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生态省建设对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生态省建设的思想进行国内外的比较研究,探讨了对我国生态省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生态省建设对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生态省建设的思想进行国内外的比较研究,探讨了对我国生态省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汪奎宏 《浙江林业》2005,(11):37-40
生态省建设带来新机遇 浙江提出了创建“生态省”战略举措,这是探索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城乡统筹等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民众的生态意识日益增强,生态建设逐渐成为全省的共同行动,我省明确提出通过2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建成具有比较发达的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片的可持续发展省份。  相似文献   

4.
基于信息熵的海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生态省建设战略的实施,推动了海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对于海南省走“生态建省、农业强省”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利用信息熵的有关理论,构建相关指标,对海南省及其周边省区、东部部分发达省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海南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远远低于东部发达省区,仅强于周边的广西区和云南省;分析了海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周边省区、以及东部发达省区之间存在的差距,提出了提升海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态省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是在检讨、摒弃传统的发展方式基础上,寻求的一种新的21世纪的发展模式,是中国人在新世纪做出的一个具有重大深远历史影响的战略性选择。围绕生态省建设,对国内外与生态省有关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生态省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省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是在检讨、摒弃传统的发展方式基础上,寻求的一种新的21世纪的发展模式,是中国人在新世纪做出的一个具有重大深远历史影响的战略性选择。围绕生态省建设,对国内外与生态省有关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7.
《浙江林业》2011,(2):44-44
近年来,公益林建设在我省生态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今年是我省公益林建设10周年,为充分展示和宣传我省公益林建设10年来的成效,近期将组织"公益林建设10周年"成效宣传摄影比赛。  相似文献   

8.
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为可持续发展的量化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手段。文章简介了生态足迹理论与应用研究概况,从林产品的生态足迹计算研究、林业领域生态足迹应用研究和林业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3个方面详述了生态足迹在林业行业的应用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林业生态足迹未来的研究趋势。这对于明确生态足迹的林业应用状况、了解未来走向和指导研究实践进而推动生态足迹理论在林业行业中的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地震对生态体系及环境的破坏,潜在地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长期的生态重建过程才能恢复.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系统探讨地震灾区生态重建的关键问题,分别就震区生态重建的路径和机制进行了具体分析,为促进震区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公共管理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后灾害链产生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衍生效应。研究以统计年鉴为基础,应用生态足迹法分析地震重灾区绵竹市在2005—2014年期间的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变化情况及其与地震衍生效应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区域人均生态足迹对耕地、化石能源类生态足迹反映比较敏感,与区域产业发展特征相符;区域生态承载力结构不均衡、依赖耕地承载力;地震灾害衍生效应对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存在明显的影响关系。衍生效应对生态承载力的"侵蚀"作用与生态承载原生的结构型问题相互交织,绵竹市在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阶段生态质量一直处于人均生态赤字水平。未来区域发展战略部署应更注重灾害衍生效应背景下,产业布局、结构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互动关系,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生态承载质量,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中林集团的园区建设为例,阐述发展林业产业园区的必要性,总结中林集团实践经验,对林业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以区域化布局、多元化运营、高端化建设、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深化升级林业产业园区建设,在构建"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实现我国林业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就推进3个规划编制、组织开展农业可持续发展重大问题研究、积极开展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大力推进农业遥感监测服务和体系建设以及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5个方面对2015年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进行了总结与肯定,并对扎实做好"十三五"开局的2016年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提出四方面的工作要求:一是着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贯彻落实,二是组织推进农业资源管理,三是继续开展农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改革探索工作,四是加强农业遥感监测服务。  相似文献   

13.
渔业是天津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业经济增长点,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天津越来越重视渔业开发建设,提出建设以设施渔业、生态渔业和休闲观光渔业为核心的沿海都市型现代渔业的发展目标。该文对天津环城4区渔业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在构建生态休闲型现代渔业体系的框架下,有针对性地指明了4区现代渔业的发展方向与定位,并提出了促进四区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省水资源丰富,但随着全省经济的高速发展。由于自然和人为方面的原因。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分析安徽省水资源现状及其特点基础上,指明了安徽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主要包括征地制度改革,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宅基地管理、农村土地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等。通过调研发现,安徽、江苏、深圳两省一市对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奠定了重要基础,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从长远看,应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和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土地要素市场配置和政府管控机制,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和税费调节机制。从近期看,要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加快征地制度、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促进城乡土地要素合理流动和布局优化,理顺国家、集体、农民之间的收益分配关系,着力破解城乡土地二元结构,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和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6.
长沙市莲花镇土地生态质量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联系紧密,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土地利用方式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好坏,土地生态质量分区有助于推动两型(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因地制宜地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期工作。文章以长沙市莲花镇为研究区,以其17个行政村为评价单元,采用综合评价法,选取植被覆盖度、水面覆盖度、农作物产量、土地裸露度、建设用地干扰度为评价指标,运用线性加权法计算17个行政村关于5个评价指标的综合评分值。采用总分频率曲线法对土地生态质量综合评分值进行等级划分,将莲花镇的土地生态质量划分为4个等级:土地生态质量良好区、土地生态质量较好区、土地生态质量一般区及土地生态质量较差区。根据各行政村的土地生态特征及其所处分区等级,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并对今后的土地利用方式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研究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皖南山区自然条件优越,草地资源丰富,然而目前皖南山区畜牧业生产相当落后,林牧矛盾和农牧矛盾比较突出,限制了山区农业经济以及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通过对皖南山区草地资源和畜牧业现状的分析,讨论了皖南山区畜牧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山区草地资源、大力发展皖南畜牧业的战略措施、以促进山区草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皖南畜牧业的发展、促进皖南山区”三农”问题的解决及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现代企业和谐管理体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企业和谐管理体构建的原由——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谐管理体是企业组织管理体系、操作模式、运行机制的集合体。三者共同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具有坚持以人为本、整体性、系统性、包容性、动态应变性的特征。它们整体的和谐,是企业具有持久性、竞争性的前提。和谐管理体的构建是现代企业实现管理新飞跃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皖南南屏的古村落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南古村落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协调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实现皖南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开发是一条有效的、切实可行的途径;对皖南古村落南屏旅游开发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南屏旅游开发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0.
皖西丘陵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西丘陵山区是安徽省老、边、穷地区 ,农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该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的分析 ,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以期能对皖西丘陵山区农业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