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主要反映企业当期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以及利润分配导致的所有者权益发生内部结转等情况,补充了对某些绕过利润表而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的披露。本文整理归纳了涉及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交易和事项并介绍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方法,对推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在实务工作中的正确应用有重要意义。现将众多导致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交易和事项整理归纳并填列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见右表),具体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2.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利得和损失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通常通过“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  相似文献   

3.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新增加了利得和损失这两个会计基本要素。利得与损失不包括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和费用,而是着眼于企业边缘性、偶发性交易或事项所导致的权益变动,它们与收入和费用的最大区别是"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利得和损失可分为: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前者在"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科目中核算;后者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中核算。  相似文献   

4.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后续计量过程中,当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将会导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因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在会计上予以确认,在税法上不予确认,从而产生了会计与税法的计价基础不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应计入所有者权益,即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资产、负债的  相似文献   

5.
一、利润表变化(一)六大会计要素作出重大调整在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要素中分别引入国际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概念,将利得和损失区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  相似文献   

6.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后续计量过程中,当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将会导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因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在会计上予以确认,在税法上不予确认,从而产生了会计与税法的计价基础不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应计入所有者权益,即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所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后续计量时,涉及递延所得税的核算。  相似文献   

7.
罗忠 《价值工程》2011,30(34):264-264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利得属于《企业会计准则》中一个新的概念,本文对于它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试图进行一个系统的阐述,并将之与收入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正(上接2014年第5期)五、关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一)收入、费用、利润相关概念的界定1.问题的提出按照新准则的规定,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  相似文献   

9.
在新准则中引入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并把利得和损失分为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计入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利得和收入虽然都是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但二者有本质的区别,正确区分利得和收入显得非常必要,本文就如何正确理解收入与利得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新会计准则中“其他资本公积”的形成与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关于“利得和损失”的概念,分析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即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形成和会计处理,对《企业会计准则》中出现的须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下核算的各种可能情况进行较全面的整理和归纳,旨在准确地把握新准则下资本公积的核算特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中期财务报告基本组成的比较国际会计准则规定中报应包括:资产负债表、收益表、反映权益变动或与业主的资本交易和给业主的分派所引起的权益变动以外的权益变动的报表、现金流量表、会计政策和说明性附注。我国的会计准则没有要求企业提供权益变动表。这里的权益变动表所反映的是“应确认未实现的利得、损失”,其与反映“已确认的利得、损失”的收益表一起,综合反映企业的全面收益。我国目前的利润表是按传统的“收入费用观”来定义净收益,无法反映企业全部经营、投资理财业绩,不利于信息使用者评价过去,预测未来。因此,在中报中应包括…  相似文献   

12.
新准则将资本公积重新定义为: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的份额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符合该定义的才确认为资本公积并予以计量。新准则下资本公积只设两个二级科目,即"资本溢价(股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分别核算资本(或股本)溢价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资本溢价(股本溢价)"科目核算内容与以往的会计准则、制度相同。"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核算内容具体包括:可供出售金融  相似文献   

13.
第一,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利得的主要内容。包括: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增加形成的利得;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形成的利得;存货或自用房地产转为  相似文献   

14.
文章把我国资本公积列报内容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指出我国目前资本公积列报的内容混淆"资本公积"与"利得损失"之间的界限,较为杂乱无章,需要进行改革。在论述资本公积项目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当将"递延收益"列报在所有者权益中,"专项储备"列报在负债中",资本公积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分别列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所有者权益的造假、影响及其甄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有者权益不仅涉及股东投入资本和企业留存收益,而且还包括直接计入的利得或损失.公允地反映所有者权益总量的增减和内部结构的变化,不仅有利于股东了解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而且还影响企业所得税的缴纳.文章通过归类和分析,列举了通过所有者权益造假的种类、影响及甄别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准则对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应由新设的损益类科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行核算。  相似文献   

17.
傅荣 《会计之友》2008,(16):27-30
笔者从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作用入手,对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作了重点解读,在阐述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编制思路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编制中涉及到的子公司超额亏损报告等难点问题,旨在为动态诠释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进而借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现察合并报表衔接关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递延收益"科目被划为负债类科目,笔者认为这一规定存在不妥,递延收益应该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同时,文章提出了加快利得与损失会计理论研究,在政府补助会计方面体现中国特色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利润的定义来看,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是不准确的,因为它没有考虑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利得和损失对利润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了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润和损失的内容和性质之后指出,在全面收益观下,上述会计等式的表达式改为"收入-费用 利得-损失=收益"更合适。  相似文献   

20.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全面反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内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2007年后,按照我国新会计准则要求,要求我国上市公司正式披露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由此,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成为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并列披露的第四张财务报表。本文首先阐述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的目的和内容,进而分析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质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