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是对传统“股东至上”逻辑的修正,强调存款人与贷款人、银行职员与高级经理、以及监管机构对银行价值创造与治理结构的积极参与。鉴于我国目前的金融经济环境.完善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参与银行治理的机制与途径,是提升其治理效率的现实挟择。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为全球带来严峻考验,碳金融是对气候变化的有效应对,碳金融的发展在我国究竟决定于经济还是环境?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碳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做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因素和居民因素对碳金融发展有抑制作用;居民因素在经济因素对碳金融发展影响的路径中起到中介作用,对环境因素产生负效应;环境因素与碳金融发展存在互惠关系,在碳金融发展中起突出作用。最后从科学顶层设计、依法治理,推动低碳经济产业的优化,强化居民、企业环保意识,加强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等方面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村镇银行的建立,对解决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需的不对称、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其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有利于竞争性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促进农村经济金融的发展.目前村镇银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本文从分析制约村镇银行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寻求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外在努力和内部调控.  相似文献   

4.
现代银行监管必须在保持金融稳定与提高金融效率之间进行权衡。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银行监管当局一直对银行机构的监管持审慎态度,市场准入监管比较严格。这种监管政策虽然在理论上限制了银行的竞争和发展,但却是监管当局为解决现有银行风险和保持金融稳定的一个较好政策选择。近年来中国为促进竞争而实行的利率自由化(市场化)政策至少在短期内对银行信贷的影响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碳金融发展迅速,从长期看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论述了碳金融的体系构成,分析了目前国内银行业在碳金融业务上的进展。在此基础上选取了衡量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水平的三个指标,构建了碳金融发展指数,对我国各省份在2012年~2014年的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此外,本文还通过构建面板回归模型研究了影响东部、中部、西部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的因素,最后给出了提升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水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MS-VAR模型,对碳期货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碳期货价格并没有受到石油期货指数的影响;不同时期的碳期货价格受到的影响因素并不相同。Dec12价格受到了道琼斯欧洲公用事业指数和道琼斯金融指数的影响,Dec13和Dec14价格受到道琼斯欧洲公用事业指数和富时100知道的影响,而Dec15价格受到富时100指数、道琼斯欧洲工业指数和道琼斯欧洲金融指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书央 《全国商情》2011,(Z1):47-48,53
小额定期借记业务可办理定期批量扣款业务,如收款单位委托其开户银行收取的水、电、煤气、通讯、保险等公用事业费用,减少付款人定期自行前往收款单位缴费的麻烦,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小额定期贷记业务指付款人开户银行依据当事各方签订的合同(协议),定期向指定的收款人开户银行发起的批量付款业务。如代发工资、养老金、保险金等,其特点是单个付款人同时付款给多个收款人。本文在深入调查了解济宁市小额定期借(贷)记业务开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小额定期借(贷)记业务的制约因素,如在成本利益方面:各银行机构片面认为开办小额定期借(贷)记业务会影响既定利益分配;收款单位受成本、体制因素影响积极性不高等。在业务处理方面:签订三方协议工作难度大,银行机构普遍存有畏难情绪;业务程序较为繁琐,收款单位缺乏积极性;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客户持观望态度。在宣传与培训方面:银行机构宣传不到位,宣传效果不明显;缺乏有效的培训,业务培训不够深入。社会认知度方面:公用事业收费单位的消极态度限制了业务开展;客户的低认知度制约了定期借记业务的推广等问题。与之相应,提出了促进小额支付系统定期借贷记业务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如进一步完善收费机制,遏制无序竞争;严格支付结算纪律,推动小额定期借记业务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导向作用,积极推动三方协议的签订;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度;加大培训力度,促进小额定期借贷记业务的广泛应用等。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行为金融理论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研究表明,很大一部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的产生与银行职员的心理因素密切关联.文章从行为金融理论角度对人员因素诱发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概述国内外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着重分析资源优势地区发展碳金融市场现有的优势、前景及存在的主要困难和不利条件,建议深化银行"绿色信贷"对高耗能行业节能环保的融资支持;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打造碳金融发展的软硬环境;构建资源优势地区以"绿色信贷"为中心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碳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0.
国际化发展是我国银行实现综合经营的必然选择。银行国际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宏观经济增长、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和金融部门效率、金融深化程度等。对我国银行国际化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增长率、市场化程度和金融体系效率对银行国际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而对外开放程度与金融深化程度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低碳经济日渐兴盛,低碳工具对低碳经济发展起到重要助推作用,碳税、碳交易通过碳定价等方式有力地改善了气候环境,但对经济产业格局、社会福利等方面有利有弊,影响复杂。碳金融拓展了低碳经济的边界,吸引投资者参与碳市场,同时有效防范市场风险。在低碳工具的研究中,国外理论早已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的理论探索,国内研究也逐渐丰富。文章对国内外碳税、碳交易、碳金融的实践及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整合,阐述与评论了这种工具的理论渊源和内涵、探索实践、制度分析、效应评价等研究成果,认为现有研究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仍存有较多缺陷,并对下一步各种工具的交叉配合、碳交易制度改革、碳金融产品定价及设计等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融业要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绿色金融"、"碳金融"是必经之路。绿色金融在低碳经济下发展势头迅猛,碳金融交易市场成为低碳经济制高点。中国碳金融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应积极发展碳金融,获得主动权,即要积极制定碳金融发展的战略规划;健全碳金融监管和法律框架;培育碳金融创新机制,完善碳金融中介服务;创新和发展多样化的碳金融工具;建立统一的碳金融市场;积极推动碳交易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化进程;等等。  相似文献   

13.
创新发展低碳金融是支持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欧盟在探索全球碳金融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而中国碳金融发展极其落后。文章在分析中国碳金融发展现状、面临的困境及存在的机遇的基础上,提出借鉴欧盟碳金融的经验来发展中国碳金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绿色金融是当前世界各国金融发展的趋势,其发展情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全球经济的质量。在分析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低碳目标所需要的绿色金融支持体系进行了研究,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主成分分析、包络数据分析和Moran指数相结合的科技金融效率评价模型,运用2015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金融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对全国科技金融发展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科技金融效率相对较低,仅有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天津等地科技金融投入产出效率较高,各地区科技金融效率呈现明显的区域不均衡发展态势。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应从创新科技金融产品、优化科技金融投资渠道、构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和推动科技金融区域间协调发展等方面提高整体科技金融发展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我国财政理论界对财政本质的界定存在明显缺陷。要界定财政的本质就必须说明财政存在的基本依据,指出制约财政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发展演变的历史表明,财政的本质是协调私人需要与公共需要矛盾的手段或方式。如此界定财政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发展碳金融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更是用市场方法解决环境问题的最佳选择。由于中国在这一领域中才刚刚起步,研究发展碳金融的意义、困境及其路径选择显得格外迫切。分析目前我国发展碳金融工作中存在的认识、主体及中介机构等主要问题,有利于在操作层面上提出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及均值聚类方法,采用2006—2013年我国30个省份金融投入和科技产出的面板数据,在控制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测算我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效率,并根据效率值各省份划分为高效、中效和低效三个层次。研究表明,外部环境对我国用于科技创新的金融资源配置影响明显,剔除环境因素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效率明显下降,这主要源于规模效率的降低;各地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效率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处于中、高效层,中部地区集中于中效层,西部地区集中于低效层。各地区应根据自身效率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9.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压力和压力管理正在成为社会性的话题、全球性的问题、世界性的难题.广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员工尤其是各级管理者承受压力的烈度、强度、速度和广度均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在目前的政治思想工作中,做好转型期国有商业银行员工的压力管理工作,增强对转型压力的适应力和抵抗力,使员工始终保持适度的、最佳的压力状态,富有活力、效率、战斗力,并带动人的全面转型已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