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的大背景下,全球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FDI的流动,出现了新的趋势。一、趋势 ——投资来源、投资流向全球化 全球FDI流动已经由传统意义上的以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单向流动为主,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多向式全球流动。  相似文献   

2.
浅析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际投资的贸易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与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紧密相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快,国际投资的产生原因由传统上为了绕过贸易壁垒,转变为利用国际生产要素成本差别、国际市场环境等要素。文章从国际投资引致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频繁、国际投资有利于增加双边贸易额、国际投资推进传统贸易形势的转变、经济全球化的形势推动"贸易创造"转向"投资创造"等方面对国际投资的贸易效应做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一、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金融国际化为核心的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推动了资本、生产、技术、服务、信息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快速流动,使世界各经济体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使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出现了新的特征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倪晓健 《市场周刊》2004,(6):123-124
全球化加快发展的今天,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经济的主角,推动着资本和劳动要素的全球配置。研究分析跨国投资引起劳动力要素国际流动的原因及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并为东道国企业实施人才竞争战略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引起的全球收入分配格局失衡,其中资本所有者相对于劳动要素供给者获益更多已成既定共识,但关于劳动收入内部结构演变及其原因的研究却显得相对不足。本文试图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如何影响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的收入份额变化。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降低了中等技能和低技能劳动者的收入份额,提高了高技能劳动者的收入份额。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全球价值链的嵌入具有更明显的"高技能偏向",即全球价值链嵌入更能够提高高技能劳动者的收入份额。全球价值链嵌入使得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呈现出明显的"极化"现象,而发展中国家目前总体虽没有出现明显的"极化"现象,但已经有微弱的"极化"趋势显现。本文的研究发现为理解"逆全球化发生在发达国家,拥护全球化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企业社会责任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产物,它的责任理念在资本、生产、技术等要素跨国流动形成的全球市场中广泛传播。企业社会责任开始进入公众视野,缘于经济全球化下消费者维权、自然环境恶化给社会带来的压力,它是对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反思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基于全球生产网络的要素国际流动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的重要载体。这种世界一体化生产格局使要素国际流动的表现形式、权力主体、利益分配以及治理模式等方面都呈现出了崭新的特点。要素国际流动在带来经济效应的同时也对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多样化权力主体的出现削弱了主权国家的权限并赋予非国家行为主体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与利益分配的权力,使利益分配变得更加复杂和隐蔽。当今世界需要一个多元的混合机制来对要素国际流动进行系统的规范与管理,在赋予各行为主体权力的同时应明确其责任。我国在参与全球生产网络时也应该积极培养竞争优势,努力改善在国际分工与利益分配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一 科技全球化日益加快的趋势及其意义 (一)科技全球化的含义及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冷战的结束,科技全球化迅猛发展.科技全球化指科技活动的问题、目的和范围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认同,科技活动的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科技活动的成果全球共享,科技活动的原则与制度环境在全球范围内渐趋一致的发展过程.简言之,科技全球化是指在全球化这个人背景下.各国科技发展的融合过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贸易、投资和金融资本国际流动的增加,全球经济无疑正在稳步走向一体化。对于全球化这个概念,人们见仁见智。有人认为,全球化将促进世界各地生产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使全球各地享受因比较优势而带来的分工好处;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全球化加剧了国家间的竞争,将会使更多的人  相似文献   

10.
我国对外开放由单纯引进来,向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商品和要素双向跨境流动阶段转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也迫切需要加快"走出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及我国宏观政策的调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我国企业要参与全球经济的竞争,只有走出去才能开拓更大的生存空间,这样既减少了国际贸易摩擦,又能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要素,提高了产品在东道国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改变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分工格局,真正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1.
《国际贸易问题》2021,(2):96-112
随着逆全球化趋势持续加剧,经济全球化的要素收入分配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中间投入引入议价模型,构建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收入分配模型,并利用2000—2008年中国制造企业数据,分析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显著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全球价值链嵌入度与劳动收入份额呈现"U"型关系;(2)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东部地区企业、私营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影响显著,而对中西部地区、国有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并不显著;(3)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存在"劳动技能渠道"和"加成率渠道",但作用方向不同。为平衡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负面影响,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良性互动,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要素流动为本质特征的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更加有利于条件具备、战略得当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抓住了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积极融入全球化,取得了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发达经济体逆全球化思潮泛滥,纷纷转向保护主义,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倡导自由贸易和建立开放型的世界经济。从融入全球化到推动全球化,中国实现了应对全球化的战略转变。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中,越来越发挥着引领和推动作用。中国也将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中开创开放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商》2015,(8)
<正>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全球资本市场不断扩大、开放和融合,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动,金融走向了全球化。在资本的全球化过程中,各个主权国家成为了全球市场经济中的基本利益分配者。一场以国家为利益主体的会计制度博弈在各主权国家之间激烈的上演,这场虚拟的"战争"也越来越成为阻碍经济全球化的一大障碍。因此,世界经济急需会计制度的全球性变革统一会计制度,以维护在全球化过程中各主权国家的利益。会计的国际趋同便成了  相似文献   

14.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未来2—3年,全球可能将面临一次大的经济变局。此次金融危机首先出现在全球化市场的上游,出现在跨国公司的高端,它必将进一步冲击和波及中下游市场,造成全球性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国际经济联系重要纽带的国际资本流动必将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这一概念是指由于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导致运输和通讯成本大幅度降低,从而直接推动了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和人才等经济因素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使整个经济空前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逐步迈向一体化的过程和现象.但全球化一步入学术殿堂便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90年代以来,频频出现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及人类学诸研究领域中.在1990年第一次完整提出"经济全球化"概念的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前首席经济学家奥斯特雷(S·Ostry):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从而实现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 发展,导致运输和通讯成本大幅度降低,从而直接推动了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和人才等经济因素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使整个经济空前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逐步迈向一体化的过程和现象.但全球化一步入学术殿堂便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90年代以来,频频出现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及人类学诸研究领域中.在1990年第一次完整提出"经济全球化"概念的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前首席经济学家奥斯特雷(S·Ostry):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正在以更快的速 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从而实现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进步,国际市场各项规则体制的建立完备和要素流动的壁垒降低,要素中尤其是资本和技术要素的流动性增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要素分工的趋势显现。要素流动、重组、分工与合作深刻改变了全球经济的融合方式和运行机制,在要素扭曲与要素集聚的推动下,演化成全球经济失衡格局。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为新时期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指出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其中,"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商签投资协定"和"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虽然没有明确使用过"全球化"这个概念,但这并不表明马克思没有全球化思想。事实上,马克思总是能够从全球的视野去思考和分析问题。马克思以宽广的眼界,放眼全球,从对各民族经济交往扩大所形成的世界体系的分析中,考察和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问题,并在对这些问题的论述中,向人们展示了他关于全球化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思想,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观察和处理全球化问题的理论武器。同时也为我们今天制定应对全球化的战略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日益频繁,贸易壁垒不断削弱,资源配置效率大幅增加,专业化分工进一步深化,传统意义上的国际分工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出现,打破了国际间要素不流动的前提,传统的贸易利益分配理论在解释这种新型的分工时相当乏力.国际分工所带来的利益产生了分离,并且在分配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如何面对新的国际分工形式和国际竞争调整产业结构决定了我国参与国际利益分配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秋风 《中国海关》2007,(9):80-80
全球化要求要素能真正自由地流动,但国家的疆界却为其流动设置了无数障碍。其中一项就是所谓的国家对货币的“主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