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山区廊下镇中华村坐落于上海西南东海之滨,区域面积2.94平方公里.全村有13个村民小组,489家农户,户籍人口1866人,辖区内有5个自然村落,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片绿的世界,路两旁的绿叶像抹了油泛着晶莹随风飘扬着;这是一个鸟的天堂,鸟在清晨唱着清脆的歌声在清澈的湖面上悠然起舞。这就是远近闻名的上海市文明村、全国生态村——金山区廊下镇中华村。在这里,不是片面追求GDP的增长速度,而是将人民群众和谐幸福的最大化放在首位。已有百年历史的中华村,区域面积2.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3.3公顷。全村有13个村民小组,489户农户,户籍人口1866人,村党总支下设3个分支部、8个党小组,现有党员93名。区域内有5个自然村落,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随着"农家乐"和"新天地"的开发,中华村的知名度不断提升,住宿、餐饮等服务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农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生态环境优美中华村一半左右的耕地面积为金山区黄浦江水源涵养林,生态环境良好,是个宜居的乡村。一是落实"门前三包",种植果树花卉。在环境建设上,村两委班子,引导村民自觉对门前乱堆乱放进行清理,做到柴草堆放整齐,院内物料堆放有序,拆除村内私搭乱建。村里采购各类果树,免费提供给农民在屋前宅后种植,实实在在地美化了居住  相似文献   

3.
锦江中华村农家乐是上海锦江国际集团贯彻落实党中央、市委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以及"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要求,联动当地政府、村民共同打造的具有浓郁江南乡村农家特色的集旅游、休闲、体验等为一体的新时代的产物.锦江中华村农家乐座落于金山区廊下镇,成立于2006年8月28日,通过开发,共利用了当地农民的19栋农舍改造成为拥有160张床位和1座能同时容纳180人就餐的农家乐游客接待中心.  相似文献   

4.
《上海农村经济》2011,(8):22-22
金山区廊下镇中华村,依托农业带动二产和三产,特别在引进大型企业和大专院校介入农业旅游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效应。目前村内已有锦江中华村农家乐、金山农村新天地、23户世博农家、上海农业科普馆金山馆、玉环灵芝基地、盛姆仙桃园、艺林垂钓中心、农家乐马场、碧林度假村、农科院葡萄采摘基地、中华桑果采摘园、八百亩高尔夫草坪基地、  相似文献   

5.
散居村落在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乡村规摸小、分布杂乱、以姓氏聚居为主,其已减为制纷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此,改变目前农村村湾的散居结构,对村湾布局进行整合,扩大村湾规模,走向中心区聚居与农村集镇化的的展道路,也就成为一种必必然的趋势.本文从散居村落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提出了改造散居村落,引导农民向中心区聚居,走农村集镇化发展道路的新农村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6.
传统村落的活化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导向引领下迎来了新的机遇。河南省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浩瀚悠久的历史形成的传统村落别具一格,研究其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及其活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河南省20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的相关数据,结合ArcGIS等工具采用空间分析和定性分析等方法探究其传统村落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河南省传统村落有以下特点:(1)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大集中,小分散”,并形成了三个高密度分布区:豫中平顶山、豫西北安阳鹤壁和豫南信阳;(2)河流水系、道路交通通达性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是影响河南省传统村落分布的主要因素;(3)以村民为主、多元主体赋能传统村落的保护建设以达到村落的价值活态传承与乡村振兴共融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中卷入城市化浪潮的村落"终结"为城市,是世界各国的一般规律.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村落终结具有多样性和渐进性的特征.中国村落终结艰难的制度根源是城乡二元的经济和管理制度.村落终结是农村村落伴随着一系列重大事件完成城市化的过程,存在着多种终结形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终结成为村落终结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全面评估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基础及阶段性特征,是有效引导农旅融合、农民创收和农居焕新的重要路径。方法 文章以古徽州4批次12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从5个维度构建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和EVM法对旅游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村落的旅游竞争力进行可视化模拟,全面探讨不同视角、不同方向下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的空间差异性特征。结果 基于非参数空间统计方法,既能较好地刻画旅游竞争力整体分布的规律性和局部空间异质性,又能优化样点数据的评估误差。结论 总体上看古徽州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旅游市场环境、相关配套设施、文化物质环境较好;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呈现出圈层化的分布格局,北部以徽州区为主、南部以婺源东部地区为主的两大核心区已然形成;各侧视图的空间形态以及典型方向的剖切线,均呈现出明显的“中心—边缘”的空间梯度分布态势,同时也表现出空间上的跳跃和突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文章通过研究我国传统村落的选址布局、民居建筑设计、公共空间营造等,探究古人的村落规划思想,并总结其对新时期村镇规划的启示。[方法]采用文献法、实地调研和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国传统村落规划理论,实地考察陕北、鲁西南等地的传统古村落,通过对比分析提出对我国村庄规划设计的启示。[结果]中国传统村落的规划设计中,在选址方面,受地形、水、交通多方面影响,风水理论得到广泛应用。在村庄布局方面,包括自然式村落空间布局和规则式村落空间布局。在民居建筑设计方面,坚持就地取材,讲究礼制,民居布局以中正为主,民居装饰"和而不同"。在公共空间方面,注重村庄绿化,配套建设宗祠、寺庙、活动场所建设,"比德"思想应用广泛,传统美德通过匾额、雕刻、壁画等体现。[结论]中国传统村落是中华文化的物质体现,对于当代新时期美丽乡村规划、文化传承与古村落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伴随农耕文明的发展,人们逐渐聚村而居、聚族而居,形成了以家族为核心的村落,在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古代社会,大多数人都生活在村落中。私学兴起和土地私有制确立后,耕田养家和读书教育是人们比较关心的事情,尤其是科举制创立后的上千年时间里,耕读文化在民间很是流行,耕读传家成为很多村落家族的家训家风。耕读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的村落记忆,是农耕文明研究绕不开的一部分,是传统村落保护理应加以重视的内容,也是培育地方乡贤和精英、构建新型乡土文化、树立文明乡风、建设美丽乡村和留住乡愁应该积极弘扬和传播的正能量。传统村落可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开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开办耕读学堂,合理利用村落文化遗产等形式传承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文章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归纳农业文化遗产地村落旅游经营模式现状,对村落旅游经营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类分析,为农业文化遗产地其他村落旅游发展提供借鉴。遗产地发展旅游的基础是当地的特色资源,旅游发展过程中经营模式的选择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相对遗产地其他村落而言,历史文化名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核心村具有相对较高的影响力和资源优势,这是村落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方法]该文通过搜集筛选出分布在91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历史文化名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共47个,对这47个村落旅游经营模式进行归类,分析其旅游经营模式的现状。并从中选取3个典型案例村进行分析,通过对案例村旅游经营模式的发展过程分析,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结果]目前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经营模式主要以村民自主经营和政府投资经营模式为主。遗产地旅游旅游经营模式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当地村民的参与,但村落经营仍处于探索阶段,尚不成熟,且在资金、参与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结论]遗产地村落旅游经营过程中应该注意资金和专业化管理的合理引入,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上海市<关于开展本市农村自然村落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沪农委[2007]92号)和<上海市建设交通委关于农村自然村落综合整治项目指导要点>的精神,经过前两年的努力,参照今年的计划,闵行区将到今年年底基本完成全区自然村落的改造,在取得新农村建设一定成效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体会和感悟:建设有效组织体系对积极推进自然村落改造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农业的旅游开发成为一种理想的扶贫途径,旅游资源丰富的乡村应需而建的景区给村落社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一系列变迁,改变了村落传统自然的状态和观念,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廊下镇党委、政府下大力从基础设施建设抓起,坚持不懈地为民办实事做好事,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通过村庄综合改造,实现了道路硬化、墙面白化、庭院美化、污水纳管,白墙、黛瓦、观音兜的廊下民居特色更为凸显。中华村经过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选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廊下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公交,还开通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期乡村建设的背景下,各地村落都在努力寻求发展振兴的机遇。村落振兴的关键,在于村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村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一切有赖于村落经济发展的水平。当前的艺术乡村、民族民俗特色乡村、民宿村等各种乡村建设模式,都是为了创造村落经济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不足。以河北省为例,基于河北省传统村落现状,探析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正面临的问题,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村落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解决路径,为其他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地矛盾已然成为传统村落景观保护的中心问题。基于此,以鄂西南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借鉴地理学人地关系和景观特征评估等相关理论,在区域尺度筛选传统村落景观特征因子,并构建传统村落景观分类、分区、分级的系统性保护框架;通过二阶聚类分析方法完成景观特征类型识别与分类,运用景观群系划分、核密度工具以及景观脆弱性分析等方法,得到相应的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分类、分区、分级图,并结合传统村落景观特征类型识别结果,提出针对性的保护策略。研究结果能够为鄂西南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利用提供新思路,也可为其它地区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当前摆在我们广大农村干部群众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人均耕地不足的情况下,大力开发村落资源,发展村落农业,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补充。一、村落农业的内涵村落农业是指农民居住的村落范围内的农业,它包括庭院中的植物性农业和动物性农业及食用菌生产,也包括利用房前屋后、坑沟荒园发展起来的农业。按科技含量高低,可以划分为传统村落农业和现代村落农业。传统的村落农业技术落后,管理粗放,不计成本,是一种封闭式、高投入、低产出的农业;现代村落农业是集约化、…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整体上研究了浙江省工业村落的空间分布,分析了浙江省工业村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认为其特点有:(1)村落经济结构由以农业为主体到以工业为主体;(2)村落企业空间布局结构由分散化到园区化;(3)村落农业生产结构由小农经济到现代化;(4)村民社会生活结构由村民到市民化;(5)村落建筑结构由农村到城市化;(6)村落组织结构由单一化到多元化;(7)村落治理结构由宗族到民主化。并且文章分析了浙江省工业村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结构治理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广西传统村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民俗风情。随着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如何在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同时有效保护传统村落文化,已成为乡村旅游发展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分析了广西传统村落文化价值和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情况,提出了广西传统村落和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耦合机制,以促进广西传统村落文旅深度融合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