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托制度产生于英美法系,信托财产被称为信托关系的核心。文章在阐述了信托财产的基本概念后,即明确"信托财产的权利归属"就是"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归属",圈定了文章的研究范畴。文章详细比较了两大法系对信托财产权利归属的不同解释和不同学说。着重分析了所有权不能属于信托法律关系中的委托人、受托人或者受益人的任何一方。提出在信托法律关系存在期间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应该归属于信托这一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股权信托的基础是委托人对受托人的信任,前提是股权,核心是受托人,目的是委托人的意愿.股权信托合同具有要式性、应当具备股权转让条款、以受托人条款为核心和不完全性等特征.面对复杂的股权信托法律关系,我国目前还缺少专门调整股权信托合同的法律,股权信托登记存在法律上的空白,股权信托合同的效力存在风险,股权信托合同纠纷的法律救济渠道有限.为促进股权信托业健康有序发展,应当从强调私法自治、建立信托登记制度、慎重认定信托合同条款的效力、加强信托行业组织的自律性监管等方面着手,完善法律环境,维护委托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杨强 《金卡工程》2010,14(3):230-232
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是整个信托制度的核心和精髓。为了探析信托财产独立性的根源及法律拟制的原因,解析信托的本质,以英美法双重所有权为研究视角,在两大法系财产法基本结构的对比中,分析大陆法系在移植信托制度时产生的困惑,并提出作为信托制度的引进国,不仅要准确把握制度的独特法律构造,更重要的是关注其运行的社会背景进行本土化改造。  相似文献   

4.
英美信托的“双重所有权”安排与大陆法系物权法原则的冲突无法通过解释消减。大陆法系国家在引入信托时的各种模式都试图在保留英美信托信托财产管理和收益分离的灵活性的同时,防止因信托的引入而导致本国法律的“分裂”。中国信托法规定信托财产权属既可以转移给受托人,也可以不转移给受托人,不明确界定受益人对信托财产权利的性质,强调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同时对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的权利义务做具体的规定,从比较法上看,与《关于信托的法律适用及其承认的海牙公约》的规定“不约而同”。但是,无论是“委托人”还是“受托人”的所有权恐怕都不能经受大陆法系所有权完整性和不可分性的检验。我国民法典可以参考国外立法,对信托财产所有权作概念层次的特别规定,从而为信托单行法(尤其是信托财产关系)的解释和实施留出空间,避免单行法下的信托游离于整个法律体系之外。  相似文献   

5.
信托活动中的主要法律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简称《信托法》)的颁布与实施 ,是中国财产管理制度的创新 ,对中国信托业和资产管理市场的规范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信托法》使中国的信托实践有了基本的法律基础 ,但完备的信托法律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一、信托财产所有权转移问题  国际通行的信托制度是建立在信托财产所有权转移基础上的 ,并由此形成信托最根本的法律原则———“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与利益相分离”原则 ,即 :信托财产的所有权要转移到受托人名下 ,但信托利益要由受益人而非受托人享有。《信托法》第 2条规定 :“本法所称信…  相似文献   

6.
商事信托作为商事组织的一种形式,运用传统信托运作方式中所有权形式分割,责任与利益分离,受托人责任与风险承担来实现商事组织的灵活融资经营和受益人的信托收益。商事信托得益于信托的资产分割功能,使商事组织享有独立于信托所有人及其管理人的资产,得以自己名义经营管理、与第三人进行交易,产生独立的法律关系,承担独立法律责任,理应具有商事信托之独立法律主体地位,此乃我国商事信托发展和商事组织法之规范方向。  相似文献   

7.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而我国因商业银行对其缺乏积极性而进展缓慢。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其运行过程中,面临着风险控制、法律规制和税收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我国现行的信托法律制度,对采取信托模式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提供了法律上的可行性,但也存在着立法上的障碍和空白。只有在“信托财产双重所有权”理论的指导下,制定《信托特别法》以及规范信托受益权证的流通市场,才能真正促进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计划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发行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计划成功案例的剖析,比较了中小企业集合企业债、集合中期票据和集合信托计划等中小企业集合融资工具的优缺点,认为发行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计划具有较强的现实操作性,并建议借助信托平台,发挥财政贴息资金、政府引导基金和私募股权(PE)等战略投资者资金的杠杆作用,以广东省产业集群中成长性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引入银行、信托、担保、PE、券商和咨询等机构,设计和发行"优先一次级结构集合信托"+"债转股"的创新金融产品,集聚资金,从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并促进企业加快利用资本市场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英、日信托税制的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前我国尚未根据信托业务特征制定专门的税收政策,因此在套用一般性税收政策对信托课税时存在许多问题。信托课税问题根源于信托“双重所有权”与民法法系的所有权“一物一权”原则之间的矛盾,鉴于此,本文在借鉴英、日信托税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信托制度异化论》中信托产品之支付对价、物权性货币和规避法律约束等三宗罪,并非信托产品的真实问题。信托市场主要存在私募限制、刚性兑付机制和多头规制所引起的组合单一、贷款化和不公平竞争等问题,本质上是制度设计的偏差。因此,应从制度本身出发,在分类评级和严格监管的前提下,推进信托产品公募化;在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的同时,强调信托投资风险自担;并适应大信托市场趋势,统一信托产品监管规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