利水平。 相似文献
7.
2020年新出台的《证券法》将信息披露制度置于核心地位,但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仍有待完善.由于我国的传统信息披露制度只强调了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尚未对社会责任信息给予充分关注,导致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在宏观强制性效力和微观披露指标上均没有统一标准,加之程序性规则缺失,使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难以回应投资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因此,亟需借鉴欧盟和我国香港地区的制度经验,通过统一强制性的制度规范、设定具体而明确的披露指标以及补足程序性规则等途径,重构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提升社会责任信息质量以保障投资者权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自愿披露2010年社会责任信息的12家创业板公司为样本,对这些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程度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总体状况不佳,上市时间、企业规模和安全性与公司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水平呈不显著的正相关性;而公司的成长性与盈利性与披露水平呈负相关性,有可能成为阻碍创业板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负面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对环境的破坏现象也相当严重,近几年的海港漏油事件、水库渔业污染事故、铅污染事件让我们不得不重视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披露问题。本文对区域性(贵州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的阶段性研究成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本文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总体状况较差,公司绩效、行业属性及规模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重要因素,而独立董事比例及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二职合一两个公司治理结构变量均末表现出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国外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主要模式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全球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日益增多但又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一些国际非政府组织开始着手建立统一的社会责任报告标准,形成了三种主要的报告模式:“全球报告行动”的G3报告框架、“国际社会责任”的SAS000标准,以及“社会和伦理责任协会”的AA1000系列。这三种模式在推动社会责任报告的共同目标下,既相互独立、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同时也为认识我国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必要性、统一性和目的性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分部信息的披露主体主要是上市公司.公司出于竞争投资者有限的资金等目的有自愿披露分部信息的动因.由于分部信息披露存在成本,在没有管制的情况下,企业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将通过对收益和成本的权衡来决定分部信息披露.由于分部信息披露的外部性、分部信息分布的不对称性等,不能完全依赖于自愿披露,必须对分部信息披露进行适度的管制,强制公司披露分部信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其信息披露义务的法律规定出发,分析了上市公司实际控制入主体的多元性、内容的层级性和结果的终极性特点,揭示了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完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信息披露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愿性信息披露对于增强投资者系统性保护、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深市样本公司数据为基础,按上市公司战略性信息、非财务主要信息和财务信息三类信息披露指数,考察公司规模、财务杠杆、经理层持股、公司盈利、外资股、审计费用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自愿性信息披露方面缺乏充分的内在动机和完善的外在激励机制,自愿性信息披露行为尚侍进一步地系统性规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尝试以我国历年来因发生会计违法违规行为而受到监管机构处罚及处分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会计违法违规行为及监管机构的监管措施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违法违规行为的本质原因,最后对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效率和效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基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和迫于各种压力履行社会责任,而信息透明度对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压力机制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博弈分析发现,从商业银行自身和信息相关者两个方面来提高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信息透明度,有利于社会责任压力机制的形成,会最终促使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但信息透明度的提高有赖于商业银行定期发布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和...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通过对中国石油和壳牌石油2006~2009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在形式和内容上的比较,分析了中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异同之处,然后对改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提出了一些重要启示:统一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框架;完善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和信息反馈机制;开展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审验;社会责任报告内容要体现平衡原则;选择适当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形式以提高披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The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2014,46(2):198-212
This study examine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ing (CSRR) structures through a comparison of the disclosures in two countries with different social issues. The analysis is guided by a focus on the legitimisation offered by isomorphism. We compare the 2007 annual report and website (including standalone report) CSRR of a matched sample of 18 Australian and 18 South African mining companies. Among the 30 comparisons of disclosure patterns, 29 show no difference. We also provide examples of specific disclosures that show a remarkable level of similarity in CSRR and in the CSRR management structures adopted in the two countries. Our findings show similar overall patterns of CSRR in diverse settings, while differences in CSRR content at a more detailed level remain. For example, companies refer to the applicable national regulations and rules; as well as to their specific local communities. These findings provide evidence that the same reporting templates are used in CSRR globally. There is evidence to suggest that CSRR is institutionalised through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other means, suggesting a need to interpret CSRR characteristics and patterns as a reflection of global CSRR templates. Management intent or company-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do not necessarily drive CSRR pattern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