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日伪统治时期东北酿酒业经历了曲折发展,东北有丰富的高粱、 小麦、 玉米等酿酒农作物,加之东北因气候因素该地区民众多好饮酒,充足的原料与广阔的市场促使酿酒业成为近代东北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酿酒业作为近代东北的重要产业,在日伪统治时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大肆的破坏与掠夺.日本发展东北酿酒业,实则是一种具有侵略性质的经济掠夺政策.  相似文献   

2.
东北制糖业是伪满时期东北地区的一项重要产业,而砂糖也是日本侵华掠夺的重要战略物资.作为中国东北甜菜制糖业的龙头企业阿什河制糖厂在中国制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试从阿什河糖厂的发展演变、日本进出口东北糖的数量进行分析,以此来探究日本对东北经济的掠夺.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日伪档案资料对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的经济侵略活动做了具体的概括。文中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活动分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非法抢夺我东北四官银号;1932年—1936年,日帝建立为军事掠夺服务的货币金融体系;1937年—1941年,日帝实施第一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及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帝对我东北疯狂掠夺四个时段加以论述,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我国经济富源的罪行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工业遭受外来资本严重掠夺.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和保护下,官商及民间资本积极兴办电力事业,使东北电力工业迎来短暂的"黄金时期".其中代表性的有哈尔滨电业公司和八道壕电厂等.这一时期东北电力工业的发展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觉醒,促进了东北的近代化和城市化,迟滞了日本对东北的经济侵略,在东北近代工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向中国东北大批移民,以开拓团的形式掠夺东北的土地、矿产、林业资源。使东北的资源严重破坏。日本开拓团时中国东北的掠夺性开发,使东北政治经济社会诸方面都遭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6.
日本帝国主义侵吞东北,炮制出笼伪满洲国以后,为了全面操纵和控制傀儡政权,对其机构和建制进行了三次较大的调整,其出发点则在于镇压和奴役东北人民、掠夺东北资源以及建设东北战争基地的需要,同时也反映出日本帝国主义经营东北殖民地的策略和手段的转换及变迁,实在有揭露和解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扶植了四个大型伪银行,用之掠夺中国人民,它们是伪满洲中央银行、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伪蒙疆银行、伪中国储备银行,在台湾,日本还设立了台湾银行对台湾人民进行掠夺,这些敌钞银行大量发行货币,流毒四方。而抗战后期,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也发行了大量的苏联红军票,所有这一切都是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九·一八”事变为开端,日本帝国主义很快完成了在军事上对东北的全面占领,接着又制造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为了在经济上对东北实行控制和掠夺,他们又积极地推行使东北经济殖民地化的“日满经济一体化”政策。何谓“日满经济一体化”?按照日本帝国主义的说法,即“把日满经济合理地融合为一个统一体”,换句话说,就是使东北经济完全依附和从属于日本经济,并为日本帝国主  相似文献   

9.
抗战期间日本对华北经济统治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期间,对我国东北、华北等广大占领区实行有计划的开发和掠夺,这种掠夺是支撑其战争机器运行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剖析了抗战期间日本对华北经济统治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演变过程,将其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1937年以前的初步确定阶段,华北沦为占领区后所谓的恢复和“开发”阶段,以及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的强制掠夺阶段。文章重点分析了日本在制定对华北经济统治政策前的情报搜集工作和引起其政策演变的历史原因,并简要论述了其政策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0.
刘战 《理论观察》2013,(10):63-64
伪满洲国时期,由于日系官员的人数有限,日本侵略者更多的采取利用汉奸充任伪政权基层官吏的形式,掌握控制了地方上的实权,将日本帝国主义统治盘剥的方针、政策推行到东北的每一个角落.伪满基层地方组织先后历经了保甲制、街村制和国民邻保组织三个阶段,东北广大民众承受了极为严酷的殖民压迫和最为贪婪的殖民掠夺.  相似文献   

11.
近来,中国渔船作业遭邻国阻挠的事件时有发生,在这些事件背后是一个无奈的事实——中国近海已经无鱼可捕.有人戏称,如今要在中国近海捕鱼就像在大海里找大熊猫. 中国的近海渔业究竟怎么了? 消失的近海渔场 浙江沈家门外,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这一带大陆架宽阔,西面有长江、钱塘江、甬江三大入海口,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更因东海沿岸流、台湾暖流和黄海冷水团于此交汇,水流搅动,养分上浮,吸引了众多鱼群栖息、洄游.历史上,舟山渔场就是浙江、江苏、福建和上海3省1市渔民的传统作业区域,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乌贼)为主要渔产. 曾几何时,舟山渔场是与俄罗斯千岛渔场、加拿大纽芬兰渔场和秘鲁渔场齐名的世界级大渔场.而今呢?中国近海都没有渔汛了,当然就没有渔场.舟山海域原来有四大渔汛,上世纪80年代就一个个消失了.至少从渔业资源的角度看,中国的近海渔业资源已经在20世纪开发完毕,如今简直是油尽灯枯,鱼汛不再来.  相似文献   

12.
北黑线系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为加强殖民统治、加速经济掠夺并袭击我抗日武装力量以及准备进攻苏联而修筑的伸向东北北部边境,深具军事战略意义的一条铁路。它纵贯南北,在当时东北铁路网中所处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现就日本帝国主义侵夺该线筑路权益经过、筑路概况及其筑路目的等方面分别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渔业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渔业历史悠久。近年来由于我国与日本、韩国、越南签订的渔业协定相继生效,另外捕捞过度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使沿海渔业资源变得十分脆弱,对渔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在此背景下渔民转产转业问题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近年来诸多学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并对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为了做好东海区鱼类洄游工作,需要各国在鱼类洄游路途中做好配合工作,共同管理。文章围绕中日韩三国开发利用东海渔业资源的现状展开,分析东海区渔业资源区域合作管理与共同养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索东海区渔业资源的区域合作管理与共同养护策略。以进一步提升东海区渔业资源管理水平,做好渔场养护工作。  相似文献   

15.
台湾地处亚热带,四面环海,东部水深流急,回游性渔业资源非常丰富.西部台湾海峡海底平坦,水产生物众多,为良好的底栖鱼类渔场.故台湾当局积极引导开发海洋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16.
智利是拉美地区经济开放度最高的国家,与全球50多个国家签署了24个贸易优惠协定,与美国、日本、中国、韩国等17个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智利自然资源丰富,铜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均为世界第一,而且拥有丰富的农业、林业和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17.
钱林峰 《江苏经济》2002,(10):12-12
江苏素称“鱼米之乡”,境内江河沟渠纵横交错,池塘湖库星罗棋布,拥有内陆水面2600万亩;海岸线长达954公里,海洋渔场面积达15.4万平方公里,有吕四、大沙、海州湾、长江口四大名渔场。渔业资源丰富,水产品种类达600余种,有誉满天下的阳澄湖大闸蟹、独占鳖头的条斑紫菜、“天下第一鲜”蛤等等,名贵品种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是名副其实的渔业大省。  相似文献   

18.
<正> 连云港海域自然资源丰富,自然环境稳定。海州湾渔场是我国著名的八大渔场之一,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海洋渔业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其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探讨其渔业资源合理开发,海洋渔业持续发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海洋渔业发展的优势分析连云港海域北自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南至灌河口,海岸线长162km,领海基线以内海域面积6 677km~2,沿海滩涂面积约110.06万亩,其中潮上带80.85  相似文献   

19.
《北边振兴计划》是伪满洲国的“三大国策”之一,它对于二次大战期间日本关东军在“满”苏边境的对苏战备、军事基地建设和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的殖民统治、移民侵略以及经济掠夺都曾有重大影响,有加以研究的必要。本文仅就《北边振兴计划》的产生背景、实质、内容及其历史作用作一初步探讨。一、关东军的对苏战备与《北边振兴计划》的出笼  相似文献   

20.
山东半岛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同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成鼎足之势,与日本列岛隔海相望,海岸线长达3100余公里。拥有17万平方公里的近海渔场,130多万公顷可供开发养殖的浅海滩涂,27万公顷内陆水域和极为丰富的海淡水渔业资源。改革开放以来,山东水产业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梯次推进的对外开放态势,积极推进"海上山东"建设,不断加快向外向型水产业转轨的步伐,努力跻身国际市场,参与国际水产业竞争与合作,整个水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引起了海内外人士的瞩目。勃然兴起的"三资"企业群在山东外向型水产业的发展中,"三资"企业可谓一枝独秀,独领风骚。1987年1月12日,由青岛市水产养殖公司与日本北海道工藤水产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山东省第一家水产"三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