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刚 《新智慧》2007,(9):28-29
本文针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图表和举例分析的方式全面解析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及其账务处理方法。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垫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企业应当在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时,将其划分为以下四类:①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②持有至到期投资;③贷款和应收款项;④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的分类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改变。  相似文献   

2.
黄立新 《新智慧》2005,(9):72-7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集团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企业集团内部各企业间经济业务频繁发生。为了真实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在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必须对虚增的项目进行抵销对冲处理,主要包括:①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②应收票据与应付票据;③预收账款与预付账款;④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⑤应收股利与应付股利;⑥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  相似文献   

3.
非货币性交易是一项非常规交易,它往往容易成为会计主体操纵利润的工具。而应收账款,由于其特有的性质,致使它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规范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2001年1月1日财政部重新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准则》),并开始施行《企业会计制度》。但是,两者对非货币交易业务上的规定存在差异,特别是对涉及应收账款这一资产的界定较模糊,笔者对此作以下分析。一、换入应收账款的性质模糊1.应收款项的资产置换是否为非货币性交易。按照《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对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的定义,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应收款项应属于货币性资产的范畴。但是当企业发生非货币性交易并涉及应收款项时,是将应收款项视为补价进行处理,还是作为例外事项特殊处理呢?《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以一项资产换入的应收款项,或多项资产换入的应收款项,应当将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应收款项的入账价值,但具体并没有明确资产置换所涉及的应收款项是否属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也并未对此进行单独规范。这就造成了在实务处理上的随意性。2.补价界定的模糊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如收到的补价小于换出应收款项账面价值,应将收到的补价先冲减...  相似文献   

4.
财政部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中规定了应收款项提取坏账准备的处理方法。要求股份有限公司应以“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合计数为基数 ,按适当的方法计提坏账准备 ,并计入管理费用。笔者认为 ,该规定仍有其不尽完善之处。作为与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来源、性质相同的应收票据 ,未被纳入坏账准备的计提基数 ,显然不合理。第一 ,众所周知 ,会计报表中的应收票据指的是应收的商业汇票 ,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两类。作为债权 ,应收票据有不能按期如数收回的风险存在。尤其是票据的兑付跨越会计期间时 ,在会计报表日存在着应收票据日后无法兑付的风险 ,这与应收账款的性质是相同的。既然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在实质上差异很小 ,对应收票据这种同样具有风险性的债权 ,不提取相应的坏账准备 ,显然不符合会计中谨慎、稳健的原则。第二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如果企业应收账款改用商业汇票结算 ,在收到承兑的商业汇票时 ,借记“应收票据”科目 ,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同时又规定 ,计提坏账准备应以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为基数 ,并不含有应收票据。于是存在这样的可能性 :企业为优化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减少...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首次提出“金融资产”概念,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4类,《企业会计制度》(2001)中与之对应资产项目大体为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委托贷款和应收款项。从计量基础与会计处理两方面比较金融资产减值的差异,可见新准则与旧制度中金融资产减值的处理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首次提出"金融资产"概念,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类,《企业会计制度》(2001)中与之对应资产项目大体为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委托贷款和应收款项。新旧准则中金融资产减值的处理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从计量基础与会计处理两方面对金融资产减值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不单独设置“预收账款”科目的企业,预收的账款在“应收账款”科目核算;预收账款情况不多的企业,可以将预收的款项直接记入“应收账款”科目的贷方,不设“预收账款”科目;预付账款情况不多的企业,可以将预付的款项直接记入“应付账款”科目的借方,不设“预付账款”科目。“预收账款”是负债类科目,而“应收账款”则是资产类科目;“预付账款”是资产类科目,而“应付账款”则是负债类科目。按照现代会计核算机理,不同性质的科目应该用来核算不同性质的会计业务,相互之间不能混淆,更不能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8.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财政部发布的《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附录》规定,对有客观证据表明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应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由于应收款项净值的准确程度受坏账损失的直接影响,企业应视自身情况,合理地选择坏账准备的计提与核算方式并进行账务处理。  相似文献   

9.
侯贵菊 《新智慧》2004,(11B):43-43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于年度末了时对应收款项(不包括应收票据)计提坏账准备;坏账准备应当单独核算,在资产负债表中应收款项按照减去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反映。应收款项是指“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两个科目所核算和反映的内容。同时,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又明确指出: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歉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企业只能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当某项应收款项全部或部分被确认为坏账时,按确认的坏账金额冲减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款项。根据以往的做法.估计坏账损失主要有四种方法,即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会计制度规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要求企业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应当根据企业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合理地估计。  相似文献   

10.
李传双 《新智慧》2009,(2):20-21
一、应收票据贴现是否终止确认的判断标准应收票据贴现,是指票据持有人将未到期的票据在背书后送交银行,银行受理后从票据的到期值中扣除按银行贴现率计算确定的贴现息,然后将余额付给票据持有人的一种融资行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的相关规定,如果企业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转入方的,则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11.
郑倩 《新智慧》2007,(11):32-33
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债务人可以自己拥有的金融资产偿还债务,进行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对金融资产的确认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类。  相似文献   

12.
金融资产属于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明确规定了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范围,即: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其他三类金融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如果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已经发生减值的,则应计提减值准备。本文结合具体案例详细解析了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3.
《新智慧》2009,(1):59-64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速动资产的是( )。 A.应收账款B.预付账款C.应收票据D.货币资金  相似文献   

14.
欧理平 《新智慧》2005,(3):52-52
《小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坏账损失采用备抵法核算,计提坏账准备时可选用包括余额百分比法在内的四种方法。众所周知,在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时,在计提比例确定的前提下,坏账准备期末余额主要取决于应收款项的期末余额.与《企业会汁制度》相比,《小企业会计制度》未设置“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科目,从而给小企、世确定应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的余额带来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金融资产概念是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一个新内容,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及应收款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类。本文对其中的长期应收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和计量以及后续计量做了分析,旨在探讨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新准则。  相似文献   

16.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了金融工具摊余成本的核算,其中特别指出,金融资产摊余成本要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笔者尝试从其概念及计算方法角度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龙子午 《新智慧》2004,(3B):34-35
国际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应定期对其全部资产的减值进行测定,当一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对减值损失加以确认,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规定,除保留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四项准备  相似文献   

18.
王碧秀 《新智慧》2008,(4):21-22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该准则在基本准则的基础上,对金融工具的定义、金融资产与负债的分类、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等方面作了具体的约定和规范。但在金融资产的有关规定中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丁自明 《新智慧》2006,(9):46-47
金融资产转移及其涉及的终止确认是会计实务中的一个难点,随着企业结构化融资交易(比如资产证券化、信托、债券买断式回购等)创新步伐的加快,这方面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之前我国没有单独的关于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有关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会计处理规定散见于《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及其他规定中。这次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有关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借鉴《国际会计准则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和《国际会计准则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考虑到我国实际,分为4项具体准则。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着重解决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条件、分类、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企业在证券市场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将其划分为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其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的原则不同.会计账务处理不同,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不同.进而对不同时期国家税收收入的影响也不同。文章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为基础对上述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