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克思的公平效率观及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马克思提出的按劳分配理论出发,对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中的公平效率观进行了初步探讨。马克思的公平效率观主要包括权利平等的实质、权利平等的相对性、平等权利和公平状况的实现程度、社会中弱者的生存权以及按劳分配思想中所蕴涵的效率观点。马克思的公平效率观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公平分配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部就公平分配总是提出过一系列观点,比如,他赋予公平分配与平等分配以不同的经济学内涵,此间体现了他的发展的公平分配观;同时,他还意识到了效率与平等之间的替代关系;等等。这些理论观点对我国当前探讨与解决公平分配问题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公平是一个受现实生产力条件制约的历史性、相对性范畴,没有永恒和绝对的公平。生产决定分配,资产阶级的公平观是虚伪的公平观。生产力的现实发展水平决定了在未来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分配方式也会不同,分配方式将从形式上公平的按劳分配走向事实上公平的按需分配。  相似文献   

4.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不仅第一次对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加以区分,而且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社会主义公平原则的科学内涵。马克思的公平观是历史维度、社会维度和发展维度的统一。从历史维度看,公平的观念是在历史中产生和发展的,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之下只能实现不同程度的分配公平。从社会维度看,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是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的有机结合,既体现了对劳动者个人能力的充分尊重,同时也彰显了对个体需要多样化的内在肯定。从发展维度看,社会主义对公平的追求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使人们的自由个性得以彰显,从而真正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公平观的三个维度,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对《哥达纲领批判》的文本研究为基础,对当下马克思分配观研究中存在的误读和曲解马克思原意的部分理论观点作了澄清和纠正。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公平分配观的内涵的确定问题;二是社会整体意义上的公平或平等的存在问题;三是对共产主义社会中存在"资产阶级权利"的认识角度问题。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公平效率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主义起点公平、社会主义分配公平和社会主义结果公平方面 ,阐述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公平观 ;从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制度效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要素效率和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的宏观管理效率方面 ,阐述了邓小平的效率观 ;从社会主义起点公平、分配公平和结果公平与效率相统一方面 ,阐述了邓小平的公平效率统一观 ,并就邓小平是否主张“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使各市场主体呼吁社会公平观,本文从公平原则的各个方面、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分配与平等分配的区别等方面展开讨论,认为只有构建出合理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公平观,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公平、效率与最优税收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闫威 《财经科学》2002,(6):6-10
帕累托效率不保证竞争过程导致的分配与广为接受的公平概念相一致,因而具有分配功能的税收政策在其理论与实践中,必须考虑公平与效率的权衡问题。正如我们在税收理论的发展历程中看到的,公平优先,效率优先,还是二者兼顾,直接地导出了不同的理论形态和政策结论。本文主要从公平与效率的角度分析了税收理论的发展脉络,在对不同理论模型及其政策含义进行评介的同时,着着分析其间蕴藏的公平与效率含义。  相似文献   

9.
十七大继承和创新了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其亮点突出体现在提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蕴涵着从分配的起点至终点都要重视公平问题。厘清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公平和效率各自的内涵,有助于澄清人们在公平与效率两者关系认识上的误区并纠正实践中出现的偏差,为制定切合国情的分配政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赵平 《当代经济》2008,3(4):139-1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观是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念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并体现出浓重的现实关照取向。我国学界在公平问题上的一些错谬认识。大多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误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观现实关照的漠视而造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观,对于我们甄别学界在公平问题上的论争,澄清错谬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