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采取过两种战略和布局。50~70年代,区域平衡发展的战略居主导地位,并按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个大区布局经济。80年代,区域倾斜发展的战略居主导地位,并按东、中、西三大地带布局经济。从实践的情况看,都没有很好地解决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区域经济管理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继20世纪80年代沿海发展战略、90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目前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成形成,即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经济区的横向划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中国经济区纵向同质性划分为东、中、西“三大部”,实施梯度推移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在东部地区加快对外开放、全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地区差距问题。本文提出将现有经济区改为横向集聚性划分,构建以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城市群增长极为龙头和引擎,辐射带动广大中西部经济腹地的泛珠三角、泛长三角和大环渤海“三大块”新的区域,以“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实现统筹区域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发展缓慢,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似乎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这个问题引起了国内外政治和经济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未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及措施。 一、我国地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地区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国家总体经济战略尤其是工业布局战略所推动的,从工业布局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前以强调“公平”为主的“均衡发展战略”及改革开放后以强调“效率”为主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都导致了区域发展差距的扩大,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从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角度,提出要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应实行协调发展的战略,并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目标及实施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期间,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推动区域均衡发展的政策措施,仅2009年,国家就创纪录地批准了11个区域发展规划.这些规划战略的实施与推进,为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奠定了良好格局.政策之手使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另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机的暴发使国际市场萎缩,扩大内需成为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东部地区在资源富集的中西部地区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开拓中西部地区市场潜力,同时也促进了各区域产业"腾笼换鸟"、优化升级,市场这只无形之手使全国范围内的化工产业转移大大提速.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战略为平衡国内区域发展提出了新思路。一方面,它强调提高面向西北的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对外开放水平,为中西部地区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带动产业、资金等资源流向中西部地区,应对当前东部地区成本上升和转型压力增大、制造业加快对外转移等问题,促进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加强东、中、西部之间的经济联动性。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如何促进经济产业化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建议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战略大力推进的有利契机,加强区域间合作,优化国内产业链布局,推动国内不同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何涛 《工业技术经济》1998,19(6):18-19,36
中西部地区一般都是资源大省、经济穷省,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对此党中央国务院特别重视和关心,经济工作者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献其策。为了促使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本人以为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去认真思考。 一、以科技进步为先导,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提高经济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已越来越多地为广大国人所接受。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全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并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必须以科技进步为先导,走“科教兴国”之路。  相似文献   

9.
一80年代,我国实施沿海发展战略,使沿海地区,特别是广东、福建两省持续10余年实现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成功地抓住了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推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递进,增强了国家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沿海地区与内陆边疆地区发展的差距明显扩大,区域间如何协调发展,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热点问题。党中央根据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9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总目标,及时推出沿边发展战略,在空间总体布局上,采取“四沿”发展(沿海、沿江、沿路、沿边),有机结合,四面开窗(口)、八面来风,使我国宏观布局战略和区域经济政策体系更臻完善。  相似文献   

10.
论政策因素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寻求经济上的快速发展与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在地区发展战略上,中央政府实行的是在效率优先的原则下对东部沿海地区在计划、投资、财税、信贷、外贸等方面的政策集中倾斜。它在推动全国宏观经济效益提高和东部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客观上也拉大了东西部发展差距。众所周知,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使各地区的经济潜能得到一定释放,区域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但是,就在这一令人鼓舞的局面下,东西部发展差距却有所扩大。尤其引人关注的是,80年代末以来,在全国宏观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又有所加剧。如从工业总产值及其增长速度来看,“七五”时期东西部增长速度分别为14.3%和10.9%,相差3.4个百分点,“八  相似文献   

11.
1995年9月,党中央第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0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从“九五”开始采取切实措施,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 1997年9月,中共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提出,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积极引导和鼓励外商到中西部投资,以增强中西部自身发展能力。 1999年11月,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调整地区经济结构,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今后国民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 2000年1月,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在京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主要议题是学习、领会党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决策和指示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会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经济地域划分与空间组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江苏区域经济地域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带的划分,对建国以来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进行阶段划分:均衡发展战略阶段、非均衡发展战略阶段、区域共同发展战略阶段和统筹区域发展战略阶段,剖析20世纪90年代以区域分类和轴线发展、21世纪前期以城市圈和产业带为核心的空间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3.
近一个时期,人们都在谈论“机遇”,都在思考“机遇”,特别是身居西部地区的同志对此更为热情,大家都希望面对这一新的历史机遇,发展自己,壮大自己.西部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灿烂的辉煌,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很大的贡献.解放初期,国家从战略位置考虑,给西部以发展的机会,当时苏联援华新建和扩建项目,不少部分放在西北,这些企业至今仍然发挥着支柱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发展条件和发展起点不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跃上了发展快车道,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越拉越大.因此,在今年的“两会” 上,“发展中西部”成了大会的热门话题.从“九五”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加速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将成为发展中国经济的重要课题.因为,中西部地区是东部地区发展的依托,中西部经济的落后必然影响到东部地区的发展,这样,“发展中西部”就自然成了大趋势了.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上,长期流行着“平衡发展论”和“不平衡发展论”两种观点。前者追求一种理想的无差异均衡。这种平均主义思想不仅表现在各地盲目追求建立自给自足的工业体系方面,而且也表现在工业投资布局和项目布点的分散化方面;后者虽然承认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的客观性,主张遵循并自觉利用不平衡发展规律,实行有区别、有重点、有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爆发后,新古典经济学产生危机,凯恩斯掀起了现代经济思想史上的“革命”。50-6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的实施,导致了新的危机—通货膨胀危机,70年代后凯恩斯经济学悄然退场,各色“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一度回潮。80年代末、90年代初,高失业率和生产停滞重新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主要经济问题,“新凯恩斯主义”—“现代主流经济学新综合派”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李丽婷 《中华商标》2013,(10):30-32
我国现阶段各地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商标战略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导向与动力之一。只有重视商标战略运用与保护,才能引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商标战略实施是实现地区经济快速、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要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扶持中西部地区优势产业项目,加快这些地区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2007年全国。两会”上,西北五省(区)政府领导和代表委员们纷纷表达要将西北电力资源外送,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诉求。宁夏、青海两省(区)代表团联合提交了“西北水火电打捆外送”的提案,新疆代表团也希望加快新疆电网与西北电网750千伏联网进程,推进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一、中西部地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突出意义 十五大在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同时,又根据改革开放新的经验、新的要求,在许多方面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内容。从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历了被限制、被改造直至被取缔的厄运;从七十年代末,再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附属和补充”上升到“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最后在十五大回归到它本应具有的地位。这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决定的;也是产权明晰、预期明确乃经济发展根本动力所决定的。马克思有重建“个人所有制”之说,中国自己的大圣人孟轲早就有“无恒产者无恒心”之语。中国非公有制经济近半个世纪的沉浮起伏及其对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相应影响,从正反两方面充分证明了先哲们所言。  相似文献   

19.
西部开发与东、中部发展问题研究(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五、培育中西部地区自我发展的竞争力1.当前中西部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尽管从我国区域经济结构的总体特征看 ,由于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梯度差异 ,社会生产力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逐级扩散、梯度推进是一个客观必然的过程 ,但是 ,当前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条件与东部地区当年的情况是有很大差别的。前 2 0年 ,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传统产业的高速度数量扩张。但是 ,由于 2 0年来我国的宏观经济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当前中西部地区经济的数量扩张遇到了障碍 :外需增长减缓 ,内需水平较低 ,大多数传统产业的发展进入成…  相似文献   

20.
西部开发与东、中部发展问题研究(上)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西部开发与东、中部地区协调发展 ,是“十五”计划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尤其重要的是 ,“十五”时期将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区域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转折时期。经过 2 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 ,东部地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在 ,促进中西部地区更快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任务已经提上了最重要议事日程。本文从西部开发与东、中部地区协调发展入手 ,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战略、思路和分阶段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