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现代企业理论告诉我们企业无非是一系列不完全契约(合同)的有机组合,企业中的各种契约规定了各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企业得到了利益相关者的"帮助",也就有义务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关于企业的一切真实、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施晓莉 《魅力中国》2010,(27):24-25
现代企业理论告诉我们企业无非是一系列不完全契约(合同)的有机组合,企业中的各种契约规定了各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企业得到了利益相关者的"帮助",也就有义务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关于企业的一切真实、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针对学术界有关公司创业网络问题的认识仍存在分歧的现实,本文对公司创业网络的本质进行了解构,发现公司创业是基于利益相关者之间互动的价值创造过程,公司创业网络的本质是基于价值创造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契约,其形成的逻辑起点是网络合作剩余分配。在此之上,文章进一步建立了公司创业网络影响公司创业的内在机制和公司创业网络内部利益相关者价值创造过程两个理论模型来阐释公司创业网络对公司创业的作用机理,揭示了增进关系、加强互动、形成共生的公司创业网络治理要义,并且指出创业主体公司治理机制设计的关键在于秉承资本承诺、组织整合与内部人控制的关键利益相关者治理观,公司创业网络治理应该把重点放在信任、沟通与联合制裁三方面的机制建设上。  相似文献   

4.
社会契约理论自产生以来,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而言,社会契约理论可以为其合理性提供伦理基础;同时也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从个体视角向关系视角的转变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
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实践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已不再是企业的被动责任,而更多是企业寻求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主观意愿,更是社会对企业的期望.本研究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处理好与各利益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以获得他们的满意、信任和忠诚.从这个层面说,本研究将从内部营销的角度,探讨如何进行企业的内部利益相关者管理,以建立企业与内部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和忠诚关系,以期为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财务的根本问题是通过财权的合理安排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借以实现生产要素的高效使用和财产利益的公正合理分配。财权的安排是企业治理结构中的基本问题,而企业治理结构的本质是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合约或契约制度,企业所有权的安排直接触及企业的本质。企业就是一个以资本为纽带,以平等的主体产权为前提,由利益相关者以签订合约方式而组建的一个利益相关者的契约集合体。  相似文献   

7.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点".其中首要的当属出资人-资本经营者契约.出资人和资本经营者为了各自利益的实现而签订契约.这种契约的订立,出于出资人的需要、资本经营者的需要,出于出资人激励资本经营者充分发挥其才能和作用的需要,它是出资人选择资本经营者的结果.本文主要从企业出资人选择经营者的角度探讨他们之间契约的订立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企业出资人--资本经营者契约的订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点".其中首要的当属出资人-资本经营者契约.出资人和资本经营者为了各自利益的实现而签订契约.这种契约的订立,出于出资人的需要、资本经营者的需要,出于出资人激励资本经营者充分发挥其才能和作用的需要,它是出资人选择资本经营者的结果.本文主要从企业出资人选择经营者的角度探讨他们之间契约的订立问题.  相似文献   

9.
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研究脉络及其进展探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本文在对利益相关者内涵进行认知的基础上,将当前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归纳为股东治理观、员工治理观、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观和关键利益相关者治理观四种;在对各种治理观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认为公司治理理论研究不应单纯致力于如何维系企业健全的经营,而更应该关注在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下什么样的治理制度安排更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最后指出了只有扬弃传统的基于静态资源观点的治理制度安排,转向以创新为导向(或者以知识为导向)的治理理念,才能使公司治理理论更加适应实践。  相似文献   

10.
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 Theary)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现代企业理论、契约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界定、起源、发展、内涵、理论基础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期望对利益相关者理论形成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1.
MBO: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层约束与激励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企业投资角度且以团队为基础 (传统的分析基本上是以边际工人为基础的 ,研究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客体与投资主体共同进行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决策问题 ,建立了利润分享式契约下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模型 ,对企业利润分享式契约下专用人力资本和通用人力资本进行了投资博弈分析。  相似文献   

12.
We develop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expensing versus capitalization of investment expenditures on capital market asset prices, corporate investment, and investment efficiency. We use a two‐period model in which the financial reports at the end of the first period influence the price of the firm. In the first period, the current owner makes an investment decision that yields returns during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periods. We highlight the benefits and costs of the matching principle in GAAP and identify conditions under which less disclosure improves investment efficiency. We find that, in terms of investment efficiency, expensing beats capitalization if and only if the expected growth rate is high, the growth volatility is large, or the earnings persistence is small. We also offer testable empirical implications for accounting choice and for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3.
Edith Penrose's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 proposed a process theory of growth based on the pursuit of knowledge by the firm and unconstrained by government. In her subsequent studie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by large firm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Penrose considers the firm and government as actors in the same growth proces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of Penrose's expanded process theory of growth from 1955 to 1973 in which she assumes that neither dual actors nor foreign expansion requires a new or special theory. This finding has implications for the resource-based view and the eclectic ownership–location–internationalisation paradigm interpretations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相似文献   

14.
王鹏祥  梁宇 《特区经济》2011,(4):256-258
利益相关者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他是在对英美等国奉行"股东至上"公司治理实践的质疑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利益相关者"一词本是经济学的概念,当前,利益相关者理论逐渐成为解释和确立公司社会责任的重要依据。经济学关注的是经济现象,以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法学关注的是经济交往中的法律现象,以法律关系为对象。本质属性的不同就注定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进入法学领域时,必然会"入乡随俗",进而成为一个法律概念。本文笔者认为研究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于认清公司的本质属性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沪深两市2002年-2009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高管层总体薪酬水平与盈余管理幅度、方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盈余管理与高管层薪酬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向下的盈余管理更能促进高管层薪酬的增加,在国有企业这种促进作用更明显.研究结果支持薪酬契约理论,不支持管理层机会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企业"异质性"的根源为主线,认为企业异质性的根源存在一个由物质资本资源到人力资本资源,再到组织资本资源的演进过程。那么相应地,由于企业竞争优势源自企业"异质性",论述企业"异质性"根源的过程,就同时也是描述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的演进过程。以此为基础,本文认为企业能力理论与企业知识理论是在探索企业竞争优势源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的发展阶段,而不是一般所认为的是与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竞争优势理论并行的两个理论。  相似文献   

17.
社会情感财富理论提出后,许多学者在分析家族企业风险性决策时大多都是以社会情感财富这个单一的非经济目标作为决策依据,而忽略了经济目标在风险性决策模型中的重要性。文章针对这种单一决策目标的模型,基于企业经营的时间维度与目标类型构建了一个同时考虑到社会情感财富与经济目标的家族企业决策框架。基于2001-2016年中国香港本地制造业公司数据,文章重点考察了2003年发生的局部跨域SARS危机与2008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家族企业海外资产投资决策可能产生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与非家族企业相比,家族企业进行海外资产投资的动力往往更低。另外,不同的外部危机将对家族企业的海外资产投资产生显著的差异化影响。SARS危机冲击弱化了家族控制与海外投资的负向关系,即局部跨域危机来临时,家族企业为了持续发展将会加大其海外资产投资以获得潜在的风险性收益;全球性金融危机冲击则强化了家族控制与海外投资之间的负向关系,即全球性金融危机来临时,家族企业为了生存将会缩小其海外资产投资规模。文章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虽然家族企业的海外投资对企业绩效具有负向影响,但局部跨域危机情境下的家族海外投资却显著改善了企业绩效,全球性金融危机冲击下的海外投资则更加恶化了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8.
We examine how shareholders' trust in managers is affected by (i) the outcom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nconsistent vs. consistent with shareholders' interests) and (ii) the method of earnings management (accruals vs. real methods). Using a controlled experiment, we predict and find that trust is impaired when the outcom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suggests that managers have put their interests above shareholders' interests and/or when the method of earnings management suggests that managers misreported the firm's economic performance. We argue that shareholders assess managers putting their interests above shareholders' interests as a signal of untrustworthiness because it involves a transfer of the firm's resources away from shareholders to managers. We argue that shareholders also assess managers' use of accruals to manage earnings as a signal of untrustworthiness because, in this instance, managers misreport the firm's economic performance. Finally, we show that trust mediates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the outcom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the method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n investment decisions. Our study incrementally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by highlighting the adverse implications of managers' use of accruals to manage earnings even when its outcome serves shareholders' interests.  相似文献   

19.
盈余管理的原因、动机及测度方法前沿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盈余管理已经成为公司金融领域最活跃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关于盈余管理理论发展和实证研究的主要脉络进行全面回顾,并总结了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本文的综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基于“契约磨擦”与“沟通阻滞”分析了盈余管理产生的内在机理;(2)分别从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和政治成本动机总结了关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成果;(3)对应计利润分离模型、特定应计利润模型和频率分布模型三种盈余管理检验方法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曹平  王一流 《改革与战略》2010,26(12):61-63,67
基于人身保险合同的特殊性,在投保人缺位(死亡或者破产)的情形下,保险合同因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利益而继续有效,而此时保险合同的解除权如何行使在我国《保险法》中未作明确规定,这就难免滋生纠纷并影响权益救济。根据各方当事人利益平衡原则,有必要从理论层面上探讨在投保人缺位情形下人身保险合同解除权行使规则,并从投保人和保险人两个角度对如何完善人身保险合同解除具体制度进行设计,提出立法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