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关于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本文针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和指标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全面开发涉及十几亿人的人力资源,加快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素质。这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战略任务。人力资源全面开发的时代,必将是全面实现小康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任务。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必然要求。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小康文化生活。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推动  相似文献   

4.
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是对过去中国发展道路的反思。我国20年的改革开放,在取得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和不可持续。其中城乡发展的不协调犹为严重,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因此,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经济发展中的瓶颈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本文运用所建立的城市现代化模型对合肥市现代化进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政策评价和预测。  相似文献   

6.
王伟 《黑河学刊》2003,(3):50-51
依法诚信纳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互为统一,相互促进.依法诚信纳税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税的内在要求,是履行公民法定义务,遵守公民道德规范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财力保障.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然要求税务部门依法治税,要求全体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以促进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保持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财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做出的重大决策,为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拓宽了思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这也是现阶段在农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房地产业在不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过热的苗头。商品房空置面积大幅增加,已超过国际警戒线水平,房地产业的泡沫已经显现。作为我国房地产业的主要投资者,商业银行既要支持房地产业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又要切实加强信贷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如何加强高等教育后勤社会化的科学管理的课题,从管理理念更新,优选管理模式、规范经营管理,提高后勤服务企业的运行效率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安徽经济现状分析与崛起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兵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8):29-32
安徽在中部地区的经济塌陷会一直困扰着安徽乃至更大范围的经济发展,安徽经济崛起面临着观念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和矛盾。但安徽经济崛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必须夯实基础,艰苦奋斗。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省情,强化优势,工业强省。准确把握产业发展定位,不断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解放思想,聚集才智,在加快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创造相对优势,实现超长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成周 《乡镇经济》2010,1(3):101-106
"十一五"以来,安徽区域发展无论在学术研究方面,还是在战略规划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了"一圈(合肥经济圈)四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皖北经济区)"区域发展的总体布局。但安徽区域发展的不协调问题仍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为此,要以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契机打造"产业安徽";以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打造"创新安徽";以建设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为契机打造"文化安徽";集全省之力支持皖北经济发展以打造"和谐安徽";加快合肥经济圈建设以打造"崛起安徽",真正实现安徽区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或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安徽这样的农业大省来讲,不言而喻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安徽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必须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本文首先阐述了新农村建设的宏观理论,再结合安徽省各区域特点,提出推进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其核心是共享发展。将共享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全面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首先,共享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契合性;其次,共享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的;最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共享发展的途径。准确理解共享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述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的指标体系、模型和计算方法,并对安徽省17个地级市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肥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处于良好协调发展;安庆市和芜湖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处于勉强协调发展;黄山、宣城、马鞍山、滁州、六安、蚌埠、巢湖,阜阳等8个城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处于轻度失调;池州、铜陵、淮南,宿州等4个城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处于中度失调;亳州市与淮北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分别处于严重失调和极度失调。  相似文献   

16.
谢玮  孙冰  张燕  李永华 《中国经济周刊》2020,(2):18-29,18+112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了,老百姓常用的许多药品降价了,网络提速降费使刷屏更快了,垃圾分类引领着低碳生活新时尚……”2019年12月31日晚,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如约而至。在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道出一年来神州大地的新变化新气象,也道出人民群众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自2013年12月起,习近平主席已连续七年向全国人民发表新年贺词。  相似文献   

17.
闵捷 《特区经济》2009,(8):120-12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公共财政体制的完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公共财政通过发挥其固有的职能,从财力支持、政策推动、体制保障上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该文以近几年国家审计报告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为例来说明我国目前公共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一些成功的做法,提出改革我国税制、转移支付制度、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等来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朱盛毅  朱金蓉 《乡镇经济》2009,25(12):81-85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安徽依托中部崛起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解决安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实现农民增收的战略切入点,是调整安徽农业经济结构的迫切需要和实现安徽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文章系统分析了安徽农村人力资源的特点和现状,对安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做了有益的探索,旨在为安徽崛起、农业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和2020年远景目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十一五”规划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中长期规划,从全局视野全面剖析未来5~15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五个突出矛盾,进而提出切合国情的基本任务;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换这条主线展开,展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态势,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文章剖析了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尚未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的原因;论述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机遇期大力发展我国制造业的战略意义:提出了新世纪做大做强我国制造业的六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