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民族节庆象征着民族的精神传统,是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的集中反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节庆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积极开发少数民族节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成为新疆旅游业的一个新增长点。新疆是由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13个主要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节日,本文主要探讨新疆部分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诺鲁孜节”的乡村旅游开发意义以及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
《品牌》2015,(5)
本文从节庆旅游概念的分析出发,详细阐述了乌江流域少数民族节庆旅游的开发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结合乌江流域开发少数民族节庆旅游的意义及优势,提出乌江流域少数民族节庆旅游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3.
广西具有秀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旅游资源禀赋优越,2014年广西区政府将“三月三”作为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定为全区公众假。如何抓住这一机会,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节庆旅游,发掘少数民族传统节庆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推动少数民族文化节庆旅游可持续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族和谐,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后在灾区经济重建的大背景下,新建羌寨在失去原有乡村旅游原生态特色的现实中如何突出其民族民俗特色,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成为一个亟待思考的现实问题。本文提出应理顺节庆体育资源的开发机制、正确处理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完善激励措施,为羌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旅游市场空间发展是相对受到限制的,其主体市场主要由重游者构成,重游者是其最主要的因素,因此稳定重游者市场,是一个传统节庆旅游产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以广西百色隆林自治县为例,通过市场调查,从隆林传统民族节庆文化旅游重游者市场发展环境等方面来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提出符合隆林传统节庆旅游发展要求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的德育资源主要包括:少数民族的风俗礼仪;少数民族的英雄人物;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民间艺术。少数民族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的途径有:加强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学习;有针对性地将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开发成为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在各个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民族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7.
传统节庆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韩国江陵端午节开发实践的分析,认为传统节庆旅游开发要在群众的广泛参与下,充分的挖掘传统节庆的文化内涵,以特色资源为依托,打造品牌化的传统节庆旅游,创造性地开发传统节庆旅游项目,以专业化的市场运作模式,整合开发传统旅游节庆产品。  相似文献   

8.
一、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旅游业是广西的支柱产业,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但是,目前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程度非常之低,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开发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市场不仅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创意开发是湘西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它对以湘西州民族传统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表演产业、体育节日庆典或赛事活动、体育旅游产业以及体育现代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为此,今后在民族传统体育创新人才培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挖掘整理等方面应作进一步努力,以实现湘西州民族传统体育与时俱进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乡村农业生态园建设是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农业科技化、专业化、产业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相融合的新型绿色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标志。因此,从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优势与开发潜力入手分析,探讨民族乡村旅游开发的新范式,农业生态园旅游开发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旨为民族地区政府制定"三农"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和农业生态园+田园综合体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商》2016,(5)
一般来说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是这个民族的信仰和灵魂所在。民族文化旅游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必不可失的一部分,如今发展特色民族旅游文化已成为我国旅游行业的必然,同时也是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方法。而黔东南则以发展文明原生态旅游为主体,所以我们要发挥原生态旅游的特色,凭借本身具有的特色抓住机会来大力开发,争取实现经济的迅速提高。本文在原生态旅游开发中主要朝着原生态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对原生态旅游发展的具体规划、民族旅游特色文化、少数民族旅游特色商品、以及少数民族旅游文化宣传等方面着手。大力推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特色、宣传少数民族旅游精神文化产品,全面提升黔东南旅游文化的形象,打造一个以少数民族原生态旅游文化为主题并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民族旅游文化圣地。  相似文献   

12.
在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妇女是主要的参与者。由于民族地区大理和丽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地方政府发展旅游业的方针政策有差异、旅游业发展程度以及少数民族妇女在传统社会经济文化中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所以,旅游开发对两地少数民族妇女的社会文化影响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广西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的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民族文化传承和乡村旅游开发的关系,明确利用生态博物馆合理的进行旅游开发是实现民族文化传承的一条可行之路。从分析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乡村旅游开发面临的现实问题入手,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思路和策略:一是进行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论证与规划;二是改善旅游地基础设施;三是形成村民保护当地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四是开辟民族型乡村旅游特色项目。  相似文献   

14.
世居贵州少数民族生存、繁衍,形成了丰富多彩民族文化.有力的支撑了贵州节庆旅游的文化资源,带动了贵州节庚旅游业的发展.同时节庆旅游也为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生存空间.两者问关系是辩证的,更是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15.
民俗风情旅游已成为现代文化旅游的一部分,吸引着众多旅游者。节庆是民俗风情的一部分,是民俗风情旅游的重要物质依托,是旅游吸引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少数民族节庆旅游产品开发的优势、意义的基础上,提出节庆旅游产品开发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传统社区独特的文化要素及其载体,是一类特殊的旅游资源,也成为当今文化体验旅游的开发对象和目的地。然而,现实旅游开发中面临许多困惑。本文基于贵州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社区旅游开发的现实问题,提出了旅游开发中"传承与发展、外力与内力、深度与适度、小众与大众、特色与综合、节日与平日"等至关重要的六大关系,并就如何处理这些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寻找传统节庆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驱动力,对中原传统节庆文化开发的关键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析,在深入了解社区居民,政府机构,民间团体和商业企业这四者间因传统节庆文化产生利益链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原传统节庆旅游资源开发经济驱动力模型。详细阐述了文化娱乐、旅游消费与商业活动三者间相互作用的原因与动力。最后健全了该驱动力模型的日常工作运转的内容与方式,使中原传统节庆旅游资源开发经济驱动力模型既能肩负起节庆文化传承的重任,又能在符合现代人消费理念的新形式下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吴晓山 《商业时代》2012,(17):133-135
对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资源开发价值予以综合评价,是其成功开发的前提,也为保护传统文化提供理论依据;其目的并不在于去评价民族传统节庆文化本身之优劣,而在于进行综合评价以了解其所蕴含的不同价值,掌握其开发的相关条件,达到有效保护、成功开发的目的。本文运用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从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自身价值、地方社区文化活力以及区域旅游业发展环境等三个方面构建起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资源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9.
节庆活动是挖掘旅游目的地历史文化、塑造和推广目的地形象的一个有显著成效的手段,节庆活动对推动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新疆各旅游目的地应借鉴国内外一些成功的节庆活动的经验,从自身实际出发,挖掘出节庆活动开发的一些成功因素,应该注意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展有特色的节庆活动。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起始于欧洲,是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的新尝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虽然我国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初,但发展迅速。新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与当地浓郁的民风民俗交织在一起,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新疆可以顺应旅游业的发展潮流,结合自身的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新疆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