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中,男性占多数,更多的农村妇女则留在农村,她们承担起传统农业生产的任务。还要养育子女、赡养老人。新的分工格局正在把农村妇女推向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力军位置。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农村妇女的健康状况堪忧。多数农村妇女承受着超负荷的劳动,又难以得到相应的营养和医疗保障,一些人积劳成疾而与病痛相伴。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受传统社会分工和性别观念的影响,男性成为流动的主要对象,女性多留守家中,成为了家庭的顶梁柱、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因此,对农村留守妇女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没有认识到对农村妇女进行职业培训的重要意义,在培训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非农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男性就业更多转向城镇和非农领域,妇女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在经济生产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国家政策以及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给农村妇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加剧了男女两性之间及不同地区妇女之间的经济分化与不平等。本文基于江苏和甘肃两省的实地调研资料,从性别差异和地域差异的视角,对东西部农村妇女的经济参与和经济地位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运用性别劳动分工、人力资本等理论工具对农村妇女不均衡的经济地位给出解释。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青壮年男性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转移,留守妇女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本文从提高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实现农民致富的现实需求视角出发,在详尽探究留守妇女素质教育培训问题及根源基础上,提出了提升留守妇女素质的富有可操作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现实的农村生活中,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也是生产单位;农村妇女不仅是家庭的主妇,也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家庭在农村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而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妇女的主体作用更是越来越突出,“农业女性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目前,农  相似文献   

6.
几个农村妇女正在打扫羊圈,另外一些妇女则一担一担地把羊粪挑到菜地去,羊圈中不时传来妇女们爽朗的笑声。这就是江西省奉新县赤田镇赤田村波尔山羊女子农业合作社里一个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组的劳动场景。近年来,随着农村男性劳动力不断转移,奉新县的留守妇女逐渐增多,留守妇女在生产、生活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很多农村妇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后,陕西农村现代化得以迅速发展,广大农村女性也走出了封闭与困境,同千百万农村大军一道,参与到生产劳动、经济活动中来,迅速地向非农产业转移。然而从现状看,陕西省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转移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仍处于劣势地位。究其原因,它主要是受陕西地理、人文,社会经济,农村妇女的文化素质、自身素质以及“从众心理”的影响。要加快陕西省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进程,需要政府、个人、社会团体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土地既是权力又是权利,土地是水,土地是庇护所,土地是尊严,土地是荣誉,土地是我们的母亲……土地给妇女带来了真正的解放,因为土地使孩子不再挨饥受冻,土地使家庭成为家园。” “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保护问题不仅是农业问题,也是一个宪法中公民权问题。妇女必须享受到中国宪法赋予她们的男女平等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农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对农村弱质劳动力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弱质劳动力是指劳动能力相对较弱,不适宜承担高强度的劳动,文化素质偏低者,其经济学特征是个人的边际产出低于社会平均产出.目前我国农村的弱质劳动力主要是老龄人口、青年中的女性人口、以及其他的健康受损者.土地流转有其必然性,农业生产也有规模化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弱质劳动力的就业和收入都将恶化.因此,可以考虑从建立土地流转特别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劳动力教育等方面保护农村弱质劳动力.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根据市场需求,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已成为首要任务。土地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要素,创新农地使用制度,建立灵活有效的流转机制,关系到农业资源配置的效率和优化,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成为了各地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