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时代的到来,带动了测绘科技的飞速发展。GPS、GIS、RS、TMS、激光测量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新的综合性信息采集、处理、监控和管理系统。工程测量将从模拟走向数字,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单技术走向多技术集成。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背景下,三维数字城市建模工作的开展对城市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就当前现状而言,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三维数字城市建模工作开展阶段中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可以给该项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因此为了能够对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过程有详细的了解,本文立足于实际,对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过程以及要点进行详细探讨,希望在...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视数字高清化的来临,高分辨率的视频及其终端给观众带来的是一场视觉盛宴。然而,当观众欣赏电视节目时却不得不频繁的使用。控器来调整音量,这就是电视节目的响度问题。本文从技术角度讨论了在播出环节对节目响度如何进行测量和控制,给观众带来高层次的视听快感。  相似文献   

4.
清晨醒来,阳光明媚。带给我一天好心情的不仅仅是今天的阳光,还有优莎纳产品。早上测量血压后,我兴奋不已,没想到我的血压恢复正常了。历时一个半月服用优莎纳营养保健品,我的血压从高压160、低压120,降到高压120、低压80这个惊人的数字,又一次尝到了好的产品给我带来的健康收获。  相似文献   

5.
三维数字城市建模工作是系统性的,在该项工作开展的阶段中对于技术要求非常高,如何才能够提高三维数字城市建模的工作质量是当前工作人员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为了能够提高三维数字城市建模的质量,本文立足于实际,以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为研究背景,对该技术在三维数字城市建设进行详细探讨,希望通过论述后能够给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船舶轴功率测量信号的频率受工况影响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非周期采样现象,以相关法相位差测量原理为依据,提出了插值相关的非整周期相位差测量方法。通过时间数字转换器技术(TDC)测量出信号的周期;根据信号特点,推导出了插值公式;根据周期偏移量的大小对采样数据插值,以实现近似整周期采样,从而消除了非周期采样误差。在船舶扭矩测量中的应用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提高相位差测量精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经济强省是山西省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推手。山西省的发展必须立足于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实施数字山西战略,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契机。因此,选择科学合理的指标构建评价体系衡量山西省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山西省数字经济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产业以及数字治理等三方面入手,建立并计算了2012—2020年山西省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对山西省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进行阐述,明确数字经济对山西省国民经济稳定高速发展的意义,指出数字产业化方面存在的不足,为山西省数字经济良性高效发展提供(以下简称云大物智)理论和事实依据,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数字城市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一种新的城市生存发展方式。我国数字城市发展呈现出“城市数字化工程初见成效、信息化试点城市逐年增多,数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数字城市解决方案问世,数字城市论坛与日俱增”等特点,数字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具,构建中国式数字城市必须采取综合政策措施,这对于推进中国城市与信息化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双任务研究范式,对不同年级阶段290名青少年的数字工作记忆能力进行了测量,比较和分析了青少年数字工作记忆能力的发展变化特点。结果发现:(1)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年级阶段青少年工作记忆测验得分的分布近似正态分布,各年级阶段青少年工作记忆能力的发展是有差别的;(2)随着年级的升高,青少年数字工作记忆的容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在不同年级阶段,这种发展变化的速度是不同的;(3)不同性别青少年数字工作记忆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劳动收入份额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否公平的重要指标,研究数字技术应用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可为数字经济背景下如何促进共同富裕提供重要启示。构建包含数字技术的一般均衡模型并展开数值模拟,采用2007—2014年WIOD数据库和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数字技术应用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理,发现数字技术应用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取决于要素替代弹性和数字技术进步偏向,数字技术应用会降低劳动收入份额,该结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技术应用主要通过促进企业资本深化和更快提升劳动生产率两条路径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技术应用降低劳动收入份额的效应在服务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内陆地区、非国有企业和应用国内数字技术的企业更为明显。以上结论为重新审视数字经济发展、警惕数字经济时代的贫富分化问题提供了政策启示,政府在推广数字技术应用时应关注劳动者利益,保障劳动者就业机会,加快人力资本积累,稳定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收入份额,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数字经济如何赋能共同富裕尚未得到有效探索,为了探讨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这一新动能,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共同富裕和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和影响路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共同富裕水平不断提高;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共同富裕,数字经济既能够提高收入水平,又能够降低收入分配不公平程度,促进收入与公平二者协调统一,实现共同富裕;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影响具有异质性,西部地区促进效应最大;数字产业化对东部地区的共同富裕赋能作用大于产业数字化,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反之;创新效应和普惠效应是数字经济的主要传导机制,数字经济通过创新效应和普惠效应显著提升共同富裕;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数字产业化先于产业数字化作用于实体经济,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产业化质量提升。以区域数字产业发展水平为着力点,基于2012—2019年的数据采用区位熵指数测度我国数字产业发展水平和区域比较分析,研究数字产业化对区域发展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产业化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其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和非均衡性,依城市群呈现出梯队化分布格局;主导行业分布的非均衡性导致东西差距持续,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数字产业化影响区域格局的主要因素;大部分省份数字产业化发展潜力较好,胡焕庸线可能被跨越,从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数字经济理论,诠释数字经济的内涵与特征,并在深入分析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特色的基础上,从发展与应用水平、效益与规模、技术创新能力3个维度构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项目体系,计算2016—2020年我国30座重点城市的数字经济指数,从而呈现出30座重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差异,以及我国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继而,利用SAR模型进行驱动要素分析,得出经济增长水平、外商投资占比、政府投资占比、人力资本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等要素对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虽处于快速攀升阶段,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仍然存在较大的数字技术鸿沟。若要社会经济全面数字化进程持续发展,并让发展水平更为均衡,还需继续推进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开放力度,吸收先进经验与理念,并因地制宜地实行地区差异化政策,完善数字经济治理手段。  相似文献   

15.
利用旋转式检测头测量料浆的水分含量时,料浆水分含量的变化可引起检测头所受的阻力矩发生变化,其转速也会发生相应改变。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处理,建立了检测头的数学模型,即料浆水分含量δ、检测头转速脉冲P及数字电压U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检测头的转速可间接地测量料浆的水分含量或浓度。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数字金融、数字鸿沟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不仅能够显著促进居民总消费,还能通过拉动高档商品消费、抑制基本商品消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且这种影响具有滞后效应;数字金融对居民消费总效应的影响在城乡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数字金融对数字鸿沟的影响作用具有显著的城乡异质性,数字金融通过弥合数字鸿沟扩大居民消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村组;数字金融对数字鸿沟的弥合是扩大居民总消费的重要机制,实现该机制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居民对计算机、互联网、电子支付、网络购物等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增加了家庭教育支出。机制分析表明,家庭教育支出的增长得益于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流动性约束及预防性储蓄动机的缓解。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更有利于家庭物质或文化资本水平较低的弱势群体,且在金融发展低水平地区作用更明显,这体现了数字金融发展的普惠性。  相似文献   

18.
数字经济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资本的积累能够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本文运用永续盘存法和基年迭代法测度数字经济资本存量,运用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莫兰指数分析数字经济资本存量的区位差异和演进趋势。研究发现:全国及省份数字经济资本存量均呈迅速增长态势,区域间数字经济资本存量分布表现出“东高西低”的特点;基尼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间差异是数字经济资本存量区位差异的主要原因;核密度估计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资本存量的省际分布存在区域集聚现象,分布不均衡程度加重;莫兰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省份处于低水平区域并保持无跃迁的稳定状态。本文对于完善数字经济核算体系、推动数字经济产业融合与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原有的国际税制受到了挑战。2018年3月欧盟委员会提出征收“数字服务税”,法国、英国、意大利、印度等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计划。数字服务税的出现旨在建立数字企业之间的良好竞争关系以及促进数字市场的更好发展,但不足的是各国并未对该税种的征收达成共识,许多相关税收活动演变成不同国家的单边行动。探讨数字税的征收起因及现实困境,探索对中国的启示,即通过主动参与国际税收制度建设,设计适应数字经济创新活动的税收制度,形成面向中长期的制度改革框架,构建与数字经济相适配的较稳定的税收体系。  相似文献   

20.
城乡数字鸿沟会对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战略产生影响。本文基于我国2011-2020年30个省市数据,利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城乡数字鸿沟与乡村振兴的动态影响关系。研究发现,城乡数字鸿沟阻碍了乡村振兴的发展,且短期内表现为显著的负向影响,中长期这一负向影响有所减弱。此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会有效地弥合城市与乡村数字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探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城乡数字鸿沟对乡村振兴的负向影响也更加明显,与之相对应的乡村振兴弥合城乡数字鸿沟能力较弱,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情况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