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中国与非洲农业在资源、市场和技术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经过50年的发展,中非农业合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双方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而且具有很大的潜力。文章系统分析了影响中非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因素,运用引力模型验证了距离、人口、经济规模以及政策等因素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不同影响,指出中国与非洲农产品贸易符合林德定理,双方需求与产品越相似,则潜在的贸易量越大,并基于引力模型估计了双方农产品贸易的潜力和合作重点。  相似文献   

2.
茶叶是中国传统的优势农产品,海外市场需求旺盛。在中非合作的大背景下,中非在茶叶贸易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通过分析中非茶叶贸易的现实基础,结合中非茶叶的贸易特征,根据贸易强度指数、CA指数、目的市场ESI指数和TCI指数探讨中非茶叶贸易的演进特征。研究发现,中非茶叶贸易呈现出贸易联系密切化、贸易竞争性较弱、贸易互补性不断深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宗和 《光彩》2006,(12)
八大领域商机多中非合作论坛期间,中国政府宣布了一系列促进中国和非洲国家进一步开展经济合作的举措,负责非洲事务的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吉尔柏特·宏博表示,中国企业在非洲大有可为。非洲最大的商机主要集中在8个领域,包括贸易、能源开发、基础建设、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纺织制造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G-L指数和GHM分类方法,通过对2000~2010年中国与非洲25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各国来看,中国与非洲12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趋势明显;而从农产品各章目来看,中非农产品贸易则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同时,GHM分类方法显示中非农产品贸易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特征。此外,回归模型表明市场结构与中非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呈负相关关系,而人均收入差异、国家贸易政策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非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首先跟大家汇报一下中国一非洲贸易发展的关系,在非洲53个国家中,我们从1956年与埃及建交以后,目前与49个国家建交。1971年我们恢复联大合法席位的时候,非洲国家起了很大的作用。2001年10月,中非合作论坛开始成立。2003年中非合作论坛拓宽了中非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6.
自2001年以来,中国与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合作发展成效显著,贸易总量保持较快增长,贸易关系日益密切,产品种类数量逐渐增扩,结构趋于优化,互补性不断增强。但近年来中澳双边农产品贸易合作发展因政治关系震荡而遭遇波折,贸易增速大幅放缓,并存在结构性失衡,产品种类数量拓展不足,产品集中度偏高,合作层次低下,双方农业投资产能合作进展滞缓,贸易互补性趋弱与不对称持续扩大等问题。新时期,中国与澳大利亚两国政府应增进政治战略互信,完善农业领域合作机制,拓展产品种类数量,优化产品结构,深化全产业链合作,携手开发国际市场,完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提升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水平,推动双边农产品贸易合作全面升级发展,增进双方国家利益与人民福祉。  相似文献   

7.
中非农业合作的现状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非农业合作不断深入,合作领域覆盖了农业援助、农产品贸易和农业投资等各个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中非农业发展的互补性较强,合作潜力巨大,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对此,需要从政府、企业等多个层面采取有效措施来加以深化。  相似文献   

8.
董欣然 《商》2014,(2):282-282,268
2006年中非北京峰会顺利召开,伴随着“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中非关系进入到一个内容、形式及规模全面提升与拓展的新时期。中非关系的渐入佳境引起了一直以非洲国家家长身份自居的西方国家的恐慌,一些西方国家无理指责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中非贸易旨在掠夺非洲资源,并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因此,为了中非合作的友好长足发展,我们必须探寻新殖民主义与中非合作之间质的区别;为了中非贸易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快速发展,我们必须有力揭穿进口单一结构“殖民化”嫌疑的悖论。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倡议的深耕细作成功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额与贸易量的不断提升。乌兹别克斯坦农业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进一步深化中乌农产品贸易,对拓展双边农业合作空间和潜力,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中乌农产品贸易总额稳中有增但贸易地位有所降低,中国对乌茶类、水果蔬菜和油籽等农产品出口增速明显,棉花在中乌贸易中仍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构建贸易引力模型,利用2011—2020年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重要区11个国家的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乌贸易潜力经历了潜力再造型到潜力开拓型,再到潜力巨大型的转变,其中,水果蔬菜类和糖类产品贸易状况逐步变好,杂类食品和棉花贸易潜力提升空间逐步增大。但是,目前中乌农产品贸易仍然面临经济发展韧性不足与物流绩效不高的双面叠加,农产品贸易结构单一与贸易优势减弱的双向传导,贸易壁垒长期存在与贸易成本上升的双重制约困境,应依托多边合作机制框架,加强棉花产业链合作,创新合作模式,以加强互联互通,提升贸易便利化,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又一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虽然目前中国与非洲的贸易量占中国贸易总量的百分比不大,但是非洲拥有丰富资源和广阔市场,中国拥有成熟技术和丰富产品,双方经济互补性很强,中非贸易的发展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将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将贸易引力模型运用到中国与非洲国家贸易的定量分析中,利用面板数据建立了包括GDP、人口、地理距离和制度安排等多个变量的引力模型。然后运用得到的模型来评价中国与非洲部分国家的贸易潜力。  相似文献   

11.
闽台农业合作提升福建省农产品竞争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分析福建省农产品贸易与竞争力状况,以及影响农产品竞争力的一般因素与影响福建省农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论述了闽台农业合作对福建省农业发展与农产品竞争力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引进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是提升福建省农产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其政策选择就是深化闽台的农业合作。  相似文献   

12.
谢杰  刘学智 《财贸经济》2016,(1):119-132
一个地区贸易壁垒的改变会影响其他地区的贸易量,这种解释变量空间相关构成"多边阻力项"的一部分,而引力方程中的解释变量空间相关项往往被忽略或回避.本文以这一理论基础与经验分析之间的不一致作为研究切入点,构建具有广义空间相关特征的多边引力模型,借助中非农业贸易所提供的天然实验场进行实证检验,科学地估算了双边直接影响与多边近邻的空间外溢的规模.旨在为贸易政策定向操作提供参考的影响效应分解表明:非洲部分国家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腐败程度、民族紧张程度等负面因素会产生显著空间外溢效应,给中非农业贸易带来多边阻力影响;能源生产可能给近邻地区农业造成挤出效应;非洲国家间冲突也会引起消极的直接影响,并产生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阻碍中国与非洲各国的农业贸易发展.中国在通过投资或援助等手段推动中非农业贸易平稳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关注非洲各国的非农产业发展,以及和平、文化共识和高效政府等因素对中非农业贸易所引起的直接或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3.
选取2002—2020年中国和印度农产品贸易数据,采用贸易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等对中印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依存度进行了测度,同时分析了两国的农产品贸易合作关系。结果表明:中印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贸易互补性较低;双边贸易过程中印度对中国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强,中国对印度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低。中印农产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仅园艺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并逐渐由垂直型转向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中印在蔬菜、棉花等20种农产品具有产业间贸易互补空间,7种竞争性农产品中有2种具有产业内贸易互补空间。中印农产品贸易依存度较低,且中国对印度的农产品贸易依存度更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中印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两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充分发挥中印各自农产品比较优势、优化农产品贸易结构,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差异化、推动中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与东盟农业领域的经贸往来与合作,双方都把农业确定为重点合作的领域之一。本文界定了农产品的范围并对农产品进行科学的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和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结构特征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非洲商品贸易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对非洲商品贸易蓬勃发展,带动了中非全方位多角度经济合作。本文分析了中国对非洲商品贸易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促进中非商品贸易持续、稳定开展,从而为双方带来更多利益。  相似文献   

16.
2019年,中非贸易额达2087亿美元,中国连续11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对非洲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20%。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表示,近十年来,中国一直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在设施联通、贸易便利、产业促进等方面积极采取行动,坚定支持非洲联合自强和自贸区建设。非洲自贸区正式启动为中非合作开辟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农业生产周期长、受气候变化影响大、价格波动剧烈,因此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对农业政策具有较强依赖性。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国,农产品竞争力领先全球,除了得益于有利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其贸易促进政策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本文以美国农产品贸易政策为研究对象,从农业立法和持续修法、农业补贴和保险、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农业条款、农产品贸易融资、支持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农产品通关安全便利等角度,分析美国如何通过贸易政策培育国际竞争力,在稳定农业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推动农产品贸易长期稳定增长。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农产品贸易支持政策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农业贸易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理论上回顾了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以非洲33个国家为样本,运用2002~2006年的数据,建立了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与贸易之间关系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对非洲国家直接投资与贸易存在着互补效应;我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进一步拓展非洲市场有利于创造中非合作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的推进,中俄两国在加强交通运输、口岸建设和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为双方农产品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总体来看,受双方对农产品贸易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互联互通水平不高、民间对中俄农产品贸易缺乏共识等因素影响,中俄农产品贸易仍然存在贸易规模偏小影响力低、贸易类别和产品相对集中、贸易壁垒比较突出、缺乏农业全产业链深度合作等问题。应采取以政府和民间双方互信推进农业合作、以国际农业产业园深化全产业合作、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政策扶持力度、借力"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等措施,推动中俄农产品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依据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水平,不仅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构建农产品现代贸易体系的需要。笔者认为,支持各种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支持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是现代农产品贸易体系建立的基础;加强政府对现代农业及现代农产品贸易体系构建的引导和服务功能,是构建现代农产品贸易体系的主导力量;是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中介组织的组织化优势,是构建现代组织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