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颂根 《福建金融》2010,(10):30-32
本文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后危机时期的特征,分析了摘要:本文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后危机时期的特征,分析了如何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政策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等问题。如何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政策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下,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所引起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问题也日益引起关注.本文通过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分析,即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结合目前我国区域在经济金融方面存在差异的现实情况,探讨导致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产生的原因,从而为我国统一货币政策的实施及货币政策实施有效性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过程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节的主要手段,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各自独立的政策体系,由于作用的方式和条件有较大区别,其效果也有较大不同.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进行实证比较研究,为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下,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所引起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问题也日益引起关注。本文通过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分析,即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结合目前我国区域在经济金融方面存在差异的现实情况,探讨导致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产生的原因,从而为我国统一货币政策的实施及货币政策实施有效性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实施了一系列非常规的量化宽松政策,由于美欧日的具体经济环境不同,量化宽松政策实施有一定的差异.本文通过对美欧日货币政策的对比分析,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美欧日货币政策工具及其实施时机对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评估,得出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并且政策实施的时机选择要恰当的结论,这对中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广西金融研究》2002,(5):25-27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政策之一,我国在"九五"时期为抑制通货膨胀和反通货紧缩,先后采取了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这两种类型的货币政策实施,对保持经济增长,稳定币值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基层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货币政策效应还未完全得到显现,本文通过对基层货币政策效应的分析,针对存在问题,着重探索完善货币政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8年9月以来为了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国开始调整货币政策取向,开始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本文结合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和外部环境,从微观视角分析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和阻滞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政策.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转型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货币政策作为调节产业经济的重要工具,在产业转型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其对产业转型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在产业结构、产业技术、产业金融政策等方面的现状,提出产业转型在当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运用E-G模型与ADL模型,采用贷款利率、人均收入、虚拟变量等指标,从货币政策与产业长期关系的角度,分析货币政策对我国产业转型影响,得出我国货币政策对第二产业转型影响最大,第一产业其次,第三产业最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经济新常态下重要的调控工具创新,本文在分析江西省结构性货币政策实践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样本对比,定量分析了工具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性货币政策能较好地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但不同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政策目标的影响力差异性较大。为进一步提高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出了以提高市场效率为设计重点、以优化授信管理为完善方向、以稳金融和降成本为目标导向、以完善货币政策环境为实施保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处于转型过程中,城乡结构、经济结构等30年来都有很大变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规模快速增长,其经济行为也越来越市场化、国际化。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居民行为的调整一方面是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结果,另一方面反馈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货币政策是我国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之一,在经济社会结构逐步调整,经济开放程度日益深化,企业、居民等微观经济单位的行为越来越市场化的大环境下,货币政策目标及调控手段都在变化,因此,从中国经验探讨货币理论,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不仅可以丰富已有理论,而且可以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提供理论支持,是学界及业界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分别对中国经济金融转型时期的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货币统计范围及供应机制、货币政策操作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