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近期,笔记本电脑厂商不断整合生产及经营策略,为争夺市场份额竞相降价,使笔记本电脑在国内个人电脑的销售比例中日渐增高,各个品牌的笔记本电脑也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涌现。但是,从目前笔记本市场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笔记本技术的逐渐成熟,笔记本产品也正在逐渐走入产品同质化的阴云笼罩之中,价格战逐渐成为了厂商之间竞争的主要手段。如何冲破产品同质化的“乌云”,寻求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之路,成为了众多笔记本厂商正在努力探求的问题。七月,市场中出现的内置摄像头、万元迅驰、宽屏笔记本电脑等概念性产品可以说是厂商们在同质化竞争中所采取的一系列突破措施的体现。这些热点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广大消费者以及竞争厂商的认可和支持,下面记者就这些产品特点进行如下阐述,以期待对采购朋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眼下,尽管笔记本电脑市场依然火红,但市场整体供过于求,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白热化,让不少厂商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仅仅依靠规模化和同质化的产品显然无法再继续支撑厂商的生存了。来自权威机构的调查统计显示,2004年国内笔记本销售量195.0万台,与2003年同比增长39.6%,销售额188.61亿元人民币,仅比2003年同期增长16.7%。由此可见,虽然销量仍然在不断攀升,但销售额增长却日益放缓。随着笔记本价格的不断走低,越来越多的厂商将目光更多的投向渠道层面。目前,大多厂商依然采用分销的模式,然而随着产业利润的减少,厂商已经无力支撑冗长的渠道…  相似文献   

3.
驹宝平 《电子商务》2005,(10):87-89
2005年中国服务器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可以用内忧外患这个词来形容.外部来自于IBM、惠普、戴尔等国际厂商的挤压,内部来自于各厂商之间同质化的竞争.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现今的IT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产品同质化,渠道扁平化,使厂商的利润越来越薄,如何尽可能快地销售产品,如何更直接地为用户服务,成了众多厂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面对如此前所未有的竞争,各商家尽出高招,尽量抢占先机,意在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而“形象店”的出现恰好为这  相似文献   

5.
一商品同质化是包装设计发展的契机 市场经济的推行,似乎无可避免的会带来竞争的加剧,新兴企业中小品牌如雨后春笋,市场就如同战场,一场你死我活,为争夺市场而进行的品牌大战在所难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商品作为企业品牌形象的前沿肩负着重要作用.市场营销中说的"同质化"指的是产品品质的相似,产品的品质是根本,但并非所有的消费者都是品牌消费,况且,现在的消费者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与欲望也在不断地加强,产品功能同质化不等于产品包装同质化,因此,包装设计就不仅仅是个色彩,外观的问题而是涉及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问题.有竞争才有发展,在二十世纪头十年欧洲各大品牌数十年如一日固守自己的包装和产品而顾客也安于现状,似乎没有人认为他们需要新的产品或包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产品伴随更有时代感,更时尚的包装很快取得销售的优势,这无疑给老品牌当头一棒,这直接导致了20到30年代主流品牌对包装设计的改进和再认识.这其中就包括1 91 5年由鲁特玻璃公司(Root Glass co.)的Alex Samuelson设计的著名的可口可乐新玻璃瓶体的采用.回顾过去,理性审视今天,同质化对于中小企业既是险境,更是挑战和契机,对包装设计来说也是一样.  相似文献   

6.
饮料市场产品日趋同质化,厂商的营销策略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针对"再来一瓶"这种应用广泛的销售促进手段,结合理论与实际进行研究,综合考虑各相关群体的利益,探究了此销售促进方式的运行机制,并相应提出了市场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7.
《市场与电脑》2002,(4):46-46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品标准化的加速推进,特别是在芯片、操作系统等许多电脑核心技术都被少数上游厂商掌握的情况下,IT产品的同质化倾向日趋明显。据IDC统计:2001年中国PC市场总增长率为23%,远远低于2000年的46%。中国的IT产业进入了一个由高速增长到趋于平缓的调整期。面对差异不大的产品,价格的竞争成为赢得市场的主要手段,而这却根本不能为追求应用的客户带来实际的利益和价值。从品质的维度来看,低价的竞争显然不允许厂商把微薄的利润投入到质量水平的研究提高上;从应用的维度来看,同质化的产品制约着用户应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糖烟酒周刊》2004,(33):A032-A033
有些专家对我国葡萄酒行业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既缺少真正大众化的产品,又缺少有个性的高端酒品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葡萄酒厂商对市场细分的不够。本刊曾经刊发过一篇文章,主题是“中国葡萄酒细分时代即将到来”,文章提出这样的观点,产品同质化已经成为我国葡萄酒市场最严峻  相似文献   

9.
“促销”被看作是提高知名度、提高销售量的一把利器,诸多厂商也曾利用多种促销手段屡建战功,而电脑市场的促销——繁多的“花色品种”和“刺刀见红”的惨烈今看客心有不忍。花样总有用完时,大家都开始有“黔驴技穷”之感了,可促销本身是否真正开始面对彩虹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促销,作为重要的销售手段,竟然在高度竞争后也“同质化”了,这种“同质化”现象大致可归纳为两种费力不讨好的“病症”,正是它们引发了促销“流感”。  相似文献   

10.
产品的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广告的创作本应该尽全力挖掘产品的卖点,从形象树立和品牌打造等诸多方面提高企业同质化产品被消费者识别的几率,从产品的品牌外衍上挖掘产品独特的销售说词。现实情况恰恰相反,众多的电视广告创意仍然是千篇一律,今天这个厂商的DVD超强纠错,明天另一家就是超级解码。在一个产品同质化来临的时代,创意又怎能再再被同质化?  相似文献   

11.
在PC产业链已经完全陷入同质化价格战恶性竞争的今天,PC厂商如何寻求突破?什么样的产品才是引领未来市场发展的标杆?从以全新的“价值观”引领PC产业创新之路的联想新扬天身上,我们可以找到英雄的影子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产品同质化时代的到来,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也越来越简化为主要按价格进行选择,没有品牌、没有个性的产品间的竞争只能走向价格战.本文以农夫山泉为例,阐述了在产品同质化的市场,企业可以通过提高消费者购买参与度进行差异化竞争,从而推动产品销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的市场竞争结构,发现其具有明显的寡头竞争特征,然而市场占有率却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天猫与京东两家占有整个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对中国网购市场形成较强的支配地位,特别是两家寡头赴美上市之后,中国电商市场"双寡头"特征更加严重。电商寡头之间所销售产品的种类、品牌、价格、功能、入驻厂商以及服务的同质化现象明显,同时也存在一些差异性经营模式。最后本文基于寡头竞争理论对我国电商市场的效率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针对我国电商市场同质化趋势给出一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乘用车卖价格商用车卖服务”。近几年,国内重卡品牌多元化及产品同质化趋势日益明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服务成了各企业争夺的焦点,一场重卡市场的服务战悄然而至。  相似文献   

15.
《成功营销》2011,(Z1):24
2011年爱国者电子加快布局移动互联网,业务量占比将达到40%以上。过去一年中,爱国者电子面临很多挑战,其中之一便是如何持续移动存储业务的快速增长。这个市场面临着产品同质化的现状,而且国际品牌大举进入中国,他们规模更大,因而在上游更具优势,在市场端转向低价策略,无疑对当地厂商、民族品牌造成了很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白丽 《现代商业》2008,(6):250-251
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不仅产品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营销手段也日趋同质化,当高手与高手相逢,通过产品差异营造的优势有效期越来越短,通过营销战术打造优势的落差越来越不容易,核心价值带动的品牌整体优势就越发显得难能可贵.如何统一和区别企业与产品品牌的核心价值,如何保证一个品牌的核心价值随市场变化和产品更新换代不断传递给消费者或客户,这是目前企业品牌管理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7.
网络型产品厂商防降价均衡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跃武  何峥 《财贸研究》2005,16(5):16-21,26
本文以网络型产品市场为对象,运用区位模型,研究在该类产品市场中厂商均衡价格的存在性,并区分不同情况,比较厂商在市场中的均衡价格水平和利润水平。同时,分析了网络型产品的一个实证案例。最后得出网络型产品市场厂商价格均衡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8.
尚阳 《销售与管理》2006,(11):I0022-I0023
成熟的市场、成熟的运营模式、同质化的产品、同质化的竞争手段,市场怎么做?创新是市场运作不断取得成功的不变法则。[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成功营销》2008,(5):107-107
一个产品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有人会说是产品的功能。这样的回答只对了一半,因为任何一个产品推出市场的时候,常常是功能所带来的使用价值驱动消费。但是,如果企业已经有一定的市场地位却依然一贯强调功能,最终的竞争结果就是产品同质化,营销同质化,价格低廉化和消费者游离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化妆品的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化妆品终端市场的一线销售人员——化妆品导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其与消费者面对面接触,代表着企业厂商的形象,直接关系着企业在竞争中的成败。本文从成都L化妆品公司导购员目前的薪酬与激励现状出发,从导购的绩效考核、人员培训、职业规划等层面探讨导购员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