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与市场》2002,(10):20-21
我国已在20世纪末进入了老龄社会。由我国的人口规模决定,我国的老龄人口具有绝对数量大,并且增长迅速的特点,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日益提高。据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的预测,2001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34亿,占总人口的10.46%,比1999年的10.17%增长了约0.3个百分点。预计2010年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1.73亿。  相似文献   

2.
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到2040年,中国的老年人总数将达到3.97亿,占总人口的28%.中国在上世纪末已经步入老龄社会,进入新世纪后,老龄化进程更是加快.在老龄社会中需要解决大量问题,最为重要的两个问题就是:一要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特殊需要,二要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发展老年公寓的社会历史背景(一)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型社会,而且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速目前,我国已有21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截止2007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53亿,占总人口的11.6%,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为1.06亿,占总人口的8.1%。根据国际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7%以上,社会就进入了老龄化,根据这一标准,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型社会。  相似文献   

4.
赵冬竹 《上海房地》2014,(10):38-41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12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86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4.3%。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7%以上就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现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上海作为特大城市,老龄化问题尤其严重。2012年上海市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367.32万人,占上海户籍总人口的25.7%,是全国同期水平的1.8倍。  相似文献   

5.
银发市场:"钱"景诱人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全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4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并据有关人口专家预测,老年人数量正在进入增长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6.
《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比重为13.26%;而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预测,到201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增加到2.21亿,比重将升至16%。这说  相似文献   

7.
据民政部2009年公布的数据,全国65岁以上人口已近1.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3%。按国际公认的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8%,即为老龄化社会,超过14%即为老龄社会。联合国相关组织预测,中国将在2024年全面进入老龄社会。  相似文献   

8.
<正>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预测,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2.4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6%,如何养老,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同时,"4-2-1"的家庭结构在我国日益成为极普遍的现象,"空巢"家庭越来越多。人口老龄化,不仅造成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费用大量增加,也引起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这种转变在表现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对传统的养老模式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9.
樊雪 《上海房地》2004,(10):30-3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社会的老年化现象日渐突出,老年人的生存状况已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一个国家的老年人口系数达到10%以上(60岁以上人口)或7%(65岁以上人口)时,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年型。而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到21世纪中这一数字将达4.68亿,占全国总人数将从2000年的0.94亿(占总人口的7.3%)增加到2050年的3.34亿。这都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了老年型,整个社会正迎来“银发时代”。  相似文献   

10.
人总是会老的,于耄耋之年能否老有所养,是每个人都将面临的问题。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者已达到10.86%(老龄社会临界点为10%),我国已悄悄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3.4亿,占总人口的21.36%。  相似文献   

11.
正自1999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非常快,截至201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据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20.2亿,其中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在中国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同时,还伴随着高龄化的快速推进。数据显示,目前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已接近2 400万,占整个老龄人口的11%。同时明显呈现出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等特征。面对急剧发展的"银发浪潮",如何才能让老年  相似文献   

12.
小向 《中国就业》2014,(4):16-16
正人口老龄化的含义人口老龄化是指某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增长的动态过程。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某一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预计在2025年突破3亿,2034年突破4亿,  相似文献   

13.
按联合国有关规定,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7%,或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便被称为“老年型”国家。据联合国最新统计,目前全球老龄人口总数已达6.29%,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60岁或60岁以上的老人。到2050年,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将近20亿,占总人口的21%。目前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60多个进入“老年型”  相似文献   

14.
《大众标准化》2016,(4):6-7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迫切问题。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60岁以上的人口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地人口总数的7%或以上,这个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非常快,截至201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据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  相似文献   

15.
刘韬 《北京房地产》2004,(11):90-91
中国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老年人口大国,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到21世纪中叶将超过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即每4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又据预测我国65岁以上老人数将从2000年的0.94亿(占总人口的7.3%),增加到2050年的3.34亿(占总人口的22.6%)(北京大学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网站提供)。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按照联合国规定,在每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中,60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或者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的社会,即认定为进入老年社会。据联合国最新公布,现在世界人口已达59亿,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已超过5.78亿,占总人口的9.79%。1999年全世界人口将突破60亿大关,联合国报告将这一日子象征性地定为1999年6月16日。这表明,在世界人口构成中,老年人口快速增长和青少年人口相对减少的状况,在相当长的时  相似文献   

17.
<正>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至2023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21.1%;据国家卫健委测算,2035年左右,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人,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老年人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旺盛和迫切,却尚未得到有效满足,为银发经济市场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潜力。住建部等国家部委出台多个政策文件鼓励支持“物业+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积极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居家养老相关业务,优化物业服务企业养老服务供给模式。物业服务企业响应政策号召,积极拓展业务范围,  相似文献   

18.
老有所依     
<正>谁都不会永远年轻,都会迎来人生的落幕---夕阳落下后是璀璨的星空还是无边的黑暗,都在于今日的建设和创想。中国早在1999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2.5%占人口总量的1/5,中国科学院指出: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  相似文献   

19.
陆贤清 《中国就业》2010,(12):55-56
二十世纪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  相似文献   

20.
梁树 《大众标准化》2013,(10):10-14
根据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人有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并在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预计202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3亿,2033年将达到4亿,2050年前后将达到峰值4.8亿,届时每3个人中就有1个是老年人,人口老龄化形势极为严峻,人口老龄化社会正大踏步地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