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财政部2008年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由此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内部控制更为关注。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鉴证),成为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对我国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鉴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准则,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二者关联的比较分析,提出我国制定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的选择:对财务报表审计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整合。并对完善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财政部2008年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由此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内部控制更为关注。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鉴证),成为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对我国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鉴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准则,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二者关联的比较分析,提出我国制定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的选择:对财务报表审计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整合。并对完善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提高高校内部审计质量需要全面、系统、全过程地进行审计质量控制。本文主要从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内审人员素质、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内部审计的监督考核机制五个方面对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国家审计机关如何对内部审计进行指导和监督向崇安一、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状况内部审计是指由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内部建立的审计机构,对本部门、本单位及其下属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所进行的内部审计监督。其中,主管部门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称为部门内部审...  相似文献   

5.
2018年审计署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指出了国家审计机关对于内部审计的指导监督作用。基于此,首先分析了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进行指导监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一步说明国家审计指导监督内部审计的理论框架。然后通过向四川省各级国家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内部审计人员分别发放问卷,对国家审计指导监督内部审计的现状进行分析,调查的内容包括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指导监督的态度、国家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指导监督的具体情况、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指导监督的建议和意见等。最后针对问卷的分析结果并结合审计工作实践,提出了国家审计指导监督内部审计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同属于审计监督体系,正确处理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将有助于发挥审计监督体系的整体效能,优化审计资源的合理配置。 任何一种外部审计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时都要对其内部审计的情况进行了解,并考虑是否利用其工作成果。因为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单位内部经济运  相似文献   

7.
内部审计是指对企业的经营业绩、经营合理合规性进行审查、监督和评价,现代化的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过程中对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和价值的增长方面的功用日益显著。本文主要对我国国内关于内部审计的中文核心期刊文献进行了梳理,对内部审计的业务外包、内部审计模式、内部审计独立性与角色冲突以及我国内部审计研究发展的现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整理、归纳和总结,以期能够为解决我国内部审计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值得参考借鉴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指出,在审计企业内部控制时,注册会计师可以独立进行,也可以进行内部控制以及财务报表的审计整合。本文主要分析了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关联性,并对二者整合审计的可行性和必然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整合的相关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整合更好的进行。  相似文献   

9.
内部控制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业务领域,对内部控制的健全和有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是内部审计职业之基和内部审计参与组织治理的客观要求。文章对已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结合实证调研结果归纳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构建高校内部控制审计SWOT矩阵,并以此作为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目标定位和持续优化的依据,探讨将W-O组合和S-T组合合并的复合型模式,并对此模式下高校内部控制审计优化路径取向进行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0.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晓军 《审计月刊》2007,(11):32-33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是对企业内部现行控制系统的恰当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及价值评定的工作。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决定下一步审计策略、确定审计的程序和范围,控制审计风险、分配审计资源,节约审计成本和对企业提出内部控制的评价和建议。内部控制审计主要从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个方面内容进行,主要步骤有对企业内部控制情况的了解、检查、内部控制初步评价、控制测试及综合评价。内部控制测试可以从业务循环、经营部门、财务报表的分类等方面进行。通过汇总、整理、分析内部控制测试的结果,针对内部控制缺陷提出相应改进措施,相应调整审计范围、审计计划。  相似文献   

11.
张道潘 《财会月刊》2021,(6):99-104
运用Citespace.5.3.R3软件,对CSSCI数据库中发表在1998~2018年的394篇内部审计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构建我国内部审计研究的知识图谱,凝炼内部审计的研究热点和主题,并对内部审计的研究内容进行归纳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内部审计的未来研究进行展望。研究表明:内部审计研究逐渐向信息系统审计、管理审计、内部审计质量、审计角色冲突等方向拓展和延伸。未来的研究要紧跟时代的需要,从审计目标定位、过程管控和方法保障三个层面实现自我转型,从而为组织现代化管理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2.
钱华 《财会通讯》2010,(7):79-81
本文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出发对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提升高校对高质量内部审计的有效需求、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对高质量内部审计的有效供给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内部控制审计是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运行进行监督和评价的有效手段之一,对提高内部控制的落实和控制水平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采用一定的审计方法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对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审计评价,利用评价结果控制探析提高内部控制审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组织内部在进行审计的时候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组织价值得到一定程度的增长。组织在进行内部审计的时候就应该要对之前的传统审计理念进行改变,让组织的内部审计能够真正的实现职业化和内部化。本文主要对内部审计增加组织的价值贡献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内部审计是指公司内部设置的独立的专职审计机构和专职审计人员,依法对本公司及其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内部审计制度则是公司内部审计所要遵守的规则,包括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内部审计人员的委派、内部审计工作的任务和职权、内部审计工作的方法和程序、内部审计报告和档案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出发对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提升高校对高质量内部审计的有效需求、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对高质量内部审计的有效供给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内部审计是用来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的独立的、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它以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改善,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此定义给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标准进行了界定。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也进行了演绎,我们从其发展趋势来探讨,具备什么样素质的审计人员才能应对内部审计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8.
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传统内部控制体系也日益显现其局限性,迫切需要建立更加严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信息化也给内部控制审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现代审计是以内部控制评价为基础的,无论内部审计人员还是外部审计人员,都需要对内部控制进行研究选择审计重点。本文在分析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影响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审计如何适应会计信息化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审计外部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琳  肖杰 《财会通讯》2008,(10):48-50
近年来内部审计外部化的问题,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关于是否应将内部审计外包的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随着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内部审计被定位为公司治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有哪些,外包后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完善有什么影响。本文就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对内部审计外部化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内部管理审计的风险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5月国家审计署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明确提出企业内部审计不仅要进行财务收支审计,还要进行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经济管理及其效率的审计,开展内部管理审计业务。企业内部审计进入管理审计领域,使内部审计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有更加直接的作用,同时审计风险也随之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