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宋代的"交引"和"茶引"是不同茶叶制度下的产物,却常常被人们误认为同一事物。茶叶"交引"主要盛行于北宋前期,政府直接控制茶叶的生产与批发,"交引"作为取货凭证的"交钞"转变成有利可图的有价证券。北宋末期,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控制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从直接参与茶叶生产与批发的"实物禁榷制",改为通过专卖税方式间接控制市场的"茶叶专卖税制"。"茶引"由"长引",也就是发给商人的贩运凭证,变成收取茶叶专卖税的凭证。本文试图从宋代茶叶制度入手,对茶叶"交引"和"茶引"的来源、含义以及性质变化作一考察,从历史的视角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的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2.
积极发展茶叶出口贸易,对一国而言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茶叶市场的巨大需求,潜藏着巨大的收益。未来茶产业的增长潜力巨大。因为市场需求稳定增长。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从很多国家来看,喝茶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茶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健康饮品和精神饮品,而且,随着人们健康消费观念的普及,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喜爱和追求。从全球需求来看,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3.
正一、中国茶叶贸易出口现状(一)中国茶叶出口数量和贸易额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和出口茶叶的国家,茶叶出口贸易在清朝建立起至鸦片战争时达到全盛,之后逐步走向低谷。改革开放以来,茶叶出口贸易受到政府一系列政策扶持,逐渐在曲折中发展。本文应用WTO的贸易数据对1992年到2012年中国茶叶出口数量和贸易额进行分析发现中国茶叶出口总量从1992年出口总量17.5万吨到20012年的31.48万吨,20年累计增幅达78.5%。出口总额从1992年的3.6  相似文献   

4.
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部,由于国人大多数都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当地人以茶为日常饮品。迄今为止,摩洛哥是我国茶叶出口的第一大国,并且摩洛哥是世界上主要的绿茶进口国。有关资料显示,摩洛哥国内市场每年要消费茶叶6万多吨,其中98%来自中国并且多年来都占据中国茶叶出口排名第一的位置。本文试图从中国对摩洛哥茶叶市场进行分析,研究中国茶叶出口摩洛哥的现状及问题,继而探讨中国茶叶如何更好的占据摩洛哥市场。  相似文献   

5.
在原苏联时代,除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这3个高加索加盟共和国在本国土地上有少量茶叶种植业外,其它所有加盟共和国均无茶叶种植,其中包括茶叶消费大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这与这些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以上因素就决定了当地居民所饮用的茶叶主要依靠进口,因此独联体是一个茶叶进口的大市场。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企业品牌建设是提高产品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区别于同类竞争者的重要标志。安徽,拥有中国十大名茶之四,7000余家茶企。因此,对茶叶企业品牌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安徽茶叶企业品牌现状出发,简列了徽茶企业品牌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最后着重就企业自身和政府支持两个方面提出品牌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7.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更是产茶大国。近十年,中国茶产量逐年递增,但茶叶品牌发展起步较晚。区域品牌产品的质量良莠不齐,而企业品牌则过度强调概念,脱离实际。文中通过对茶叶品牌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中国茶叶品牌发展应立足产品,在做好茶的基础上发展品牌。同时,通过市场细分,推进品牌的差异化发展,并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共品牌管理机制,促进区域品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说"茶就是中国人自己的可乐",一点都不为过。目前,中国有3.7亿人有饮茶习惯,人均年茶叶消费0.86公斤。中国不仅是茶叶的消费大国,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茶叶生产大国。在世界市场上,中国茶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5%,茶叶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20%,出口量仅次于肯尼亚稳居世界第二。  相似文献   

9.
正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既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苏南重要的茶叶产地。在党的富民政策鼓励下,金坛老区人民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做强做大茶叶产业。现在,茶园已发展到4.13万亩,茶叶年产量1067.6吨(干茶),实现年产值13182.4万元。茶叶加工基本实现机械化。金坛雀舌、茅山青锋等茶多次在国家、省级评比中获奖。据市场评估:金坛雀舌的品牌价值为8.99亿元,茅山青锋的品牌价值为7.36亿元。2013年金坛雀舌获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近年来,金坛区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进行产业化经营,带领茶农抱团闯市场,  相似文献   

10.
【日本《经济学家》11月15日】中国是当之无愧的茶叶大国。这一点可以从以下的数据中看出:中国的茶叶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一位;茶叶产量居世界第二位;茶叶出口量居世界第三位;茶叶出口的外汇收入居世界第四位。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我省是茶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茶叶主产区之一。早在秦汉时代,我省制茶饮茶已经开始普及,唐宋时期发展迅猛,产量逾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并成为官府“茶马互市、以茶博马、以茶治边”的重要物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欧美日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不断地提升茶叶检测标准并在茶叶贸易中提出新的要求.2008年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经贸关系面临严峻考验,中国作为茶业出口大国.特别是四川作为中国茶叶的主产区之一,茶叶出口贸易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将就新形势下四川茶叶贸易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并提供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皖西是全国著名的茶区。皖西名茶,历史悠久,品牌纷呈,质地优异,蜚声海外,构筑了皖西茶叶经济的一大优势。据有关资料,皖西有10数万人从事茶叶的生产加工、销售及其相关产业。茶叶的经济效益,占茶农人均收入的30%以上,是农村的支柱产业,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韦宏 《乡镇经济》2001,(12):40-41
现在,世人对可乐、矿泉水非常熟悉,但中国依然有许多对茶这种传统饮料情有独钟的品茗,这是因为茶同古老的中国紧紧相连的缘故。  相似文献   

15.
清代一口通商时期,西方各国贸易公司在华最大宗的进口货物是茶叶,主要为产自福建、江西两省交接的武夷山区与福建安溪县之红茶以及安徽东南部之绿茶。以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例,其在广州的茶叶供应商为行商,分为公司保商与非保商,其中公司保商为首要供应商。荷印公司向茶叶供应商采购茶叶的途径有三种:与供应商订立合同采购新茶,向供应商散购陈茶,以及从自由市场补购新茶。  相似文献   

16.
李烈 《福建经济》2002,(2):31-32
福建是我国茶叶的主产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和茶叶流通体制改革,我省茶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我省农村经济中的一个举足轻重的优势产业,据统计,2000年全省茶山1289.13万公亩,产茶12.35万吨,其中红茶0.17万吨,绿茶7.29万吨,乌龙茶4.77万吨,其他茶0.12万吨,共创产值8.96亿元,但近年来,我省茶叶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种茶效益有所下降。如与1999年相比,我省茶山面积虽增加46.86万公亩,总产量增长0.46万吨,但总产值却减少1.18亿元,减幅达15%,出现好茶叶卖不到好价钱,茶农增产不增收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茶业结构不顺、企业管理不善、市场流通不畅等,造成小茶农与大市场,小生产与大流通的矛盾,导致茶叶生产无序竞争、质低滞销,企业生产亏损,茶农毁茶抛荒、茶厂关机停产,处于“由盛转衰,步履蹒跚”的境地。  相似文献   

17.
今年清明时节,不像往年雨纷纷,笔者在江西省上犹县五指峰乡高峰茶叶基地里看到,在欢声笑语中,成群结对的茶农正在采摘清明茶。高峰茶厂钟文厂长告诉笔者,受罕见的持续阴雨寡照天气影响,上犹今年茶叶成熟时间较常年推迟了一个星期左右,由于今春的雨水充沛,茶叶产量较去年有显著增加。这一情况造成茶商和茶厂集中采茶压力陡然增大,劳动力供不应求情况较为严重。由于劳动力成本、农资价格和资金成本上扬等三大因素,茶叶市场价格上扬已成必然趋势。预计今年产值同比增长可达15%左右,茶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作用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8.
市场纵横     
茶叶属于世界性饮料,许多国家生产茶叶除供本国消费外,大都外销。销售的方式有很多种,在国际贸易上普遍采用而且成交量最大的就是国际茶叶拍卖市场。现将此种市场设立及拍卖成交概况简介如下。 一、印度于1962年在加尔各答建立本国第一家茶叶拍卖市场以来,至今先后又在该国设立了5家。加尔各答茶叶拍卖市场年最高成交量达18万吨,其余5家拍卖市场成交量较小。印度每年茶叶生产量为74万吨,其中70%拍卖成交,约有1/4出口,3/4内销。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茶叶总公司(人们称为“湘茶”)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集体所有制国家大Ⅱ型企业,公司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湖南省人民政府确立的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是湖南省最大的茶叶经营公司,公司下属9个直属茶厂,6个业务部门(其中包括省边销茶公司),2家控、参股企业,4  相似文献   

20.
《重庆与世界》2015,(15):23-23
重庆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及销售、品牌推广、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综合型农业企业。公司采用“公司+基地+茶叶专业合作社浓户”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与茶农结为利益联盟,明确责权利,既解决了农户就业问题,又促进了公司的发展。为此,公司连续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14年,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农业部长韩长赋、重庆市长黄奇帆一行在巴南区委书记李建春陪同下视察公司基地,对重茶集团在带动茶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