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学平 《中国经贸》2012,(22):17-18
中国经济连续20多年的高增长,2011年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巳跃居世界第一。但是,长期依靠“高投入、高出口、扩大内需”这“三驾马车”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隐藏的负效应将逐渐显露出来,并成为抑制未来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弄清影响未来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主要因素,“对症下药”采取正确的经济决策,确保中国经济平稳增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连续20多年的高增长,2011年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巳跃居世界第一。但是,长期依靠“高投入、高出口、扩大内需”这“三驾马车”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隐藏的负效应将逐渐显露出来,并成为抑制未来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弄清影响未来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主要因素,“对症下药”采取正确的经济决策,确保中国经济平稳增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印度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环 《亚太经济》2007,(2):57-60
印度和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比较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从实证角度对印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结论提出保持经济稳定性增长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易莞娇 《中国经贸》2010,(12):107-108
在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度越来越高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作为联系国内外经济和经济增长的重要间接影响因素的汇率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从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经济增长的数据入手分析,接下来分析汇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经济增长对汇率的反作用,最后对中国汇率改革后的汇率制度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这是无须质疑,也是令中国人高兴的事实;但与此同时,为中国经济高增长作出重要贡献的劳动力低廉等比较优势,正在递减,而能源、土地资源及水资源的紧张。导致经济总体成本急骤增长。高增长与高成本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的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4%,与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阶段的经济增长速度相近。但是能够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这么高的增长速度在世界上还是罕见的。研究中国经济增长问题的学者普遍认为资本的快速积累是过去二十多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源泉。从历史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投资率也持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近年来投资增长很快,投资率逐年上升,围绕“高投资率”的争论与研究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本文将通过对投资率变化趋势、投资的构成以及投资率的国际比较,探讨目前高投资率形成的原因和中国未来投资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文章简要评述了经济增长和增长因素分析理论,分析了中国20年来的制度变迁和经济增长,并从定理研究的角度出发,评估和计算了中国改革开放所导致的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分析市场化和开放型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文章验证了制度创新与制度变革是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因素之一的观点,指出中国的体制改革仍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业界动态     
《产权导刊》2013,(1):73-74
邵宁:四因素促中国经济30年持续增长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日前在安徽合肥召开的全国地方国资委研究工作会议上表示,中国从1979年到2009年连续30年以10%的平均速度增长有四大因素:要素成本相对较低使得中国企业竞争力非常强;储蓄率相对较高,有利于国家资本积累;技术来源较为丰富,技术的引进有利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升级;国内市场相对较大,有利于企业培养。同时,邵宁认为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时期可能结束。为此,政府和企业都需要积极应对中国经济增长形势的变化,并从短期、中期、品质三个层面对企业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观点集萃     
《产权导刊》2014,(8):50-52
正中国经济崩溃难以避免的说法站不住脚经济学家林毅夫7月11日为人民网撰文表示——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在于外部周期性因素。出口增长大幅下滑是中国经济由高增速降为中高增速的重要原因。中国确实需要调整增长模式,从出口拉动型增长转为内需拉动型增长。不同国家在同一时期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必然存在共同的外部原因,这就是国际金融危机引起的世界经济增速下滑。而且比较来看,中国的情况明显好于其他国家。所以,那种认为2010年以来的增速放缓是由中国经济内部结构性问题导致中国经济必然崩溃的观点,显然是说不通的。  相似文献   

10.
《西部雅安》2003,(12):22-22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2003中国经济增长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表示,从中国经济增长的条件、基础和动力等因素来看,中国经济一定能保持长期稳健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1.
2003年,中国经济彻底摆脱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003年至2007年,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周期,高增长低通胀,始终都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至今,局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经济遭遇到了过去五年从未有过的复杂而又困难的国内外经济局面。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依然处于高经济增长阶段 中国经济总的形势是好的:经济年增长7%以上是高增长,而预计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仍在9%-10%。因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工农业投资机会多,供给仍然不足,需要满足市场需求。目前服务业在中国GDP中所占的比重只有30%左右,仍有很大潜力,因此中国依然处于高经济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增长历来都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近日指出,中国经济在未来几年内将从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高消耗型的增长模式转向低消耗的增长模式。这样的战略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是重大的利好。  相似文献   

14.
从先行工业化国家实证经验看,有两个启发性的结论:一是在工业化加快发展时期,能源消费和能源密度有快速增加的趋势:二是在资源约束加强的条件下,有可能通过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实现能源消费低增长和经济高增长。而中国有可能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在资源约束加强的条件下出现能源密度下降。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将资源约束这一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内生到经济系统中,优化经济系统,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刘志业 《山东经济》2004,20(2):14-18
考察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因 ,应该采取多维度系统分析的方法。即把中国经济增长看作是在多因素形成的动态结构中 ,几个核心要素制约下诸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 ,各种不同因素的协同作用 ,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其中 ,经济全球化、政府宏观调控、科技引进与创新及贸易比较优势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广州与亚洲大都市城市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 《珠江经济》2008,(2):32-38
本文从经济增长理论的视角切入,对广州与香港、台北、新加坡、大阪和首尔等亚洲城市的经济发展进行比较分析。首先,通过对经济增长基本因素比较,分析资源禀赋优势。然后,比较其经济增长结构,以研究各城市的资源配置结构。再次,对资源的产出及产出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合以上分析,对广州的经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异常关系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高经济增长却伴随着低能源消费,中国这一特有经济现象引起了一些国外学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怀疑。本文先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节能率方面分析了这一现象,然后利用数据探讨了其原因:能源浪费严重,节能潜力大,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能源结构的优化等等,证实了中国这几年的低能源消费带来了高经济增长并不是虚构的。最后提出了优化能源消费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霍建国 《宁波通讯》2012,(21):29-29
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面临着下行压力,今年以来外贸增长难度持续上升。对当前整体经济形势的判断,国内较多持外部因素论,认为矛盾主要由世界经济矛盾或增速减缓及需求下降所致;另一观点认为,中国过去高增长积累很多矛盾,回落是正常的;第三种观点更多探讨整个发展环境是否存在一些障碍,制约了企业增长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胡少维 《开放潮》2002,(1):19-20
2001年以来,尽管世界经济环境不好,中国经济仍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但由于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如果2002年中国扩大内需的政策力度没有增大,市场化改革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话,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很可能出现下滑势头(比2001年),因此,为避免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过快,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需要在体制、制度和政策上做出必要的改进和调整。2002年要维持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格局,应该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并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在千万百计扩大出口需求的同时,又要着力于开发国内需求,…  相似文献   

20.
李培林 《开放潮》2001,(6):31-33
经济将从振幅较大的高增长时期转入稳定增长时期 短缺经济的结束、增长基数的扩大、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以及从过去外 延扩张的粗放经营模式转向结构调整的深化,使中国在追求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 追求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中国正在从振动波幅较大的高增长时期转到稳定增长时期, 在这个时期,8%的增长率将是一个稳定的平均增长率。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经济会受到新的刺激,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会更为明显,外、贸依存度(对少外贸易总额与GDP的比值)将在目前40%的基础上继 续有所提高,特别是纺织服装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