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新区域主义潮流是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重要力量。我国巨大的潜在进口市场是我国参与区域贸易自由化最大的优势,可以帮助我国实现多个在WTO谈判中难以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从冷战后美国贸易战略运行的轨迹来看,其主导方向仍是全球贸易自由化。这一导向主要从三条战线上展开:一是经营开放式地区主义,把自由贸易区作为通向全球自由贸易的铺路石;二是软硬兼施,打破乌拉圭回合谈判僵局,积极推动全球贸易谈判进展;三是在双边行动中按照美国贸易开放标准,强硬“提升”对方贸易自由化纯度。美国政府之所以在紧张的国际贸易背景下坚持主导全球贸易自由化,主要在于全球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增强美国的经济实力,有利于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实现美国主导世界事务的整体战略。从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看,美国贸易战略这一导向难以改变。它将对美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对世界贸易自由化发展的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地区主义正在改变全球经济格局,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多米诺效应。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步入快车道。中日韩分别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无论对三国还是东盟都不是最佳选择。中日韩应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完善三国间业已建立的政府间对话、协调机制,建立“全面经济伙伴”关系(CEP),将原有的三边磋商机构联系在一起,就区域贸易自由化和产业分工的关系开展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4.
东亚贸易自由化是全球区域贸易自由化的重要议题,但是,自从2002年中国与东盟、日本与新加坡达成自由贸易协定以来,东亚贸易自由化进展并不顺利。其原因在于东亚贸易自由化在整体呈现福利改进的同时,对主要参与国的部分产业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使得区域贸易自由化遭受了来自国内的较大阻力。作者根据全球贸易分析模型,分析了中国在东亚地区贸易自由化中的地位与应采取的战略。作者认为,中国在东亚贸易中的中心地位非常明显,而且有不断加强的趋势。中国要充分利用“市场中心”的优势,争取在东亚地区贸易自由化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为了减轻区域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制造业的负面影响,应当注重培养国内制造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区域贸易协定(RTA)作为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例外,正在日益受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视。文章认为,我国缔结区域贸易协定应坚持“一个中国”、维护国家经济主权、遵循WTO规则、促进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享受区域性贸易优惠条件等基本原则,以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区域化和国际化融合。  相似文献   

6.
亚洲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兴起与中国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勤 《亚太经济》2006,(5):7-10
尽管亚洲地区启动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动作较迟,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加快了区域贸易自由化的步伐。东盟、日本、韩国、印度等均积极调整区域贸易自由化战略,我国也加快参与区域贸易自由化的步伐,以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7.
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的理论与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国平 《特区经济》2005,(12):16-18
当今东亚的地区主义意识的加强体现在两种形式的安排:自由贸易安排(FA Ts)和货币金融的合作安排。地理位置相近的东亚经济体一方积极推动区域贸易自由化,同时提升彼此之间货币金融与汇率的合作安排,两种安排相互强化,彼此推动东亚区域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合作进程、广度与深度。理  相似文献   

8.
基于我国参与政府采购贸易自由化谈判的紧迫性和国内政府采购制度发展的战略需要,对新自由主义政府采购贸易自由化理论这一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议》的理论基石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考察这一理论如何推动西方现代政府采购制度的建立,如何积极促成政府采购市场的贸易自由化,以及如何建立政府采购贸易自由化与发展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采取庖丁解牛的方法,对新自由主义政府采购贸易自由化理论体系的构成要素逐一进行批判性评论,指出这一理论体系的薄弱和矛盾之处,以及对中国参与《政府采购协议》谈判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产业》2011,(11):10-10
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3日在美国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参与区域和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郑恒 《浙江经济》2004,(6):9-11
在以促进贸易自由化为宗旨的世贸组织推动下,经过乌拉圭回合的多边贸易谈判后,各成员国间的贸易保护政策有所收敛。作为主要贸易壁垒形式的高关税日渐消亡,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如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等也普遍得到削减或约束。但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迅猛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贸易保护主义又成为各国贸易政策的支撑点。一大批被世界贸易组织允许的贸易保护措施如反倾销、技术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被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打着“公平贸易、保护环境”的旗号,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实施手段。我国作为出口贸易快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更成为这种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受害者。因此,正确全面地认识这些手段,以有效突破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壁垒,对保持我国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有着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对APEC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认识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与经济和技术合作并列为亚太经合组织(APEC)行动议程的两大核心主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基础一方面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将APEC作为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的筹码和工具,加速实现GATT/WTO的目标,特别是在服务  相似文献   

12.
张帆 《开放导报》2004,(5):74-77
确立中国的FTA战略可增加我国在全球多边贸易谈判中的回旋余地,有利于突破区域性贸易壁垒,增强我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影响力,也有利于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构建中国的FTA可以着眼于大区域、次区域、区域内和跨区域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宋程丽 《特区经济》2008,(12):212-214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自由贸易区不仅成为各国实现世界贸易组织"全球贸易及投资自由化"宗旨的间接手段,而且成为各国实行对外开放、推动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的直接手段。目前我国的对外贸易形势越发严峻,国内外一系列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利因素,其长期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构成了现有和潜在的威胁,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和持续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扩大我国的进出口,还有利于增进投资、实现市场多元化,同时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是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经济自由化趋势的不断深入,服务贸易的发展慢慢走向了成熟.我国加入WTO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通过积极推动服务贸易便利化,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推动其国内经济发展和扩大其国际贸易的重要手段.成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是顺应当前经济发展趋势、推动经济持续有效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结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提出了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光洪  蒋峰 《亚太经济》1998,(1):9-11,24
从1997年开始,APEC各成员将开始全面实施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具体计划。针对这一重大转变,本文拟对APEC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进程进行概括性分析,并对自由化的前景作一粗略的估计。一、APEC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把贸易投资自由化确立为APEC的发展方向可以追溯到1991年在韩国汉城举行的第三届部长级会议。会议把AnEC的宗旨界定为促进成员间贸易投资和技术领域的经济技术合作,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作这样的界定是有其必然性的。首先是APEC成员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间的贸易投资额在其总体对外贸易和投资中所占的比重早已超过50%…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价值链的深入发展,服务贸易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现有WTO框架下的多边服务贸易规则(GATS)已无法适应全球价值链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包含服务贸易新规则的优惠贸易协定(PTA)开始大量涌现。文章结合国外研究方法,初步构建了一套专门衡量服务贸易协定深度的简易指数,对近年来较有代表性的PTA进行衡量。研究结果发现,PTA在"GATS+"和"GATS-X"议题上不仅提升了服务贸易相关条款的"表面深度",还通过增加有约束力的条款及时锁定现有成果,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自由化的"实际深度"。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服务自由化对全球服务贸易增长以及对具有全球价值链特征的制造业出口的影响路径,并构建引力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服务贸易的深度自由化不仅可以促进一国服务贸易的进口,对一国服务贸易的出口也发挥着更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并能够依托全球价值链进一步推动制成品贸易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国外新区域主义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介绍新区域主义内涵、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区域主义的相关理论,并着重介绍了轮轴-辐条理论、新区域主义与全球主义的关系.文章同时也介绍了新区域主义在各地区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张彬  李畅  杨勇 《亚太经济》2017,(5):5-13
退出TPP标志着特朗普领导的新一届美国政府退出多边化区域贸易平台建设,从而使多边化区域主义发展进入了调整期。现阶段多边化区域主义的发展主要特点为RTAs范围不断扩大、内容逐渐深化、主导力量缺失、亚太地区核心地位凸显。短期内多边化区域主义发展取决于域内成员方的博弈;长期来看,美国不会缺席多边化区域主义建设进程。中国应当把握美国短期缺席多边化区域贸易平台建设的机遇期,立足一带一路建设,加速推进RCEP谈判,深化金砖国家合作关系,推进多边化区域主义发展,重构全球贸易新规则。  相似文献   

19.
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倾斜政策被普遍认为是沿海和内陆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本文则认为,由于沿海与内陆外向型经济内在发展条件悬殊,贸易自由化对两个区域的影响迥然不同。本文首先就贸易自由化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贸易政策的变化对产业集聚有重要影响,而不同区域贸易参与度的差异也直接导致区域收入差距。继而从区域总体差距、区域差距的部门分解和制造业集聚三个方面,对实施贸易自由化以来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对贸易自由化和中国区域经济差距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二者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特朗普上台以后,美国政府多次声称要退出世界贸易组织,恶意阻止多边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上诉机构大法官的正常遴选进程,致使该委员会的运行陷入瘫痪。美国还要挟世界贸易组织的改革议程,给多边贸易体制的前景蒙上浓重的阴影。在此背景下,主要国家改革世界贸易组织和多边贸易体制的方案纷纷出台。然而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案,世界贸易组织和多边贸易体制仍然不能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或者建立新的多边贸易规则,更无法推动发展中成员的贸易自由化。究其原因,是这些方案都没有触及一个基本问题:世界贸易组织和多边贸易体制能够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极限何在、何处是其制度的能力边界。作者从国际经济制度设计及其背后的理论逻辑角度分析了多边贸易体制的优势、局限及其面临的挑战,并对其前景和可能的改革思路等进行了讨论,主要得出两点结论:第一,作为一种国际经济制度安排,多边贸易体制推动了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并促进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世界贸易快速发展,同时也为80年代以来的区域以及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打下基础。第二,超越多边贸易体制的制度边界,试图推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高水平贸易自由化将是非常困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