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住北京南城的南勇是一位老股民,也是一个被深度套牢的投资者,他看着最近股指的不断攀升非常激动.但自从听说"银行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会造成股市虚高"的消息之后,他就开始琢磨,"这到底是什么回事儿.国家不是明令禁止的吗?这些资金要是撤走,股市不就崩盘了吗?"  相似文献   

2.
家住北京南城的南勇是一位老股民,也是一个被深度套牢的投资者,他看着最近股指的不断攀升非常激动。但自从听说“银行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会造成股市虚高”的消息之后,他就开始琢磨,“这到底是什么回事儿,国家不是明令禁止的吗?这些资金要是撤走,股市不就崩盘了吗?”  相似文献   

3.
“股市没搞头”,“股票没炒头”.前句主要为证券商所说;后句主要是股民所言.其实,社会各界大都这么认为.果真如此吗?我以为不然.中国的股市,虽说起步较晚,但它以其科学性、先进性和公开、公正、公平的显著特征,为广大投资者所称道.因此新辟的股市,倍受股民青睐.作为既是投资者又是改革参与者的广大股民,识取财之道,投身股市,把股市闹得红红火火.当然.股市的兴旺,正好与我国经济的晴好天气相对应.但“月有阴晴圆缺”,当股市太阳高照到1993年春末之后,骤然转入阴雨天气,深圳股价指数由360多点,上海股价指数由1200多点开始下挫,经过一年时间的煎熬,到今年4月下旬深指一度探底128点多,上指也降到540多点.凡在高指数、高价  相似文献   

4.
1993年,对于更多的投资者来说是苦涩的.这一年更是永远不能忘掉的一年,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股市第一次真正的熊市开始.中国股市目前只经历过三次崩盘,这其中的一次就发生在1993-1994年,股指从1512-325,大盘跌幅为78.50%,一半个股跌去80%左右.而在此期间,初出茅庐的证券市场发生了引人瞩目的"宝延大战",这是中国股市第一次大规模的收购战,其引发的轩然大波远远超出了事件策划者和市场人士的预料.  相似文献   

5.
华生 《发展》2005,(3):79-79
中国的股市经历了长达四年的低靡,广大投资者普遍赔钱,损失惨重,长期的熊市加大了金融风险和社会恐慌。那么,熊市什么时候到头?今天,我们可以说,2005年中国股市在多年熊市以来可能首次出现拐点。  相似文献   

6.
观点集萃     
《产权导刊》2014,(9):46-48
正房地产在中国如果崩盘政府肯定会救瑞穗证券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在2014博鳌房地产论坛上作主题演讲时表示——今年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包括房地产股票,出现了一个不错的表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海外投资者认为中国的经济硬着陆风险降低,不会出现崩盘的情况。房地产在中国如果崩盘的话,政府肯定会救,因为  相似文献   

7.
过去一年多时间,中国股市上证指数从6124点下跌到1664点.坊间"珍爱生命,远离股市"的调侃道出了无数中国股民的无奈.有数据显示,2008年A股市场的股票账户流通同比2007年下降了76%,许多计划上市的公司也纷纷将计划推迟,监管部门也加强了对新股上市的管理.是什么导致了全社会谈股色变?我们试图分析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易宪容 《沪港经济》2008,(10):18-18
最近有一份市场调查显示,42.99%的投资者认为,中国股市在1500点时才有投资价值;25.49%的投资者认为,在2000点时才有投资价值;只有不到20%的投资者认为当前的股市有投资价值,而且40%以上的投资者认为,今年的股市要下跌72%以上才有投资价值。这说明了尽管今年的中国股市在世界市场上表现最惨,但投资者仍然对当前的市场没有信心。  相似文献   

9.
股市靠什么从1600点涨到3000多点家住北京南城的南勇是一位老股民,也是一个被深度套牢的投资者,他看着最近股指的不断攀升非常激动。  相似文献   

10.
雎鸠 《新财经》2007,(6):27-27
随着中国股市的节节攀升,市场分歧也越来越大。有人说,股市欣欣向荣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体现,股指再涨一倍也非天方夜谭;有人说,中国股市疯了,是即将沉没的泰坦尼克号,目前已经高处不胜寒;还有人说,股市一旦崩盘,受伤害的必将是广大中小散户,那将是一场灾难。  相似文献   

11.
“熊市什么时候终结?”这是一个困扰国内投资者的悬念。2004年股市留给投资者的是失望与损失,那么,2005年是节节败退,还是否极泰来?转折的时点会不会出现在这一年呢?就目前形势来看,专家认为2005年的股市走出2004年阴霾的曙光已经显现,股市将迎来转机。  相似文献   

12.
近日,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撰文强调:"始终把保护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其"强化市场的投资功能",而且要"建设成熟理性的市场文化"的表态,十分重要。什么是成熟理性的市场文化?我认为,其核心就是以市场、以投资者为中心,尊重资本,尊重诚信。郭树清出任证监会主席的第一天力挺蓝筹股,可以理解,蓝筹股毕竟是股市的基础,也是推动股市整体上涨的基本力量。但是,蓝筹股的基础是"蓝筹",说白了就是分红。但这一点,国内哪只"蓝筹股"可以做到?  相似文献   

13.
1300点 2004年9月9日,沪指于上午9点跌破1300点关口创5年新低,最后以1284.31点收盘。1300点在中国股民心目中是一道防线,股市的不断下跌凸显了边缘化危机,那一时刻,中国股市宣告5年来的市场大底失守。"端正股市的功能,解决股市的问题"已成为证监会、政府当务之急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信息》2011,(3):72-73
1993年,对于更多的投资者来说是苦涩的。这一年更是永远不能忘掉的一年,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股市第一次真正的熊市开始。中国股市目前只经历过三次崩盘,这其中的一次就发生在1993—1994年,股指从1512—325,大盘跌幅为78.50%,一半个股跌去80%左右。而在此期间,初出茅庐的证券市场发生了引人瞩目的“宝延大战”,这是中国股市第一次大规模的收购战,其引发的轩然大波远远超出了事件策划者和市场人士的预料。  相似文献   

15.
"要不要建立退出机制"也是个问题吗? 中国股市期盼己久《退市令》即将发出,5家重组无望的PT公司大限己到,正在享受临终关怀,我们将看到中国股市10年来,PT一族首次支付《冒险的代价》这一悲情时刻.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中,没有什么事情比"国有股减持"更能让几千万广大投资者魂牵梦绕的了.庞大的笼中虎--非流通股(国有股与法人股)以什么样的方式减持?怎样的价格减持?2001年6月的国有股减持方案引起了一场巨大的市场风波,"国有股问题"一直是市场各方人士争论的焦点.政府有政府的道理,股民有股民的说法,但无论如何都不应该离开一个公理,即:符合《公司法》、《证券法》所确立的"三公"原则.  相似文献   

17.
正李明(化名)是香港一家外资投行负责点心债债券承销的主管,近来他到欧美市场路演时,投资者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人民币近期大跌,还有升值的预期吗?受地方债和影子银行等问题影响,中国经济崩盘的机会有多大?事实上,这些问题侧面反映出,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偿债能力和  相似文献   

18.
进入11月份,2001年度的行情,已经进入尾声.不论是机构还是个人投资者,所想的一个共同问题是:年终还有行情吗?还有哪些大事制约股市?我们认为:还有利空、利多两大类、大约十四件大事,将对未来行情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市场主导还是政策主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言扬 《改革与理论》2001,(12):35-36
暴雨之后又是阴雨连绵,跌跌不休的中国股市从2001年7月份以来交投清谈,许多证券营业所门可罗雀。投资者只有等待的耐心,已没有进场的信心,大家在等待什么:政府会不会像以前一样来救市?还是任由市场决定股市的走向?10月15日晚上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暂时停止国有股减持,这或许是投资者所等待的吧。第二天股市出现报复性的上涨,出现极为罕见的所有开盘股票涨停的局面,一片红色世界,各个营业所里一片人声鼎沸。 国有股减持为何如此不得人心?一旦暂停为何就如此大快人心?但是就在4个月以前的6月份,财政部长项怀诚还说过,国有股减持对证券市场是利好因素,诸如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实现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多元化等等。政府愿望与实际市场为何相差如  相似文献   

20.
国际板是狼?     
投资者之所以畏国际板如狼,其实就是因为国内的"狼"太多了,让"狼"害惨了、害怕了。6月4日,A股暴跌,上证指数下挫2.73%,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究其原因,除了头天晚上欧美股市表现不佳外,多数人认为是八部委联合发出通告、重提国际板适时推出所致!股民们大呼:狼来了!为什么国内投资者畏国际板如狼呢?国际板真的是"狼"吗?国际板,通俗地说,就是境外企业到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用自己国家发行的纸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