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1世纪是城市世纪,“城市化”是中国经济发展中最振奋人心的口号。 近三十年,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达到世界同期平均水平的两倍.除亩沪穗外.发展可圈可点的城市实在太多:滨江近海的南京,  相似文献   

2.
《科技与企业》2005,(6):69-69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许多国外学者都把“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并指出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将对全球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在《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以首席科学家牛文元为核心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集中讨论了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战略。他们认为建立开放、流动、有序、互补的中国城市体系,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进程,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部分。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什么城市是目前中国人最想去的城市呢?权威的专业人才招聘网站——中华英才网(Chinahr.com)近期进行“中国工作首选城市”的调查,得到大量网民热情的支持,收到合格样本9963份。  相似文献   

4.
高峰 《国土经济》2011,(9):68-70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城市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和发展。但只有发展的速度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并以民生作为根本,这样的城市化才是有意义的。据报道,现在全国有16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在此目标鼓动下,有的城市急功近利,大拆大建,把一场应该循序渐进的城市化运动演变成了一场“城建大跃进”。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工业化超前,而城市化不足。就城市化水平而言,中国与相似发展程度的国家,如印度(36%)、印尼(36%)马来西亚(43%)等相比,明显偏低;更是大大低于中等发达国家50%的水平。“民工潮”将大批农村人口推向城市,使他们变为“准城市人口”,进而为中国下一步城市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打下足够的人口基础。  相似文献   

6.
质量盘点     
欣然 《上海质量》2010,(10):48-50
新闻:世博会启示“城市化”质量 10月15日新华社一则新闻报道认为:城市发展左右着地球未来和人类命运,世博会为“城市化”的质量带来了启示。报道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脆弱的商机     
《厂长经理之友》2011,(10):160-160
中国城市化的脚步正在急速飞奔。“十二五”期间,中国城镇化水平要从47.5%提高到51.5%,这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公布的目标。而在《中国城市发展报告》里,也许可以看得更为清楚.未来二三十年,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鬼城”一词近日频见备家媒体报端。 如火如荼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新城建设“鬼影重重”,其实这凸显出一个本质的问题:中国新城的开发建设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以假借城市化浪潮,弄桨超额投资,换取政治、经济利益为目标还是以尊重城市建设发展规律,务实为民,建造美好舒适新城,提高人居品质的城市化发展需要为目标?  相似文献   

9.
邱晓华在《中国财经报》发表文章指出:未来5年中国经济成长的主要途径包括以下七种:1.城市化水平提高。中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是36%,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农业人口将进一步减少,城市和农村将进一步融合,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2.产权多元化。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无疑是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的必要途径,非国有经济比如个体、私营经济也会在调整中发展起来。可以预期,未来经济发展将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大格局下,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3.国际化。“走出去、引进来”,与世界经济进一步融合是中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外管理》2007,(1):66-68
2005年,弗里德曼说:在世界变得更平坦的未来三十年之内,世界将从“卖给中国”变成“中国制造”,再到“中国设计”甚至“中国所梦想的”。“世界是平的”意味着,全球市场,劳动力和产品 ,资本都可以为整个世界共享,一切都有可能以最有效率和最低成本的方式实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全球知识城市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城市作为21世纪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战略理念,自上个世纪初在欧、美诞生以来,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同,全球崛起了一批著名的知识城市,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径.当今中国城市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充分认识、了解知识城市战略产生的历史背景、内涵,全球知识城市发展的现状、特点和成为知识城市的母体城市类型和采取的相应措施,有助于我们拓宽思路,把我国城市化建设纳入全球视野,规避西方走过的老路,以知识经济产业集群为先导,以创新为原动力,促进城市的转型,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体系,赢得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2.
近三十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达到世界同期平均水平的两倍。除京沪穗外,深圳、南京、大连、成都等一大批城市迅速崛起,它们代表着一股新生的经济力量,以其独特的面貌,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十年创业路     
季琦  颜冬 《东方企业家》2011,(10):52-53
未来三十年,“中国服务”将会取代“中国制造”,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增长引擎。未来创业、投资、造富的机会,大多会是在服务业。  相似文献   

14.
对城市群及其相关概念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尽管被官方翻译为“urban agglomeration”,但与西方对城市密集区、集合城市等相关概念存在明显的差异,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具有理想化和难以明确界定的特点.未来中国城市化的研究中,应更多的放在城市密集区界定、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对城市密集区优化方向、优化路径等问题上,以与国际上通行的“城市密集区”研究接轨,为中国城市化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未来 2 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将对全球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许多国外学者把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 2 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城市迅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达到同期世界城市化进程速度的两倍。但是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城市化程度仍然十分落后。根据世界银行统计 ,1 995年世界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为75% ,中等收入国家为 6 0 % ,低收入国家为2 8% ,而中国城市化率还不到 30 % ,与低收入国家相近 ,低于中等收入国家三十个百分点 ,…  相似文献   

16.
通往社会城市之路——霍华德的构想与中国城市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化的动态过程是伴随着大规模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当迁移数量达到或已经远远超过城市的容纳数量的时候,城市将怎么继续下去?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提出通过建设田园城市以及开展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最终构建一个城市—乡村一体化发展的田园城市群——社会城市,从而达到重新分布城市拥挤人口的目的。现阶段,中国城市化正处于快速推进时期,农村流动人口的大规模城市聚集已经明显造成了城市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城市病。中国城市将怎么继续下去,中国城市的未来在哪里?本文分为三个部分(一)城市化的动态过程与静态结果;(二)霍华德构想的社会城市——重读《明日的田园城市》;(三)中国城市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导刊》2012,(10):30-30
今天,非常高兴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齐聚于有“盛京”之称的北国重镇沈阳,共同分享“2012’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十届中国地产经济主流高峰论坛”这一业界盛会。2012年的国际经济形势充满了“不确定”性。挑战当前,发展势头强劲的中国正不断寻求自身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而快速的城市化对于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来说是一个良机。城市化能够使大量人口集中到城市当中,集中进行能源消耗,减少能源使用成本,也可拉动消费与投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孙峻 《国土经济》2004,(1):56-57
城市化(Urbanization)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变化过程.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口向城市的聚集和城市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的提高.也包括了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向城市型的转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技术的进步,城市化的进程在逐渐加快。当今城市发展实践已经证明城市化进程是一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19.
《物流时代》2014,(11):21-21
继昆明之后,10月20日下午,由中国国际物流节组委会、物流时代周刊主办.中国物流城市联盟、中国物流研究中心、界上大学物流学院组织承办的中华物流大讲堂在连云港再次开课。本次“中华物琉大讲堂”授课专家为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成都市物流办主任陈仲维,分别就“城市物流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城市配送的成都实践”课题展开详细讲解。物流时代执行社长、中国国际物流节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杨潇女士主持。  相似文献   

20.
广集博采     
《黑龙江财会》2003,(12):55-56
中国城市化发展面临四大问题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表示,今后20年,中国将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在城市化进程中要综合考虑城市与农村以及经济、社会环境问题,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防止新的“城市病”。中国城市化发展目前面临几大问题:一是水资源、土地资源的短缺。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和耕地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多资源少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矛盾。二是一些城市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修建大广场、政府大楼等,但是城市基础设施跟不上,供热、供水、排水、排污设施都很差。三是城市缺乏特色,千城一面,在城市建设中对历史建筑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