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加强森林资源的管理,建立森林资源有偿流转新体制,合理配置、有效使用森林资源,对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90年代以来,我省各地出现了买卖青山、五荒拍卖、林地租赁等森林资源有偿流转的雏形,对森林资源的有偿流转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最近,笔者陪同上级领…  相似文献   

2.
1994年以来,为了加快县级综合改革步伐,我们对农用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年多来,全市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面积80200亩,其中拍卖26200亩,联营21781亩,出租32219亩。一、调查研究,大胆决策。为了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市委针对农村土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派出一名副书记带领有关部门的领导到外省考察学习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经验。考察回来后,市委、市政府组织联合调查组分别到各乡镇就当前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农民迫切需要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希望政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进。为此,市委、市政府决定在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双层经营体制的前提下,在全市推  相似文献   

3.
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有偿使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实践中出现的流程不规范、有偿使用主体权责不明、缺少资金及政策扶持、收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基于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文章从有偿使用的流程管理、收益分配、监管机制三个方面探索设计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有偿使用机制。最后,以森林旅游/康养产业和林下经济产业为例,阐述了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有偿使用机制的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国内木材市场缺口日益扩大,速生丰产林的建设为弥补这一缺口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但目前,可用于速生丰产林建设的资金渠道窄、数量少,即使有部分企业出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不得不投入一些资金用于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但相对于整个速生丰产林基地发展所需仍显严重不足.资金成为制约速生丰产林建设发展的瓶径.  相似文献   

5.
建立森林资源流转制度促进森林资源资产抵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国内木材市场缺口日益扩大,速生丰产林的建设为弥补这一缺口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但目前,可用于速生丰产林建设的资金渠道窄、数量少,即使有部分企业出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不得不投入  相似文献   

6.
林兴富民,林兴强村,这是被广大农村实践检验的真理。然而,产业兴,则林兴;产业活,则林活;产业兴取决于体制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7.
一、实行森林资源有偿使用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运用价值规律,有偿使用森林资源,林木作为特殊商品实行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林业发达的国家里,任何单位和个人采伐利用森林资源都要向林权所有者支付报酬。我国解放前和建国40多年来,南方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林木交易活动。对其主要树种的价格,国家曾于1963年至1984年实行直接的指令性计划价格管理,直到1985年才随着木材市场开放,变为市场价格形式。国有森林资源是我国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5271万公顷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45.3%,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存在法律制度尚未全面建立、管理措施滞后、有偿使用不规范、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林权纠纷、流转制度缺失、流转全过程不规范、有偿使用收益分配不合理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迫切需要明确有偿使用制度的范围、主客体和流转方式。通过分析发现,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范围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权及其产品的使用权、景观使用权和林业碳汇权,特种用途林、防护林的森林景观使用权;木质林产品和非木质林产品的有偿使用范围包括林副产品采集权、林下经济种养殖权、林业碳汇权。国有森林资源有偿使用的主体包括国有林区(场)、内部职工、企业及银行等主体,有偿使用方式包括划转、授权经营、出资入股、转让、承包等方式。基于此,提出着力解决林权纠纷,保障国有林区(场)正常经营生产;多种方式解决国有资源资产流失问题;强化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支撑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林场的森林资源资产在单位是绝对优势资产,分布广、跨度大、测盘难,随着流转形式的多.样性,账实背离问题难以预料,导致资产潜在流失捉摸不定。因此,对资源资产的一些市场流转现象提出有意识地人为控制,标本互动,以降低核算缺位所造成的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0.
林场的森林资源资产在单位是绝对优势资产,分布广、跨度大、测盘难,随着流转形式的多.样性,账实背离问题难以预料,导致资产潜在流失捉摸不定。因此,对资源资产的一些市场流转现象提出有意识地人为控制,标本互动,以降低核算缺位所造成的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1.
为深化林业的改革开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修改后的《森林法》明确规定:“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为了规范森林资源资产流转的行为,加强科学管理与保护森林资源,保障国家及其他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森林资源合理配置和林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依据《森林法》、烟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叨号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林业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文件,林财字11995167号,发布《关于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有关问题的规范意见(试行)》的通知及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林业部文件,国资办发[1997]…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的情况及效果 一、概况与类型 柳江县1981年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村集体(经联社)统一将耕地发包给农户经营和使用,全县共签定承包合同77514份,承包耕地面积66.19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6.4%。据统计,到1995年4月止,全县有偿流转土地面积达15万多亩(不含水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9.7%,占承包土地面积的22.7%,其类型有:  相似文献   

13.
<正> 怀化地区在山地开发中,普遍出现了山地使用权有偿流转的现象,并由此引发出了山地制度中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对此,我们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山地使用权有偿流转的动因形式贫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农民与土地等生产资料有了更为直接和紧密的结合方式,获得了较原来大得多的财产支配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不仅大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由于劳动力的重新配置,出现了劳动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森林资源物权概念的拟定,从行政化与物权化博弈的角度重新界定森林资源流转。在此基础上,对重庆森林资源流转立法存在的流转形式内涵外延界定不清、流转方式立法缺失等现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完善森林资源流转制度的建议:进一步明确合法的流转方式,确立抵押、继承的流转方式,流转限制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义乌市有林地面积近86万亩,占国土面积51.80%,森林面积82.6万亩,占林地面积的96.23%,森林覆盖率49.85%;林木绿化率51.05%。全市活立木总蓄积224.57万立方米。全  相似文献   

16.
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流转障碍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森林资源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流转是大势所趋。本文重点阐述了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流转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森林资源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流转是大势所趋。本文重点阐述了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流转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与使用权流转收益分配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炳镇 《南方农村》2012,28(11):9-17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让与的方式为有偿使用与使用权流转。土地收益分配是使用权让与制度的核心与关键机制。在土地收益产生与归属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议按照“涨价归私”和集体所有权理论构建了土地收益的外部分配机制,同时按照集体成员权理论完善内部分配规则。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蒙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特别是自2009年以来,连续两年县政府专门列出土地流转奖补资金,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土地依法有序流转,促进了农村土地、资金、技术、劳  相似文献   

20.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四把社区铜匠屯村民周扬光接受采访时说:“这几年,我们屯有上百人到外地打工,他们没有人力耕种承包地,我租用他们的25亩土地,种植小番茄和甜玉米,年纯收超过8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